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彪 《党的文献》2017,(3):14-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到“历史周期率”,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要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对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以猛药去疴,动真碰硬,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对这一课题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泱泱二十五史,其集中到一点,就是反映了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如何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如何使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从"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到"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再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把"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提升到"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反映了我们党对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问题、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2017年6月,王岐山同志在贵州省检查  相似文献   

5.
邓伟志 《求贤》2010,(3):29-29
最近报刊上,就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的“率”字.展开了争论。我这里说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毛泽东同黄炎培曾有一次谈话,言及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黄说,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创业时艰难困苦,环境渐渐好了,就惰性发作,到风气演成,无法扭转,历史上“政  相似文献   

7.
时代答卷     
正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历朝历代的当权者无一不是开国时期聚精会神、励精图治,但随着时间推移,往往就纸醉金迷、腐败成风,国运由此走向衰亡,形成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早在湖南常德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科学运用我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概括起来讲,这些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需要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科学运用中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古代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的思想智慧和有益做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科学运用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在于汲取历史教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又是甲申年     
以史为鉴,为何大顺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骄傲自满,私欲发作,腐败滋生,导致大业毁于一旦,功败垂成。历史的教训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10.
<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如何破解这一千年难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执政后应对考验作了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并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历代政权“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当代亦不乏其例,几乎成为一个周期率。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四十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中旬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建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党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党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全面走向中兴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正>策划导言70多年前,在许多方面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的中国共产党,曾被发过一问: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志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党,又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便是著名的“窑洞之问”。面对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担忧,毛泽东给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的答案。时光倏忽,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创造了世纪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依然在回答“窑洞之问”。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反腐败斗争,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党内存在着不良风气与腐败却不利于我们党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探讨党风廉政建设与跳出历史周期率关系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寻求执政党发展的“新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45年7月初,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应邀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长期萦回在他脑际而未得到解答的“历史周期率”问题。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相似文献   

16.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同他谈到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问,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如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执政地位,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这一直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与黄炎培先生那段著名的谈话中,曾坚定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循着毛泽东开创的这条“新路”,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8.
刘博文 《廉政瞭望》2008,(11):62-62
公元581年,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390多年混乱、割据、分裂、动荡的局面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隋王朝。可惜的是隋王朝立国只有父子两代短短的37年,就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的短命王朝,也成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最典型注脚。探幽大隋兴亡的历史轨迹,改革立国和腐败亡国都是值得警醒的。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延安窑洞,中共诤友黄炎培与毛泽东促膝长谈。在谈论如何摆脱“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的制约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深表赞同,他认为“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窑洞对”所体现的赤诚和智慧,闪耀着历史理性的光芒。至今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20.
1945年7月1日,国民参议员黄炎培等人应毛泽东的邀请,到延安访问。毛泽东问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三四天的考察有什么感想,黄炎培真诚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及到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黄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