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全面研究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等级划分及应用问题,构建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成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贯彻落实的破题之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更是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方向,但受制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研究拟通过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分析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素质特征,建立系统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体系,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中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将依据该《标准》中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功能的九大分类及职业能力的三级要求,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实际,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由"经验型"到"专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我国高校辅导员宿舍辅导的工作实践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研究了把宿舍辅导作为辅导员职业职能和确立其职业能力的依据,分级描述了辅导员宿舍辅导职业能力的专业范围,以期为修订《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业能力标准的政策阐释尚存在职业能力分级与其岗位要求不尽匹配、角色定位与其能力要求不尽相符、职业能力划分标准缺乏内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等瑕疵。立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角色定位和能力基准,以辅导员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所必备的核心能力为主线,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从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四个层级分别予以阐释,将有助于弥补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文件中都将"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向职业化"作为重要内容,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提出,更加清晰地阐释了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样需要参照暂行标准,着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化解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此,文章将着重从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精神、基础能力、发展潜力和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展开探析,并提出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为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辅导员自身工作定位模糊、学习意识有所欠缺和再学习制度不完备等问题,可以在院系辅导员队伍中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统一思想、确立愿景、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系统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发挥学习型组织优势,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院系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颁布,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和历史作用的大事。然而两年过去了,由于现实诸多主客观原因和瓶颈问题制约,各高校很难有实质性的贯彻推进行动。根据我们前期研究成果和在全国辅导员发展研讨会上的主旨交流发言,从推进瓶颈问题研判,落实途径与抓手和辅导员职业津贴绩效方案编制等方面,继续深化探索实施路径与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1号令)对"学生管理"的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与职责",来判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学生事务及其管理工作中的内容和事项,并以此为依据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公布成为引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为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了路径和方向。本文从团队建设角度阐述团队建设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职业向心力、职业胜任力、职业学习力及职业执行力等方面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以此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形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的三大组成部分。要积极搭建课题研究平台、学习进修平台、薪酬激励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提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然而,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还存在着职业定位出现偏差、职业需求判断失误、职业发展缺乏解决等困境。因此,在对辅导员职业定位、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厘清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价值引领(Val-ue)、专业训练(Train)、团队建设(Teamwork)、职业情感(Emotion)、晋升发展(Development)"五维一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VTTED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具有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三重内涵,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过程中面临着育人工作强度与职业回报认可、职业群体规模与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发展专业化需求与实际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等多种矛盾,要解决上述矛盾必须要加快独立学科建设,稳定辅导员人事制度建设,强化辅导员育人能力建设,以期在新时代下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其中规定:把岗前培训规定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从教后首要的、必须的培训。这个规定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国家教委还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第24号令(2006年7月23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第24号令(2006年7月23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  相似文献   

17.
刘金科 《学习月刊》2012,(14):101-102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事务管理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与《关于加强湖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长江大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作者构建了"辅导员素质银行"这一全新的模型,并加以实施。此模型依据"大数据"相关理论,借助"银行储蓄"运营模式,建立了较全面衡量辅导员综合实力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数据化系统,从而改变以往"算总账"的传统评价模式,实现了即时动态过程管理。"辅导员素质银行"不仅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且能够促使职业能力内化为素质,并凭借素质的积累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作者构建了"辅导员素质银行"这一全新的模型,并加以实施。此模型依据"大数据"相关理论,借助"银行储蓄"运营模式,建立了较全面衡量辅导员综合实力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数据化系统,从而改变以往"算总账"的传统评价模式,实现了即时动态过程管理。"辅导员素质银行"不仅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且能够促使职业能力内化为素质,并凭借素质的积累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嬗变历程及职业能力构成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能力研究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结合辅导员的职业嬗变与角色定位,基于心理学、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视角,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标准、工作业务能力和人格动机系统。政治思想是工作前提,业务能力是基本平台,人格动机是深层保障,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准性与鉴别性三位一体的系统化的辅导员职业能力3P体系,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等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