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岁月慌张     
刘原 《廉政瞭望》2014,(21):77-77
入湘数年,我变成了一个重口味的人,嗜辣,嗜各种不良食材。前不久出差贵州.上了一锅酸汤鱼,同事皆曰肥美,我却觉不够辣,然后上了一锅饭,同事皆夸此地稻米真香,我半眯着眼品了一会,怅然说:终究还是少了一股重金属的味道.没了反叛和愤怒的摇滚精神,这米就索然无味了。好多时候,我忘了自己来自并不食辣的两广地区,我的适应能力实在太强,倘若移民巴布亚新几内亚,我说不定能学会茹毛饮血——进化或退化,都是可以瞬间完成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近年出现了一种鱼,专门咬人,地域决定物种.  相似文献   

2.
辣椒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许多人都嗜辣上瘾。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确认了印度“魔鬼椒”世界第一辣的地位。墨西哥辣椒研究所的教授博斯兰德在回忆首次品尝“魔鬼椒”的情景时说:“那种感觉真是给人强烈的震撼,只轻轻一咬,嘴里就像燃起烈火,只能狂喝苏打水。”  相似文献   

3.
“无辣不成席”,这个嗜辣者的宣言,终于得到了科学家的认同。辣椒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富含可以抗癌的辣椒素、可以保护视力的胡萝卜素,并具有减肥、降血脂等多种功效,堪称全能的“健康卫士”。  相似文献   

4.
【来信】编辑同志:因为工作上的矛盾,我的一位同事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发文对我大肆辱骂。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看到了这条消息,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压力。我想咨询一下,她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个人名誉权?  相似文献   

5.
湖南人饮食嗜辣。一曲《辣妹子》更是唱出了湖南人的辣劲。可就算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人 ,大概也很少会想到 ,这些司空见惯的小小辣椒中竟大有学问 ;这红红绿绿、形态各异、味道也不尽相同的辣椒中还蕴含着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周群初就是这些辣椒专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为了辣椒事业 ,他倾注了火辣辣的情怀。周群初 ,1964年1月出生于湖南邵东县野鸡坪 ,为此 ,朋友们曾戏称他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野鸡坪山多地少 ,自然条件并不理想 ,但它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与荣耀 ,…  相似文献   

6.
由于从小特别能吃辣、偏爱辣,辣椒那辛辣的味道,火红的颜色,时常使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暖意和快感。 在家乡的山地里,我曾无数次看到乡亲们,一柄锄头,一担农家肥,一把辣椒籽,让一片坡地火红起来。我也曾无数次跟在父母身后,烧土坡,挖山地,种辣椒。起畦,打眼,垫肥,点籽,最后覆上一层薄土。  相似文献   

7.
后退两步     
亦夫 《共产党人》2007,(7):55-55
白天上班的时候,我和同事为了一件工作上的事情争论得不可开交。当时,我们谁也不让谁,最后两人闹得很不愉快。晚上回到家里,我还在生她的气。吃过晚饭,我照例打开电脑,进入我的邮箱打开邮件,看到同事给我发过来一封信。我有些奇怪,白天我才和她闹翻了,她晚上给我发邮件干什么?况且有什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小伙子正上着班,突然昏迷,人事不省,被送到医院抢救,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引致的脑卒中。抢救过来后,医生很诧异地问他:你这么年轻,怎么会得了"老年病"?原来这个小伙子生活习惯很不好:长期熬夜,吸烟喝酒,爱吃烧烤,嗜咸嗜辣,血管早就堵得不像样子了。于是,春行秋令,小伙子跻身老年病行列。我由此联想到,腐败其实也是一种"老年病"。其意有二:一是就个体而言,"小伙子"的腐败发生率比"老头子"要少得多,所以就有"59岁现象"的频频发生。这里面当然原因  相似文献   

9.
落寞愚人节     
4月1号是愚人节,西方的节日我本不感冒,也不关心。去年,单位几个年轻同事合起伙来整盅我,谎说我女儿上语文课时脚崴了,已被送到医院。我来不及请假便慌忙起身,在电梯口接到其中一位同事道歉的电话,这才恍然大悟。坦白地说,那时我是很生气的,在办公室里发了飙。我心里想着下次一定耍“骗回来”。  相似文献   

10.
珍妮 《廉政瞭望》2010,(14):48-48
我现在教课的中文班学生都是十二、三岁,在美国上初中。课堂使用的教材是一套中文课本。一天,我带领孩子们学一篇课文——《阿凡提借锅》。  相似文献   

11.
大概是十几年前夏日里的一天,我和我的同事出差回沈,由于飞机误点,本该晚上七点到达却延误到了夜里十一点多。为了节省时间,接站的司机说,先送家住铁西的同事,然后再送住在单位附近的我。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14):58-59
苗族、侗族是黔东南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以这两个民族为主线的黔东南饮食文化,主要体现了一种"以酸为主"的民族饮食特色。"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指走的黔东南路趔趄)是对黔东南酸食文化的诠释。在黔东南,男女老少都"嗜酸",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红、白喜事宴会,或是餐馆酒楼,酸食无处不有。黔东南吃酸食的习俗早已有之。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加之  相似文献   

13.
说嗜好     
三人用餐,有人好咸,有人好淡,有人好酸辣,厨师为难地叹道:众口难调啊 !其实,这就是各人的嗜好不同,是人的习性使然。  人生在世,谁能没有自己的嗜好 ?或嗜吃,或嗜穿,或嗜酒,或嗜烟,或嗜书,或嗜游,或嗜聊天,或嗜古董……难道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成 ?当然不是。一般地说,嗜好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也须有个度。  如果过度沉溺于某种嗜好,它就可能成为自己的弱点,而弱点是极易被人利用的。特别是掌握一部分权力的领导干部,其个人嗜好最易为善于“投其所好”之辈所看中。你嗜吃,他就投之以甘脂;你嗜酒,他就投之以…  相似文献   

14.
问:我和一位同事是同一个党支部的。最近他犯了错误,党支部拟给予他党纪处分。但我看了支委会的调查材料后感到有些情况与事实有出入,想在大会上提出来。请问,这样做可以吗?我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锅的故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想再加上一句,食靠锅当家.食与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做什么样的饭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锅.比如,做米饭,需要焖锅;蒸馒头,需要蒸锅.  相似文献   

16.
于光远  谭明 《世纪桥》2001,(2):53-53
1959年庐山会议张闻天挨了一场批斗之后,到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料学学部经济研究所当特约研究员。这样我有幸同他有了工作上的关系,在工作中是同事,在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同事走进我的办公室,将一本很贵的关于建筑方面的书放到我的写字台上。"一位心存感激的学生送的。"他说。"成绩公布之前,还是之后?"我问道。当然,是在开玩笑而已。他很不高兴,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作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给我讲萨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袁浩 《新湘评论》2012,(20):30-30
我和一位年轻同事一起跟踪联合国大会动态,看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涉及钓鱼岛问题的谈话,这位同事冲着电视屏幕说:我能说脏话吗?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天,我带一位同事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丈夫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门,笑着迎接我,随着一声“回来了”,就把我手里的自行车接了过去。这时,同事就满脸羡慕地惊叹:“呵,你真幸福!他还给你开门?!”我却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道你那位不这样吗?”“不,从不”。她有些失落地说:“有时我进了家门他连头都不抬一下。”同事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好好反思了一番,才发现自己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20.
贾秀东 《学习导报》2012,(20):30-31
我和一位年轻同事一起跟踪联合国大会动态,看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涉及钓鱼岛问题的谈话,这位同事冲着电视屏幕说:我能说脏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