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     
《人民公安》2011,(19):4-7
台北祭孔 9月28日.台北市孔庙依古礼举行祭孔仪式。9月28日是中国先贤孔子2562年诞辰纪念日,也是台湾教师节。当日清晨6时.台北市孔庙依循37项古礼举行祭孔仪式。干余名台北市民观看了祭孔仪式。  相似文献   

2.
木曰 《两岸关系》2014,(11):52-54
<正>每年9月28日是台湾教师节,也是孔子诞辰日。这一天,台湾各地孔庙都会循古礼举行祭孔典礼。典礼包括三献古礼,八佾舞,拔智慧毛,切智慧蛋糕,"过聪门"、"摸葱"等环节,吸引岛内以及海内外民众前来观礼。祭孔,古称释奠礼,源于上古时期学生敬拜老师的礼仪。两汉以后,逐渐专指祭祀孔子的礼仪,是中华民族一项传承2000余年的重要传统礼仪活动。今年适逢孔子诞辰2565周年,台  相似文献   

3.
<正> 孔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庙又称“文宣王庙”,这是因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明以后孔庙又有“文庙”之称,则是相对关公、岳飞等“武庙”而言的.孔子逝世以后,他的子孙在其故里山东曲阜奉故宅为庙,将孔子的衣冠、琴、车、书等按孔子生前日常生活规律摆放,以此来祀奉孔子,这时的孔庙还只是家庙性质.到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汉恒帝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敏以官钱修饰孔庙,这才逐步改变家庙的性质,变孔庙为官设的庙堂.由于孔子的子孙世代继承家学,并自为师友学习礼乐文化的传统,在社会上具有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要闻回放     
《台声》2010,(4)
<正> 3月19日,由台盟上海市委主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承办的"2010年沪台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市江宁学校举行。共有20余位来自台湾屏东县和上海普陀区的中小学校长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议题展开交流。 3月20日,台北孔庙举行春季祭孔典礼,2000多名台湾各地民众和来自大陆及海外的宾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图为台北孔庙春季祭孔典礼中的佾舞。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其祭典与大陆人民毫无二致。此外,还有一些祭典比较特别:每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这一大全岛放假,台湾官方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以此视为“政府”纪念日的象征。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孟子诞辰日,台湾官方和孟氏宗亲会均要举行祭典。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岳飞诞辰日.台湾各地的祭典仪式由岳氏宗亲会主持。郑成功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集结25000人至台湾南部禾寮港登陆,逼荷兰人退至赤嵌城,经过8个月的战斗.荷兰人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明隆武帝赐郑氏国姓朱,晋…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6):92-92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9月底,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30多所孔庙同时展开。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2005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在中国内地的其他一些地方如广东德庆、浙江衢州、上海、甘肃武威、云南建水,以及台湾和香港也都举行了祭祀活动。韩国首都首尔(汉城)成均馆孔庙及243座乡校,新加坡莱芭城隍庙和德国科隆、美国旧金山等地,也同时举行了祭孔仪式。  相似文献   

7.
川南富顺县,是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先生的故乡。前不久,应几位笔友盛情邀请,我们结伴专程到古城富顺游览、创作。下车伊始,借着天色尚好,我们谒访了文庙。富顺文庙座落在县城中心,格局仿山东曲阜孔庙营建。当街高耸的"数仞宫墙"照壁,是依据《论语》中子贡赞孔子云:"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而筑。照壁的东西两侧设有"圣域"、"贤关"二门,专为祭孔时用。在"礼门"、"义路"前,竖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由此可窥,历代尊奉孔子达到了顶礼膜拜、登峰造极的地步。富顺文庙亦称"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4年(…  相似文献   

8.
国内全球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9月27日,作为200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办的首次“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韩国汉城成均馆孔庙、日本东京孔庙、德国科隆孔庙、美国旧金山齐鲁会馆等地举行。目前,海内外共有孔庙1300多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0月1日试开通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的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网址是www.gov.cn。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  相似文献   

