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其“十年政纲”两岸政策记者会上宣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因而没有“承认或不承认、接受或不接受的问题”。对此,国民党方面连日来重手回击,反复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星 《台声》2011,(9):46-47
8月23日,台湾地区“大选”参选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中的两岸篇,不出外界预料,蔡英文依旧以“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为基调,“政纲”中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存在,言称“它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九二共识’既不存存就没有所谓承认或不承认或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她反对“九二共识”,提出抽象模糊的“台湾共识”,既无法取代两岸目前对话交流基础的“九二共识”,也打破两岸对话间所唯一拥有的互信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立 《台声》2008,(4):46-47
民进党当局的“大陆委员会”发布新闻稿,杜撰所谓“2005年共识”,企图误导台湾民众。对此,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台“陆委会”新闻稿否定“九二共识”,攻击一个中国原则,却妄称唯有以它杜撰的所谓“2005年共识”为基础,“才能逐步建构两岸互信、互惠,稳健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为民进党在两岸协商、谈判问题上寻找出路。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民进党当局为何要杜撰“2005年共识”?笔者以为,面对两岸同胞和国际舆论,确有必要还原历史,澄清事实,以供各方辨析。  相似文献   

4.
蔡宏明 《台声》2011,(4):46-46
两岸关系永续和平发展,唯有加强共识才能推进,这是为什么民进党8年执政期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协商能够恢复的原因。换句话说,2008年以来,两岸之所以能够复谈,是因为国民党一直维持1992年两岸讨论“一个中国”时所达成的共识,即“九二共识”,而过去民进党因否定“九二共识”,所以无法进行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5.
王昆义 《台声》2011,(6):41-42
民进党执政时前驻美代表、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在美国演讲时表示,如果民进党再执政,将以“澳门模式”取代“九二共识”来维持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6.
瑞砚 《统一论坛》2012,(1):70-71
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九二共识”无疑是此次台湾大选的最热门议题。大选前国民党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绩,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是为台湾带来“和平红利”的基本保障:民进党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通过“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的“空心”论述,淡化、回避两岸议题。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1,(9):57-57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中的两岸经贸篇,在回答记者“九二共识”问题时,她说:“因此如果它(“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没有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可见蔡主席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7)
正摘编自3月17日《人民日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讲话,使"九二共识"再次成为两岸高频词,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态度上。坦白地说,民进党以"维持现状"为核心的两岸政策,虽然在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蒙混过关,但是,要真正落实到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九二共识"才是最务实的选择。如果民进党要维持两岸现状,作为两岸共同的政治基  相似文献   

9.
单声 《统一论坛》2012,(1):21-21
台湾大选结束,马英九获得连任,从得票数我们不难看出台湾的民意,台湾老百姓祈望的是和平发展、是乐业的环境与和平安定的生活。民进党的失败正是败在他们的两岸政策上,既不认同“九二共识”,又对“台湾意识”和“台湾共识”讲不出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0.
陈士良 《台声》2023,(5):48-49
<正>近日,年初刚担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声称,两岸交往不应预设特定的政治前提,两岸交流要建立在所谓“和平、对等、民主、对话”的基础上。此外,他还公开反对“九二共识”,认为“大陆定义”的“九二共识”没有台湾的“主权”。针对赖清德的表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驳斥,并表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台独”,都是在毁灭、摧毁台湾。  相似文献   

11.
曲阳 《两岸关系》2012,(12):6-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在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文件中首次写入坚持“九二共识”,表明了我们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十八大闭幕后,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和海协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大陆其它机构及台港澳等地相继举办相关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9)
正9月14日上午10时,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取决于台湾当局的一念之间有记者提问,民进党执政已经超过了百日,您如何来评论民进党当局的大陆政策以及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马晓光说,今年5月20日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单方面破坏两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2):32-35
国民党每年年底都要拟订通过下年度的“中心任务”,作为全党编订工作计划的依据。而近年来国民党“中心任务”中有关两岸政策的陈述,都是“以国统纲领与九二共识作为最高指导依据,并据此原则推动两岸交流”。但是,国民党在中常会决议通过明年的中心任务时,在两岸政策部分,竟删除了“九二共识”等文字,引发蓝营内部前所未见的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14.
3月份,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两岸民众对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一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国民党不支持“法理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建立的政治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是民进党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导致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使得国民党执政不得不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张过 《传承》2013,(4):42-43,57
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客观条件是两岸政策的改变与相互交流需求的相互促进;两岸以先后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载体,在事务性商谈中确立了“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口头表述及函电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16.
<正>赖清德是台湾政坛“深绿”势力代表,历任“国大代表”、民意代表、台南市市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蔡英文执政副手,号称“台独金孙”,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作为民进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抛出系列两岸关系主张作为竞选政策纲领。综合分析赖清德从政言行,其两岸政策立场和主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赖清德始终否认“九二共识”事实存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价值,与蔡英文一道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17.
曹骏 《统一论坛》2014,(1):41-43
历经五场“中委会”会议、九场“华山会议”,600多人次出席、200余人次发言,民进党最后抛出一份《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该“纪要”既没有对检讨两岸政策得出结论,也没有为以后指明方向,只是罗列了一堆无用的老套语言,但却偏偏漏掉了在会前、会中党内一些人士提出的“宪法共识”、“冻独”等重要主张。这份“纪要”只谈表面,避谈实质,词语陈旧,看不到民进党转变,更看不到民进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实力派的矛盾造成了党内冲突,蓝白合作是国民党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11,(9):8-8
蔡英文为何否认“九二共识”?北京将否定“九二共识”指为主张“台独”,并称“九二共识”的屋基若毁,一切两岸交流的楼层即失凭借;蔡英文则一方面否定“九二共识”,亦即否定“一中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