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思婧 《廉政瞭望》2014,(17):72-73
随着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大逃港”这段历史又被人们提及。上世纪50-80年代,数十万内陆居民为求生活,由深圳越境香港。直到习仲勋主政广东,设立深挑特区,实施开放政策,“逃港’才逐渐绝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港校热"似乎一直是个不变的话题,每年都有1000多名内地生进入港校就读。有媒体预测,香港高校学制2012年起与内地趋同,内地生赴港读书有了更多的便利性,这无疑会给"港校热"再加一把火。不过,细细观察,"港校热"的背后其实也有变化悄然发生。不仅内地生选择香港高校的理由在变,两地看待"港校热"的视角也在变。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2):91-92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内地居民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  相似文献   

4.
潮涌珠江     
高峰 《世纪桥》2009,(4):8-11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与西方往来、最早发生东西方文化碰撞、融汇的地区。 一座罗湖桥见证两个时代 1962年,中国经济正面临“三年困难时期”的严重考验,深圳出现了第一波大规模逃港潮。由于港、深两地经济的巨大落差,多达10万之众的人群突然汇集在罗湖桥口岸,连树上都爬满了人,随时准备扒上火车,冲过香港新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顺利回归祖国20年来,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央治港方略中贯穿渗透的科学理论思维密不可分。纵观20年来的中央治港方略,它始终贯穿着科学的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为"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担任公司董事的内地女子,去年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以专业人士身份申请来港工作,涉嫌为加快其申请批核,向香港入境处职员寄出一张6000元支票作为"服务费"。2月11日她被香港东区法院裁定为向公职人员提供利益罪,判监12个月。从司法实践看,我们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正逐年上升。但是,与西方只要有约定或许诺给予"不正当好处"即构成行贿相比,与此次案件相比,我们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后,内地共有两次逃港高潮。第一次大移民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上世纪60年代初达到顶峰。由于内地困难时期的天灾人祸,大批人从广东边  相似文献   

8.
杨柏 《当代贵州》2014,(14):66-66
正从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到现在,香港连续有刊物呼吁身边的"深圳直辖"。在大陆,对此话题的讨论也十分热烈,尤其在互联网上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深圳直辖"成为热门话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的是:中国设不设第五个直辖市,深圳该不该以及如何成为直辖市,这些和贵州有什么关联?改革开放35年,偌大中国能从一个边境渔村,变成一个蛮大城市的,大概只有深圳。有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GDP实现14350多亿元,排名位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含海关  相似文献   

9.
与澳门相连的珠海和毗邻香港的深圳,可以说是一对姐妹花。她们都曾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镇。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后,只不过十几年的肘间,却都奇迹般地成为两座现代化城市,并以其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和毋庸置疑的改革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范例。 珠海建特区初期,应该说先天不足。它毗邻的是远不如香港发达的澳门,又没有铁路和机场。更没有象样的港口。给人的印象只是个海滨花园城市。是个休闲、度假、养老的好地方。一谈到工业,一说起投资,就让人摇头。某跨国集团来试探能否将珠海作为其向内陆乃至东南亚扩展的基地,一看珠海当时最大的货运港只能勉强泊一万  相似文献   

10.
周华 《广东党史》2013,(8):42-45
改革开放是深港关系发生历史性演进的关键。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崛起,民生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内地群众偷渡逃港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港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深港合作由早期的“前店后厂”、以制造加工业为主,发展到深港全方位融合、共建“国际大都会”。近年来,随着前海深港合作区改革的深化,深港两地将在贸易、物流、创新、文化及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中深度合作。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深圳与香港将创新合作机制,加强深层次融合,共同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深港合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榕 《党建文汇》2010,(4):13-13
从2001年620人到2008年25000人,40倍增速的背后,见证了赴港生子的疯狂,而“港生”们也因此成为香港人口增长的主力。在香港,“两文三语(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普通话口语)”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语文教学的目标,学校要刻意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但以凤溪一小为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香港境外,尤其是深圳地区,该校老师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面对粤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多声道”局面。  相似文献   

12.
香港秘密大营救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关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继续考辨。一是香港沦陷后打通港九间中国共产党组织联系的关键人物和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廖安祥,并非以往研究认定和当事人回忆的群众或"爱国商人",而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秘密交通员、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自己人";二是夏衍等人是1942年1月8日或9日离香港经长洲到澳门转内地的,与夏衍一样走西线撤退的总人数估计为60人左右;三是东线营救的总人数,估计在百人以上。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是秉持学术研究的"怀疑精神"和"追问习惯",回到历史现场,遵循历史研究的时间序列理念和考证方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当时的人与事。只有这样书写出来的历史,才可能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部分港人与内地民众之间发生了多起冲突事件,对香港与内地关系及"一国两制"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创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世界上都没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和法律来参考。文章挖掘了复杂的多层次的港陆关系矛盾后面的根源,从文化、制度、法律、道德等综合层面提出了新时期港陆发展新思路,思考了进一步改善港陆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解决区际文化冲突纷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不变"的思想作为"一国两制"构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时提出并完善的。他的"五十年不变"思想主要传递了四个层面的信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是可信的,"不变"的时间至少是五十年,"不变"并非绝对不变,"不变"是内地和香港两个方面的不变。准确把握邓小平"五十年不变"思想的内涵对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社会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人多、车多,是个典型的中西混合的国际大都市,但是所有到过香港的人都认为香港虽是弹丸之地却管理得井然有序,处处体现着生机和活力,香港的社会管理有什么"窍门"和"玄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如何行使管理权来管理好香港社会的呢?本文选取几个侧面来解析一下香港社会管理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回归1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关心和支持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支持特区政府的经济政策;在香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放宽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和从事商务活动;在内地同样处在抗击非典的艰难时刻,向香港运送大量医用物品……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1月,邓小平把广东作为复出后首次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因为深圳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作为"恶性政治事件"捅到了邓小平面前。邓小平十分肯定地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这两句话让广东的同志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有一个人似乎悟出了邓小平的弦外之音,他就是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  相似文献   

18.
深圳速度(1979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这个圈里,陆续出现了首开内地超高层建筑先河,以“三天一层”深圳速度建起的深圳国贸大厦;有50米宽至今仍能称为“中国样板路”的深南大道;有一半是香港、一半是内地的沙头角“中英街”;有开中国主题公园先河和开发了中国人想象力的“锦绣中华”、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25日至12月14日,我们北京市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赴港考察团一行五人,应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的邀请,到香港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对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离开深圳,在罗湖桥出关后乘电汽火车南行经九龙到达香港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和往返匆匆的行人。是时圣诞节将至,到处张灯结彩;夜幕降临后,光怪陆离的夜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更令我们感到香港是个与内地很不相同的地方。香港地方不大,全境只有1071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万分之一或北京市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现有人口586万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  相似文献   

20.
<正>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北上创业生活的香港人已超过40万人,比"九七"回归时翻了近两番。特别是去年,一年之内就有4万多人移居内地,人数首次超过内地定居香港人数。其中,近十分之一的香港人还把户口落在了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