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观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浸润中华大地,成为时髦,一些政治人物鼓吹社会主义多出于加以利用的动机。共产国际来华帮助建党的维经斯基等人在访贤过程中与黄介民、姚作宾、江亢虎、黄凌霜、姜般若、戴季陶、陈炯明等人多有接触,并吸收了一大批无政府主义者进入革命的队伍。陈独秀、李大钊在建党之前与各种社会主义者一度也有过接触与合作。由于假社会主义者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列宁的建党原则,口是心非,心怀叵测,很快分道扬镳。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最终力克群雄,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这其中既有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的功劳,更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浸润中华大地,成为时髦,一些政治人物鼓吹社会主义多出于加以利用的动机。共产国际来华帮助建党的维经斯基等人在访贤过程中与黄介民、姚作宾、江亢虎、黄凌霜、姜般若、戴季陶、陈炯明等人多有接触,并吸收了一大批无政府主义者进入革命的队伍。陈独秀、李大钊在建党之前与各种社会主义者一度也有过接触与合作。由于假社会主义者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列宁的建党原则,口是心非,心怀叵测,很快分道扬镳。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最终力克群雄,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这其中既有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的功劳,更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九十五年的风雨,铸就了九十五年的辉煌。万里征程,始于起步。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时,更加追怀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立下丰功伟绩的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李大钊始终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与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酝酿、准备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为长夜难明的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05,(14)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2.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的人是李汉俊。3.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5.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缪伯英。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6.1920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先驱人物,是他们首先提出和设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然而这两位党的创始人,却没有出席党的“一大”。原因之一:李大钊、陈独秀当时正忙于公务,无法分身“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继续领导着北方的爱国民主运动。1921年3月至10月,以北大为主的八校教职员向反动的军阀政府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这次斗争又叫“索薪  相似文献   

7.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03,4(3):100-103
"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迅速在中国掀起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浪潮,各地纷纷组建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至1921年上半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和李达均为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深入研究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和李达在分析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席卷全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分子相继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也影响了近代中国海军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诞生。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在近代海军中的组建情况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1.
叶琼瑶 《党史天地》2007,(12):35-38
同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陈独秀与李大钊走过的革命道路和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李大钊被害后,陈独秀曾自称“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但是,毋庸置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充当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推手,以至于出现“南陈北李”之说。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他没有李大钊、陈独秀那样大的影响。但他最早深入俄国向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新途径;他最早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主持党的宣传工作,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后,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科学的理论,才使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入到理性的阶段.李大钊为实现这个转变,在思想理论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十月革命后,他从经济的和阶级的根源上,开始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并科学总结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对帝国主义要不怕威吓、不抱幻想,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就能够战而胜之.这些理性认识富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15.
<正>199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中,辑入了李大钊《致李辛白》信札6封。这6封信札,对于研究认识李大钊和陈独秀共同创办与出版革命进步刊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与李大钊是中共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但在长期极左思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史编纂学的脉络里却被缺席或被贬低。而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离开陈独秀与李大钊,便无法合理地解释五四史及至整个党史。“文化大革命”结束伊始,学界即有限度地对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历史实施拨乱反正。1979年纪念五四60周年的学术活动则为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与李大钊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与契机。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早在十月革命后不久,他就与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8.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一1914年夏天,李大钊和陈独秀相识。1917年,陈独秀应聘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任。1918年2月,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二人开始共事。李大钊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从而形成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容。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开始了他们并肩战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光辉业绩早为世人所传颂,在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评价他早期的政法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政法思想史上所占的地位,是很有意义的。以十月革命为界,李大钊的政法思想可分为两段。十月革命以前,李大钊曾是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拥护者,他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希望通过宪法的制定在中国建立三权分立、议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