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搞好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引导,是巩固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要突出"文化认同、政党认同、政治认同"的内容。着眼"三个认同"展开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引导,其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基础的扩大和参政党的政党安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围绕政党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基础、民主党派性质、民主党派职能、民主党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关于政党制度,强调要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关于多党合作基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关于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关于民主党派职能,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批评,强调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首要责任;关于参政党建设,提出民主党派特别是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系列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发布,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最终促成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作为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开端,具有四个方面的明确标志:一是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各民主党派对新民主主义纲领的认同,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二是由各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组成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载体;三是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通过,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法律根据;四是多党联合政府的组成,这是多常合作制唐在国家政权中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前提;达成广泛的政治共识是思想基础;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重要条件;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体现出多党合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政党制度的国情适应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新发展阶段,多党合作要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要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推进民主党派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合作担当意识,坚定共同理想,凝聚政治共识;完善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加强互动联系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多党合作治理工作模式,实现治理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增强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政党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历史基础、政治基础和现实基础。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性质、纲领、基础及地位和作用方面存在着差异。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并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保持政党之间的和谐,否则将损害政党和谐的政治基础。要加强和改善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尊重民主党派的关系;与发扬民主的关系;与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关系。共产党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认同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着理论上的关联性,并相伴和推动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实践。其具体表现为:意识形态认同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确立提供合法性基础;中国的政党制度通过建构独特的政党意识形态为其政权的合法性提供理念支持;意识形态认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我国和谐政党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政党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历史基础、政治基础和现实基础.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性质、纲领、基础及地位和作用方面存在着差异.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并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保持政党之间的和谐,否则将损害政党和谐的政治基础.要加强和改善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尊重民主党派的关系;与发扬民主的关系;与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关系.共产党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党趋同是当代中国政党关系与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问题。它是一系列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互交织所产生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在阶级基础、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先天相似性是导致这种趋同的历史基因。国共两大党对于民主党派的不同政策决定着这种趋同的发展方向。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以及各民主党派对于口号的积极响应,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关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使得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从"具有可能性"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新政协运动的开展及其成果《共同纲领》的颁布,正式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框架,以此奠定和强化了我国政党趋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民主党派鲜明界别特色是历史孕育和形成的。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逐渐弱化,成员构成逐渐出现了某些趋同现象。保持参政党鲜明界别特色是政党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形成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参政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参政党巩固和发展自身特色,优化组织结构,应重点从坚持遵循多党合作的政治原则,建立健全政治沟通机制,增强党派特色意识,健全完善组织发展机制,适当扩大"不同"范围,重视吸纳新阶层人士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多党合作思想。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创立了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我国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磨练,中国共产党对这项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有其长期存在的客观依据和基础。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民主党派存在与发展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历史依据、政治依据及社会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完善我国政党制度,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而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多党合作思想。他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阐释了多党合作的原则,说明了多党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并对如何在政权建设中实现多党合作进行了论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历届主要领导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多党合作的思想。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政治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对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多党派合作制度的基础,是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大力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提出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标准,明确将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作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的理论,为新世纪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参政党意识和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多党团结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八十多年长期合作奋斗中认同并自觉接受的.坚持和巩固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必须处理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不断开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存在需要参政党的存在,参政党的发展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参政党参政意识,这是我国政党制度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呈现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符号是我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奋斗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风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砥砺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在发展中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建设的中心环节。为了准确了解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为开展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本课题组在上海市主要以问卷形式对民主党派思想政治状况开展调研。问卷涵盖党派成员概况、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接受程度、对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认同程度、对民主党派历史和政治定位的了解程度、对当前我国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对西方政党制度的认识程度等各方面的问题,分别做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