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简介:2000年6月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诉称1996年1月12日甲出借1万元人民币给乙,当时乙向甲出具借据一张,借据上载明借款1万元人民币,借款日期是1996年1月12日,但并未约定还款期限。乙至今尚未归还借款,遂甲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法院判令乙归还其欠款1万元人民币。甲向法院提供的证据有:乙向甲出具借据一张,借据上载明乙向甲借款1万元,并且有乙的签名。乙在答辩期间未作出答辩,在法庭调查阶段,乙向法院承认确实在1996年1月12日向甲借过1万元人民币,但是辩称其间于1998年12月还过甲3千元人民币。在法官向乙出示甲提供的证据以后…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案情简介:2006年9月1日,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签订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00万元,到期日为2007年9月1日。同时,甲、乙与丙签订一份保证合同,约定丙对甲的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借款到期后,甲未履行还款义务,而携款潜逃。为此,乙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为由将甲逮捕,法院刑事判决认定甲构成合同诈骗罪,并判处甲有期徒刑,追缴部分赃款并返还与乙。在甲服刑期间,乙提起诉讼,要求保证人丙对未还的借款承担清偿责  相似文献   

3.
关于确认夫妻共同债务的审判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乙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立借据向其父丙借款50万元,约定用于提前归还甲、乙按揭银行购房款。甲却将此款转入自己在某证券公司的账户作炒股之用,后炒股全部亏空,没有归还。甲、乙离婚后,丙起诉甲、乙还款。乙以其根本不知此事和该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为由抗辩。另查明,甲向丙借款时没有明确约定为其个人债务,甲、乙没  相似文献   

4.
犤基本案情犦甲信用社为收回丁公司的逾期贷款,信用社主任王某主动与欠丁公司款的乙建筑公司联系,表示愿意贷款给乙建筑公司,由乙建筑公司将该笔贷款归还丁公司的欠款,甲信用社再从中收回丁公司的贷款。1996年10月29日,甲信用社与乙建筑公司签订一份借款合同,乙建筑公司按甲信用社要求,联系丙公司作为其借款保证人。合同载明:借款金额人民币550万元,月利率11.76‰;还款期限分别是1996年12月25日还50万元,1997年1月25日还50万元,1997年4月25日还200万元,1997年5月25日还1…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甲曾在1992年向乙借款3万元。1995年初,甲任某公司经理期间,用公司转帐支票还给乙5万元(借款本息)C甲在还款时,言明其本人的资金均投入到公司了。后经查明甲是用公款还给乙的。检察院向乙追缴赃款时,乙申辩道,甲借我的款,该还我的,甲挪用或贪污公款,罪责自负,检察院应向他追赃。请问,乙的理由是否成立,检察院向乙追缴是否正确。读者徐思源徐思源同志:本案的关链在于确定5万元钱的属性,只要这一点弄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本案中,甲乙二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就已而言,其依法享有得到甲归还借款的权利,但前提必…  相似文献   

6.
绩溪县的周女士因借款给他人时没有索要欠条而索款无望,情急中想到了电话录音的方法,将催讨内容进行录音,并终于以此为证据在法庭上获胜。2005年农历年底,刘某向周女士借款5000元,答应当日归还,周女士相信刘某而未索要欠条。后来,刘某当日未及时还款,周女士多次向刘某催讨未果,  相似文献   

7.
1995年8月30日,公民甲做生意资金紧张,向公民乙借款3万元,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月息4分,债务人应于1997年8月30日将本息还清。乙为了保险起见,要求甲提供担保,签订了借款抵押协议,规定以甲座落在市郊的一栋房屋作为借款的抵押物。借款期满后,乙多次向甲催还借款,甲均以无钱拒付。1997年10月1日甲瞒着乙将抵押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甲办理了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后因赌博欠债无力还款,便对被害人乙承诺,由乙先向甲的银行信用卡存入两万元,待完成信用卡还款业务后乙可以再将钱刷出,事后给乙300元好处费。  相似文献   

9.
正相关案例案例一,党员领导干部甲,曾利用职务便利为管理服务对象A私营企业谋利,后向该企业老板借款30万元并挥霍,五年以来长期不还,且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和行为,直至案发。案例二,党员领导干部乙,因家庭开支急需,向其管理服务对象B私营企业老板借款10万元,部分用于乙的家属住院看病,部分用于家庭生活开销。双方签写借条,使用一年后乙归还借款和利息。案例三,党员领导干部丙,向其管理服务对象C私营企业老板借款300万元,用  相似文献   

10.
案名:甲某抢夺案 [基本案情]甲长期以非法运营三轮车载客胡同游为生。2009年的一天,甲拉载某外籍游客乙进行胡同游,双方谈好价格为30元。下车时乙欲给甲30元,甲称不够,向乙索要300元,乙同意支付300元。甲趁乙从钱包取钱之际,从乙的钱包内抢走1000元。甲不供认从乙的钱包内抢走1000元,称乙仅给了其25元。  相似文献   

