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的,这决非迷信!说起蝴蝶的故事,总是和我的母亲连在一起。当然,有人会说,这近乎迷信。但是,绝不!这绝非无中生有,这是我耳闻目睹的事实!母亲虽然在我和弟弟年幼之时,就撇下我们长眠于地下,她走的时候,刚过而立之年。然而,她的音容,她的人品,至今,却总是萦绕在我的心灵深处,岁  相似文献   

2.
勇敢的密码     
在我眼中,母亲不仅是我的保护神,也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三岁那年,我在院中玩耍时不慎掉到水井里.母亲箭一般冲到井边,听到我呛水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井水已经漫过母亲的脖颈,她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用力托起我……当闻声赶来的邻居将我们用绳子拉上来时,浑身湿透的母亲把瑟瑟发抖的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一边自责,一边惊慌地检查着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3.
阳光大嫂     
在采访一个被拐10载的少年寻找到生身父母的故事时,我听到了一个细节:一位环卫大嫂知道了少年的经历后,掏出身上仅有的50元钱,捐给了少年。也许有人感到这钱并不是很多,可我想这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留下钱后她就走了,人家请她留下名字,她说这给孩子凑些盘缠,好让他回到父母的身边。我也是做母亲的,我也有孩子,我不知道少年的心是不是被这片母爱所感动,会不会是他以后漫长人生路上的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4.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5.
(一)家义走的时候对我说:“等着我,我很快回来。”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大学毕业非要去当兵,而且是海军,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小烟,”他叫我,“人都有梦想,就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娶到你。”我问:“当海军也是你的一个梦想?”家义很深沉地点点头。我们从8岁就在一起,有人打哭我,是吴家义去帮我打架,十几年过去,还在一起,即使不说爱情,也足够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你说,10岁的孩子有爱情吗?”有一天他这样问我。我笑了,怎么可能?10岁的我还是个小孩子。“小烟,”他握住我的手,“我就是从10岁爱上你,那时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这个女孩子。…  相似文献   

6.
随风而去     
现在当成经典电影的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是根据一本中文译为《飘》的美国小说改编的。我也不去查那英文原名了,只说这部影片是我大约十岁时跟父母在重庆看的,在电影院,我父亲对母亲用英语说了它的原名,解释道:“它的意思是‘随风而去’。”不知为何,“随风而去”四个字从此深深印入我脑中,直至今天,直到将来,随我一生。1968年我第二次劳改释放到农场就业,世道很乱,也不知向谁请假,自己偷跑回北京看望母亲。母子俩相见泪洒衣襟,但还没互相叙述完离别十年中各自的遭遇感慨,没几天,说是西单商场发生了爆炸,我就被“小脚侦缉队”抓走,又押送…  相似文献   

7.
人情味儿     
什么是人情味儿?如果你看电视,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央视寸秒寸金的黄金时段,居然多了许多公益广告。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包篇》,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一个口齿不清的老人把盘子里的两只饺子揣进了口袋里,一边揣一边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饺子。还有一个公益广告《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一个母亲从年轻陪伴着一个孩子,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孩子长大了,母亲也老了,然后老了的母亲站在那儿痴痴地等待孩子回家。除了亲情的公益广告,还有环保的,动物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等等,关注留守儿童的那个公益  相似文献   

8.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9.
才女的心病     
马老师:我出生于1968年,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助理。我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在单位及周围的群体当中算是中上标准,同事送我一个绰号“才女”。但是,我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使我不能正常与人交往,不能正常展现自己!我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是一个非常能干要强的女性,但脾气古怪。在母亲的心里,一直怨恨我们成为她追求幸福生活的绊脚石。现在,母亲因为各种原因已和我们姊妹三人断绝了关系和来往……记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心理就开始起了变化:当看见同事们在一起说笑时,就会猜测是否在说自己;…  相似文献   

10.
早就想给母亲在饭店过一回生日了,可一直没有兑现。一个心愿落空,几乎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关键一条就是因为只把它藏在心里。一旦说出来,有困难就容易克服,也就容易兑现。这大概就是人们要把计划公布的道理。于是,这回在母亲69岁那年的年三十晚上,我就在饭桌上对孩子们公布了计划:“明年一定要了了这个心愿,你们替爸爸记着。”原本,是打算去一个小饭店。到了眼前,却改了主意,决定到宾馆的15楼——这里是我们这个小城最高档的饭店。转眼,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这天晚上,当我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一百个不同意。母亲是个质朴的人,说话不会拐弯:“…  相似文献   

11.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2.
懂你     
《新青年》2007,(4)
我14岁读初二那年的春天,便开始谈恋爱,很招摇地与小男友手拉着手,在巷子口晃悠。有人看见了,嬉笑一声,对着我的脊背说一句:真不愧是刘彩遥的女儿,这么张扬!刘彩遥是我的母亲。她33岁的时候遇到了父亲,并很快生下了我。但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在多年以后,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四十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我想起的是娘,是记事时就知道有着一头白发的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父母生了我,却没有养育我。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的傻,整天胡言乱语,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小叶     
运涛 《新青年》2005,(6):4-5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时的情景。我是从农村中学考入县城重点中学的,家里很穷,甚至买不起一床凉席。冬天的时候和人挤在一张铁床上倒不觉得什么,一到夏天,一人一铺,两个人挤在一起根本没法睡。我只得每天晚上趁别的同学走后把教室里的4张桌子拼在一起,铺上单子当床。夜里有风吹动门窗,不由得想起白天同学们提到的教室以前曾是一片坟地的说法,心惊得睡不好觉。早上还要在其他同学来之前把教室恢复原貌,不让任何人发现以维护年少的自尊。偏偏有一晚吓得一夜无眠,天快明时才睡下。早上有人推门进来,我条件反射般跳起来,收拾单子,摆好桌…  相似文献   

16.
风为裳 《新青年》2007,(1):12-14
1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全家吃完饭,父亲抽了一支烟,问母亲要5元钱,矿上有人结婚,要随个礼份子。叫了两声,炕上没人答应,父亲有些火了,往起  相似文献   

17.
吉安 《新青年》2006,(11):10-11
一直与母亲关系不好,觉得她更偏爱哥哥.哥哥考大学的时候说要去南方,她立即双手赞成,还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走得远,见识也长.可是等我报考的时候,她却极为专政,硬是让我在家门口读了大学.  相似文献   

18.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你会是我把名字写10遍的那个人吗?这世上感恩的方式有多种,而我喜欢写下恩人的名字,而且写10遍。我写的第一个人名是妈妈的名字,我认为最应该感恩的是伟大的母爱。我17岁那年母亲去世了,想妈妈时就去坟头上炷香,烧些纸钱.或者捧把新土培在坟边。可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想妈的时候只有在日记里写些思念的话。我就是在写这种日  相似文献   

20.
一位生活在苏黎世郊区名叫尤利马斯·马吉的农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去了。父母留给他的除了丑陋的长相和一个小小的磨坊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