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7):25-27
上世纪70年代末复出之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曾四次踏上天府之国的土地。巴山蜀水间,留下了伟人的一段段佳话。邓小平与四川之间,注定有太多的故事。一口浓浓的川音,伴随了伟人的一生。邓小平爱吃四川豆瓣、川味回锅肉,直到晚年,既对家乡生产的布鞋情有独钟,又调侃“家乡人给小鞋穿”……  相似文献   

2.
胡冠书 《世纪桥》2004,(4):14-15
摸索,人类的语言里再也普通不过的两个字,却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指路明灯,指引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引领中国这艘社会主义巨轮从胜利驶向新的胜利。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一代伟人邓小平用这两个字书写了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篇章。这到底是怎样的两个字?我们的伟人又给它赋予了怎样的崭新的内容?就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邓小平的“摸索”论。  相似文献   

3.
裴华 《党史纵横》2004,(7):20-21
曾被日本人民誉为"渔民宰相"的铃木善幸与邓小平进行了三次会谈,每一次,铃木的身份都有所不同,然而,他与伟人邓小平的交谈内容却一次次深入,为中日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8,(10)
1979年,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一个伟人将一个伟大的机遇带给了黄山。回顾黄山走过的30年历程,感受黄山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徒步登山的足迹,听到"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那振聋发聩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视察南北我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他那浓重的四川乡音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小平同志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亲切。那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经过十年动乱后的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京景山学校教学楼一楼的大厅中央,一座邓小平铜像醒目矗立,向人昭示着:世纪伟人邓小平与景山学校有着割不断的一段情缘。邓小平一生中应人之约所作题词、赠言很多,但在他的文选里只收录了两个题词,其中一个就是1983年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众所周知,邓小平高度重视教育,他关于这方面的讲话很多,但最著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给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的题  相似文献   

7.
<正>1986年2月,邓小平同志结束最后一次四川之行。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1952年7月,他到中央工作后,先后9次回四川视察。对于家乡美丽的沃土,邓小平同志十分热爱和关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四川的改革与发展。本文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关心四川农业、农村、农民的故事。"这个样子搞农业是大失败"1958年9月,四川绵阳和遂宁两个地区合并为绵阳地区,人口达到1000多万。这时,"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正搞得轰轰烈烈,绵阳地区全年有10万吨钢铁的生产任务。当时绵阳从农村抽调了110多万从来  相似文献   

8.
我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他那和蔼可亲的容貌至今历历在目,他那浓重的四川乡音至今萦绕耳边。小平同志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富有启迪意义. 那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经过十年动乱后的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巴山蜀水间,"一线两区"的分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红色文化资源."一线"指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的路线,"两区"指位于四川东部地区的伟人故里和川陕苏区.……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旧居初步修整完毕对外开放时起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故居的人数达3000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到旧居参观访问,而邓小平只在"文化大革命"中到这里来过一次.他参观过程中的所言所行充分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绵里藏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邓小平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方面,经过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努力,已有相当丰厚的成果。近读由孙占元主编的《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贡献》一书,感到该书以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相互贯通的视角作进一步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第一,该书的谋篇构思较为新颖,较充分地展现了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内蕴。该书通过导言,以简炼的文笔概述了邓小平的世纪伟人风采和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精湛运思。该书十六章的内容编排,首先突出了邓小平自喻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厚爱的思想情感;接着从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概述了他…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9)
<正>85年前,邓小平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今天,我们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秉承伟人的优良传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就是对邓小平110周年诞辰最好的纪念。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邓小平一贯坚持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风范。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18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广安举行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省委书记王东明,成都军区政委朱福熙,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成都军区空军政委舒清友出席仪式。在敬献花篮仪式后,全体人员参观了邓小平陈列馆和缅怀馆。沿着陈列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五个单元,重温了邓小平同志的人生经历及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伟人莫过于邓小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小平逝去不久,他的业绩和精神还正在被及现代的人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介绍伟人时不像从前受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伟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往往讳莫如深,至于伟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更是从不顾及。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伟人英勇无畏的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伟人的主要人格和品性,也的确是我们认识伟人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些不过是伟人作为人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但并不是伟人的全部,仅仅认识这…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福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之一,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举办《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以深切缅怀这位世纪伟人。该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展出有关邓小平的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王永仁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山河呜咽,举国同悲。人民不会忘记,是他力挽狂澜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掀开了中华民族中兴的崭新一页,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十亿人民摆脱了穷困开始富裕起来。150多年来,炎黄子孙翘首企盼...  相似文献   

17.
李洪峰 《党的文献》2015,(3):123-125
邓小平《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一文,及毛泽东对该文的六处批注,反映了邓小平和毛泽东两位伟人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两位伟人善于把握全局,善于把握主动,善于抓住中心环节,善于解决关键问题的胆识和魄力;体会到邓小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领悟到毛泽东善于把个别上升到一般、善于进行具体指导的高超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曙 《党史文汇》2014,(7):11-17
正"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1951年的这番评价,包含了此前10多年他对邓小平卓越才干的所有肯定1951年9月3日,民主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共进晚餐。席间,他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几个月来在四川考察土改运动的收获,谈到他对四川工作和对邓小平的印象时说:"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这样安定的情势,不容易。解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一位使中国走向富 强的伟人,缅怀其丰功伟绩,瞻 顾人生艰辛,我怀着神秘和崇敬 之情,读了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 的《邓小平的“文革”岁月》一 书。 在那场腥风血雨中,作为伟  相似文献   

20.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就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