11.
[案情]1995年11月10日 ,银行甲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 ,约定甲借给乙人民币50万元 ,期限自1995年11月10日至1995年12月30日 ,月利息千分之八点四 ,按季结息。还款计划为1995年12月还50万元。同日 ,公司丙与甲签订了保证合同一份 ,约定丙对该50万元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公民丁也于同一天为该笔贷款提供抵押担保 ,抵押额为27 .8万元 ,抵押期为一年。1996年1月31日 ,双方到房管部门办理了房屋他项权登记手续 ,房屋他项权证载明权利存续期限为1995年11月10日起至1996年11…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办理过一件提存公证,大致情况是,甲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乙是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2年,甲向我处申请办理提存公证,称其在2001年向乙借款20万元,约定6个月归还,但债务履行期届满,甲向乙归还20万元时乙却拒绝接收,甲向我处提交了借条复印件一份(原件由乙持有),上有乙的签字.  相似文献   

13.
曹源  彭俊 《江淮法治》2013,(10):32-32
不久前,宁国市人民法院对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判决。早在2010年7月31日,廖某向杨某借款50000元并约定了还款期限为2个月,由高某对该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借款到期后,廖某并没有按期还款,并在不久之后失去了联系,但债权人杨某却并未及时向担保人高某主张债权。直到2013年初,杨某才将廖、高二人诉至法院,要求二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相似文献   

14.
诉讼保全措施能否对担保人适用?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某甲向某乙借款,某丙为甲的担保人。法院受理后,因某甲无还款能力,某乙遂向法院申请保全,请求冻结某丙在银行的存款。对法院能否冻结某丙的存款产生了二种意见分歧。第一中意见认为,只要是案件的...  相似文献   

15.
案情:张某是甲建筑公司的法人代表,2002年11月,与乙单位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总金额500万元,合同签订后,张某陆续以借款方式从乙单位借款450万元,用来购建材,承建期间,张某出差,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原告:农业银行A市支行甲办事处。 被告:A市乙公司。 被告:A市丙公司 第三人:A市丁公司。 原告甲办事处于1995年6月21日以乙公司和丙公司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称:乙公司于1994年10月8日向甲办事外借款100万元,用于购煤业务,并由丙公司担保。但借款期限届满后,乙公司仅归还本金1万元,支付利息1.5万元。以后虽经多次催收,但乙公司和丙公司均未履行约定的义务。请求判令乙公司立即偿付所欠的本息,并判令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乙公司辩称:向甲办事处借款100万元,是应甲办事处的请求,调度给丁公司归还逾期贷款的,后来,甲办事处未履行替丁公司调度100万元给本公司还贷的诺言,属故意转嫁贷款风险的欺诈行为,请求判决驳回甲办事处的诉讼请求。丙公司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4日,穆某与建设银行天津某支行签订汽车消费借款合同,借人民币230400元,用于购买别克牌小轿车,由其同事于某充任保证人。前期正常还款,自2004年10月起开始拖欠还款,2005年8月银行起诉穆、于二人要求解除借款合同,收回全部借款本息。庭审中,穆、于二人提出,2002年10月借款时,二人均系天津市麦迪克高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当时是在公司的要求下,以其二人名义向银行借款,二人只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卢某于2003年3月1日向赵某借款人民币20万元整.约定2004年3月1日归还。届期卢某未能还款,二人遂达成宽限协议,将还款期限延至2004年8月1日。双方并约定,若卢某2004年8月1日仍不能还款,则以其所有的住房一套抵偿借款。到2004年8月1日,卢某仍无力还款。且拒不向赵某交付房屋。赵  相似文献   

19.
司法信箱     
这两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是否应当合并审理?编辑同志:  我院受理了甲银行诉乙绸厂、丙纺织厂两件借款合同纠纷案。经审查,乙绸厂分别两次向甲银行借款,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均不相同,但该两份借款合同均由丙纺织厂出具的一份最高额保证合同作担保。因乙绸厂和丙纺织厂到期未履行义务,甲银行分别向法院起诉。在对两份合同是分别受理还是合并受理的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两份借款合同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担保法律关系同一,是同一担保合同项下的分别借款,应并案受理;另一种意见认为,虽担保法律关系同一,但根据从…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案情 甲系某镇政府下属的乡镇集体企业玉山煤矿的财务科长.2003年12月,县政府决定将煤矿资产全部收归国有,并开始清产核资.2004年2月,经营个体生意的乙,持单据到煤矿索要欠款,甲审核发现其中4张单据共8万元已报销:乙则提出重复报销后二人平分,甲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