9.
建水的祭孔仪式隆重而庄严,气势热烈而凝重,场面恢弘壮观而有条不紊,参与其间,深受感染。据载,祭孔礼仪自明朝中期传入建水后,当地人每年都要在夏历二、八月的上丁日于文庙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是日,古临安(建水)的文武百官、骚人墨客、地方闻人潮水般地涌入文庙,以祭孔形式表达尊孔重儒的心态,同时,又期冀孔圣之灵保佑科举及第,升官发财。祭孔仪式经历代不断丰富而逐渐完善。据史料记载:祭孔礼仪始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由副使李孟至、王济倡置。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教授胡金耀又重造礼器。清代以来,祭祀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清…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0)
正10月1日,台北孔庙举行隆重的释奠典礼,纪念孔子诞辰2566年。孔庙的释奠典礼于清晨6时隆重登场。如往年一样,依"三献古礼"完成37道仪程,包括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上香、行献礼、恭读祝文、全体鞠躬、饮福受胙、撤馔、送神、焚烧祝文丝帛、阖扉、撤班等,这也是目前台湾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11.
开漳圣王在台湾又称威惠王、圣王公、威烈侯、陈圣王、陈圣公、陈府将军。据两岸史料所记载,台湾开漳圣王祀火始于明而盛于清,至今遍及全台。台湾岛上最早建祀的开漳圣王庙香火是由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后裔子孙或漳籍军民从祖籍地漳州分灵过海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随着闽南移民大批进入台湾,开漳圣王香火更是纷纷播入台岛各地。学者姚汉秋《开漳圣王考》云:“今日台湾各地,凡闽南籍的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几乎都有开漳圣王庙的存在,成为台湾乡土神明之一。”又云:“开漳圣王,台湾妇孺皆知”,“台湾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8日,两岸同胞首次携手举行了主题为“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祭孔活动,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孔子。这是两岸的骨肉同胞用事实向全世界宣布:海峡两岸同根一脉,两岸亲情血浓于水,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有着孔子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孔子思想这一文化基石,搭起了两岸交流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13.
鲍锋 《今日海南》2012,(12):35-35
10月12日(农历八月廿七),是我国占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3周年纪念日,海口市长流镇美新村600余名孔子后裔一如既往,开展祭孔活动,老夫也赶去凑个热闹。进了村,只见花花绿绿的标语就布满了道路两旁,不乏孔子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4.
陈筠编 《两岸关系》2006,(11):62-63
2006年9月25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在山东曲阜阙里宾舍会见了前来参加200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动的台湾祭孔文化参访团一行。他表示,两岸进行孔子思想文化的交流,对于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的联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从商代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的历史。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文化在台湾流衍,汉字也传入台湾。后来,由于祖国大陆汉族人民移居台湾日益增多,汉字便成为台湾通行的文字。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明显地表现在海峡两岸对儒学的共同信仰。17世纪中叶,儒家学说开始传入台湾。1666年1月,台南建立了第一座孔庙和明伦堂,这表明中国封建主流文化大规模地移植到台湾。书院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机构。清朝康熙年间,台湾设立儒学至少有13所,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各级学校把《三字经》、《论语》、《大学》、《中…  相似文献   

16.
胡迌 《台声》2008,(2):58-61
《礼记·祭法》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菖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赶荷虏,收复台湾,开疆护土,英名永垂青史,台湾民众尊崇为“延平郡王”、“国姓爷”。“开台圣王”,广为祀祭。奉祀郑成功之庙宇遍及台湾各地,仅主祀祠即有约近百座,名称亦多,如国姓爷祠、开台圣王庙、延平郡王祠等,以“奉旨祭奠”之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7.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我站在孔庙的"先师手植桧"前。先师手植桧者,孔子亲手栽植的桧树也。算起来树龄该有两千五百年左右了吧。那桧树被石栏围护,粗可合抱,高达六丈余,树冠亭亭如帷盖,青茏苍翠。此树果真为孔子亲手栽植?不过是传说而已。唐人封演在他的《闻见记》中就曾记载说,曲阜县文宣王庙内的"柏叶松身之树",高有五丈,"相传夫子手植"。遥想当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鼓吹自己的学说,风尘仆仆返回家乡时已六十八岁。在集中精力整理《诗》、《书》等先世典籍之余,他突发闲情逸致,踱出门外,兴致勃勃地栽植了一株幼桧。  相似文献   

18.
邱培声  周飞月  孟莉  陈建强 《台声》2007,(10):48-50
应全国台联邀请,2007年6月14日至22日,以台湾赛夏族矮灵祭祭典执行祭司、北群长老朱逢禄先生为团长、台湾赛夏族协会理事长根志优先生为领队的台湾赛夏族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25人来到北京、贵州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参访团大多数是台湾赛夏族矮灵祭祭典和其他祭典的祭司,最长者81岁,最小的54岁,他们在族群里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老,其中只有4人到过大陆,其余的都是第一次来大陆。  相似文献   

19.
虞德亮  陈祖民  王跃 《台声》2002,(5):24-25
应上海文庙管理处的邀请,3月19日,由台北市民政局局长、台北孔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林正修带队,台北祭孔佾舞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36人来沪进行释奠佾舞文化交流,掀开了两岸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上海文庙能与台北孔庙交流,是两地热心文化交流的人士做媒促成的。黄浦区文化局负责人吴荣光先生不仅爱好孔庙和儒学资料的收集,对两岸文化的交流更是有心人。2000年上海豫园管理处赴台,举办“豫园馆藏书画展”,吴荣光作为副团长赴台参访。他对台北孔庙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以及对儒文化资产的保存早有所闻,能够赴台亲睹台北孔庙的风采是他…  相似文献   

20.
金点强 《小康》2006,(6):82-82
从从汉代起,历代的帝王为了长治久安,都崇尚儒学、尊孔重道,因而在登基之后,绝大多数都要亲自到孔庙拜谒祭祀。据历史记载,汉高祖、东汉光武帝、唐高宗、玄宗、宋真宗以及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等都曾驾临曲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帝曾八次(一说九次)到曲阜祭祀孔子。更有甚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