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吕梁故事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9):24-26
关于山西官场的一句话流传甚广——在晋南做官是和人斗,在吕梁做官是和钱斗。一名吕梁当地人士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聂春玉与杜善学,这两名来自晋南的官员一前一后来到吕梁,其实“既在和钱斗,也在和人斗”。  相似文献   

2.
<正>当官,是传统的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尊。孔子曰:"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做官。而现当今,很多人把能够成为一名领导干部,演化成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潜意识里更是其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3.
文史知识     
正才高八斗出自《南史·谢灵运传》,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后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斗,器具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谢灵运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行事,对于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常思常想的"领导干部三大课题".不断解决好这些课题,既是一名领导干部思想品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一名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体现,还关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执政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等传世名言精辟地诠释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  相似文献   

5.
正反腐败,有时并不仅仅是和单个的腐败分子斗,而是在和"腐败团伙"斗,和一个个"靠腐败获得利益的既得利益者的小集团"斗,反腐败的艰巨性、困难性也就在这里。备受社会关注的自贡市商务局原局长马晋新、副局长龚贵华、科长宋某等10余人涉及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窝串案,经过自贡市检察院干警的艰苦奋战,10余名腐败分子落马。累计达1600多页的交待、讯问笔录、证据材料,记述着发生在自贡市商务系统的职务犯罪窝串案,马晋新、龚贵华、  相似文献   

6.
一个角色错位的逻辑--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 贪官李真在忏悔自己的腐败经历时,难忘一个曾经是同级干部的人对他说的一句话:"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1,(7)
正"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绵延的吕梁山纵贯山西南北,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是由晋入陕的天然门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吕梁为腹地的晋绥根据地是阻敌西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坚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党中央部署支援前线、统筹后方的战略基地;也是延安联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或环境中,都要先做人,再做官,且做官必须做事,做到思想与行动一样、说的和做的一样、人前和人后一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样。”这是一本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翻开这本厚厚的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天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做人要有理智,做官更要有理智".这个命题看似平淡,但却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些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不少这样的事实: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有水平、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在做人或刚做官时非常有理智,往往是勤奋学习,深入实际,努力吸收各种知识营养;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人处世谨慎低调,待人诚恳热情,作风朴实,拒腐防变之弦绷得很紧,很受人尊重和敬佩,也曾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但是,当这些人做了官,特别是长时期担任要职或掌握实权后,却忘记了做官需要比做人更多的理智,甚至把做人时所具有的理智也丢到脑后去了,结果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忘乎所以,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沦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为"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故又附会为"察举"。秦朝懂法律者才有资格做官在秦朝,做官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家资;二是要会书写、懂法律;三是年龄须"壮年"以上,至少要17岁之后才有担任官吏的资格。萧何勤奋好学,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因此得以重用,这是秦朝因懂法而提拔的实例之一。当然,秦代还有军功爵制、分封制、世袭制,等等。统一六国以后,爵官分离,有爵位者未必做官,做官者亦未必  相似文献   

11.
<正>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一个领导干部的修养高下,往往影响到其境界和作为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有什么样的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以修身不仅是国人对从政者要求的起点,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底线思维,如今已经上升到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成为作风建设的新标尺。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做严以修身的表率。严以修身重在修"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总开  相似文献   

12.
<正>写文章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叫:"修辞立其诚。"语出:《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为:写文章应出以诚心,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做文要实,做人与做官何尝不是如此?!"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要求我们统筹好做人与做官,核心是"严"和"实"。我认为,诚实是一切道德的逻辑起点,没有诚实,便没有一切美德。不诚实,是万恶之源。为什  相似文献   

13.
"品"是人的品格和道德;"行"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修养。"品"是内心的,"行"是外在的。人们通常是通过外在的"行"来体现内在的"品"。"品"和"行"两者合一,才是人应有的真正品行。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品行,党员干部更要重品行。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人处事要以"三严三实"为戒尺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按照这个尺子去做,就能在工作生活中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使自己的工作作风更好地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基础。因为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为人处世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标准。从我们  相似文献   

15.
做事与做官     
有两种人。一种人做官是为了做事。一种人做事是为了做官。  相似文献   

16.
<正>两"江"斗"智"精彩纷呈1980年12月24日上午,第一审判庭对江青开庭进行法庭辩论。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副庭长兼第一审判庭审判长曾汉周和17名审判员出庭;特别检察厅厅长黄火青、副厅长喻屏和江文等5名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在审判长曾汉周宣布"现在进行法庭辩论"后,江文起立发言,揭露江  相似文献   

17.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有人说现在‘为官不易',群众说期盼再接再厉,我说要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可谓言近旨远、掷地有声。"官为百业之首""学而优则仕"。中国自秦始皇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后,历经两汉隋唐宋元直到明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体制。长期的官僚政治体制,给予做官的人、准备做官的人,乃至从官场退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通俗地讲,就是为官者权责相系,苦乐相悖,权力大一分,责任就重一分,必须尽心尽力工作,干好苦事难事。可以说,"两苦三步"道出了为官从政的真谛:做官本是件苦事难事,必须以苦为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我发现,老家的秋收习俗和周围地区有很多不同,收割稻谷叫"割谷子",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把子"。老家所在村庄叫马蹬坝,是一座貌似奔马的山峰挡出来的一个山间平坝。翻过这座山,就进入了双龙场田家河。小时候去双龙场赶场,沿途见有人收割稻谷。他们把一个俗称"搭斗"的木制工具抬到稻田里,前面的人将稻谷割倒放在地上,后面的人依次将谷子摔打进"搭斗",最后,再将"搭斗"里的谷子担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