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值得深思,为什么不叫"学习的组织",而是"学习型组织"?顾名思义,指的是这种组织不只是搞学习活动,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型",是一种新类型的组织,这种组织和原来的组织有质的、种类的区别,至少在它的组织形式上和传统的不一样。那学习型组织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呢?学习型组织是根据团队问题以及人们的兴趣组成学习研究小组,是一种有趣、活泼的组织形式,可以自由地、深入研究问题的"研讨团"。学习型组织的小组和行政的团队不大一样,它不是把学习和研究搞成"例行公事"和形式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刘文忠  王绿瑛 《新视野》2005,3(1):52-54
行政相对人是指直接参与行政过程并且其实质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在整个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 整个现代行政过程中都充斥着行政相对人积极主动的法律行为,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影响着行政过程的启动、运行甚至结果,行政相对人不依附于行政主体而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人格,是行政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协作者,而不是行政行为的客体。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组织,它能够通过组织化的、互动式和研讨式的学习,以及对学习的科学管理。提高团队智商和团队能力,突破自身和外部障碍。实现自身的不断升级,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并发展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所谓依法行政,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实体法方面,另一是程序法方面。从实体法方面去理解依法行政,首先应是在主体方面有要求,即行政主体合法。即行使行政职权者必须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5.
赵土植 《学习月刊》2012,(4):108-109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学理论与方略。其特点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团体.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应用.只注重形式、效率不高等问题往往存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为此,笔者将探讨团队领导者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行为构成要素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权力与责任要素、结果要素.目前,实证法规定中对主体要素的表述存有瑕疵,为完善行政主体理论,应明确个人的行政主体地位.随着给付行政模式的展开和非权力行政领域的出现,权力不再是行政行为的当然要素.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合法与有效要件,但不是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结果要素是行政行为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为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结果要素的涵义将变得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7.
团队列名法,是在综合头脑风暴、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法,近年来在党校系统的课堂教学中风靡流行。团队列名法具有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和教学效果显著的特征,具备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企业培训应用推广的巨大价值。通过详细描述和具体介绍团队列名法的操作和实施方案,使大家对其形成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11):62-62
汪玉凯在9月19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十二五”规划对未来行政改革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其中之一是理念上要有变革。现在有三大理念,应该加以强化、确立。其一,政府不是社会财富创造主体,而是营造环境的主体。企业、公民、个人才是社会财富创造主体。政府要给社会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二,法律不授权,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有两大基本原则,即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所以对行政行为的要求应该不仅仅是合法,还应该要求合理。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往往只关注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忽视了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监督不力,对遭受不合理行政行为侵害的相对人的救济也不是很得力。笔者认为,对行政行为的要求不应仅仅是合法,还应该合理,更要加强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6,(6):54-55
黄俊伟在2006年第4期的《书屋》上撰文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大国,我们目前还没有一所在国际上真正具有一流水准的大学。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中行政干预太多,高校创新受制约。我国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行政权大于甚至凌驾于学术权的怪现象。一所真正的大学,其权力运行机制应该是行政权受学术权支配,行政权服务于学术权,行政权的运转原则,要符合并保障学术权的尊严和荣誉。而现在是反宾为主,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学术组织意义上的大学了,而是政府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部的延伸。校内庞大的行政官员和准官员队伍成为支配和支撑大学的真正主体,纯教学科研人员却成为“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1.
刘亚妮 《求实》2005,(Z1):19-20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与要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宪法的二级大法。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观念,认清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充分发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治理国家、促进改革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要求学员了解并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  相似文献   

13.
行政忠诚是行政伦理的一个基本规范,是行政主体应有的一种道德品质。行政忠诚是官僚组织对官僚个体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官僚组织得以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当中,官僚个体面临着严重的忠诚困境。解决这一伦理困境最为有效的途径应该说就是行政检举。  相似文献   

14.
一、依法行政意识的涵义 依法行政意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关于行政法律规范及行政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应该明确,依法行政意识主要是行政工作人员对法律规范及其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行政主体服从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行政与法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行政与法关系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行政与法不应是消极对抗的关系,而应是积极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法与行政不应该成为敌人,而应该成为朋友,法律能够和应该做的贡献应是创造而不是破坏;行政在运作过程中,应该守法与自律,在"法律空白"地带和法律有漏洞之处,行政要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要以实现公益和私益的最大化为宗旨发挥其能动作用,并推动法律向健全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07,(9)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个人的事业发展中,团队精神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语教学方法的逐步完善,学生小组合作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本文主要研究实际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的运用情况并鼓励大学生不但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再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对团队的正确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它实现了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但作为政府改革的试验田,其运行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行政服务中心难以清除传统管制理念、部门主义严重、定位不准确、管理效力乏力等。因此,要创新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模式,必须要有政府及法律的强力支持,促进行政服务中心流程再造与组织再造的结合,适时组建跨职能团队,注重配套改革的进行,唯此方能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行政文化是当代行政管理之魂,其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使行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处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之中。行政绩效,是评价行政行为优劣成败的基本标准,但政府本身不是私营部门,其绩效不能简单地体现为对效率的追求。因此,重新认识行政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行政文化与行政绩效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行政文化的本质及行政绩效作了相关阐述,讨论了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性探索如何构建有利于提高行政绩效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9.
行政忠诚是行政伦理的一个基本规范,是行政主体应有的一种道德品质。行政忠诚是官僚组织对官僚个体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官僚组织得以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当中,官僚个体面临着严重的忠诚困境。解决这一伦理困境最为有效的途径应该说就是行政检举。  相似文献   

20.
孔娜娜 《学习月刊》2014,(16):89-89
开放空间是一种团队或组织引导技术,在引导师的带领下,参与者可以提出自己关心的议题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邀请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组成不同的讨论小组或议题小组一起参加讨论、分享,每个参与者都要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和贡献知识、智慧,同时要尊重其他成员,积极聆听别人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