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8月3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接到紧急电话,奉命次日离京执行紧急采访任务——随总理李克强去云南地震灾区。姚长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从中央媒体到各省市区官方媒体都有专门拍摄党政领导活动的摄影师,他们的这一工作不仅要求有过人的摄影技术,还要了解领导人的不同性格和作风。  相似文献   

2.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14,(12):40-43
正1950年,中共中央指示新华社挑选人员,赴苏联组建新华社分社,执行中苏友好方针,大力宣传报道苏联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供国内各行各业学习。赴莫斯科履职,列车上巧遇新闻,立即开展采访活动新华社人事部门很快将目标锁定到李何、瞿独伊夫妇身上。瞿独伊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自幼随父母到莫斯科,长期在苏联生活,精通俄语,熟悉苏联情况,与苏联著名革命家鲍罗廷一家人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瞿独伊曾参  相似文献   

3.
周确 《奋斗》2004,(7):51-52
周确。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高级记者.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2004年4月。周确被新华社派往拉美总分社工作两年.负责拉美地区十几个西班牙语国家的摄影报道任务。成为我省第一位常驻国外的外交记者。周确在我省新闻界影响很大。他1990年赴柬埔寨战地采访,1992年,  相似文献   

4.
第八集 画面音:新华社呼和浩特,2005年3月26日电3月25日下午,黄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河段,出现了今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情,空军航空兵某师,紧急出动三架轰炸机,实施空中炸冰及时排除险情。  相似文献   

5.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爱国之士的责任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古贤仁者的责任意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则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要求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唱响主旋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扬清激浊,扶正祛邪,实现党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根本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并学会分析它、研究它,最终给予解决它,从而使我们…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7.
孙燕 《广东党史》2010,(6):56-56
<正>2009年12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说新华社记者李新民经实地调查采访,并发表了曝光中国五矿下属企业破坏环保的报道。随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便致函发表此文的《经济参考报》和新华社,称"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要求报社"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不良影响",同时用新闻发  相似文献   

8.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9.
汪志新 《党史文苑》2012,(17):14-17
毛泽东一生雄才伟略,智识过人,无论军事、政治都有出奇的惊人之笔。穿越历史功过,透过纷扰红尘,不难发现,其实毛泽东一生也有过许多普通人的梦想。比如,他一生不灭并且演绎出了许多趣闻轶事的记者梦。"科班出身"毛泽东一生与新闻结缘,不少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2001年,新华社出版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一书,收录了毛泽东的新闻作品58篇,篇篇都堪称新闻学的经典范文。毛泽东在新闻领域独树一帜,除了他长年累月积淀的古文功底外,还得益于他"科班出身"的特殊阅历。  相似文献   

10.
五官,通常是指人面部上的器官,包括眼、耳、鼻、嘴、喉等。光从字面上理解,它们似乎与记者写新闻毫不搭界,可是,引申开来,细细分析,它却又和我们的新闻写作大有关系,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记者来说,如果“五官学”运用得好,对于他们快速成长、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益处多多。平时,在许  相似文献   

11.
任兵 《城市党报研究》2005,(5):32-32,35
normal edge-transitive graphs. Bull Austral Math Soc, 1999;60:207-220 7 Fang X G, Li C H, Wang D J, Xu M Y. On cubic Cayley graphs of  相似文献   

12.
书林漫步     
《部长访谈录——"十二五"规划热点面对面》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编人民出版社2011-3-1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发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城市交通拥堵、中美关系走向……新形势下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中国部长们的面前。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直接指导过新华社的工作,并数次就新华社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新华社的国际新闻报道与国内新闻报道,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等问题作出指示,为推动新华社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关于新闻工作的精辟论述,为发展、完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于当时、今天乃至以后的新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审阅新华社稿件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批示和修改意见,成为新华社永远珍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华社办公厅档案处的热情帮助下,我们从大量档案材料中整理出这份史料,旨在把老一代革命家对新华社的关怀留存后世,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刘少奇与新华社的密切关系,以作为对他的一种纪念。史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关于新华社和新闻工作的讲话、指示;(二)给新华社的电文、信函;(三)对新华社稿件所作的批示; (四)审阅、修改过的新华社稿件目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位于世博园内的新华社世博会新闻信息报道中心正式启用。与以前参与重大报道不同的是,新华社共派出上千名采编、技术等人员组成报道团,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手机报等全媒体手段,以中、英、法、西、俄、阿等多种语言,全方位、多媒体报道上海世博会盛况。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历史上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如在重庆担任周恩来秘书和英语翻译的新华社记者龚澍,承担我们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可视为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1,(12):4-4
八十年与人民同心砥砺奋进,八十载与时代同行铸就辉煌。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11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他希望新华社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高举旗帜、  相似文献   

18.
春日里,自贡荣县双石镇金台新村的范恒富老人家里很热闹。双石镇纪委书记刘光荣这天正好到金台新村来监督村务工作,顺便到范家坐了坐。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不是一个孤立的语言交流过程,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以口语为主)的形式进行交流。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20.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09,(11):47-47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 何平 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9-10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新中国》,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观观照下的新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新华社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是人民实践活动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