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纪念日。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读《讲话》,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6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不断探索,感悟到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对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在这一文献中…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4,(11):14-15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艺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把握两个《讲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时代内涵,指导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基本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它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梦的重要成果,对“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继续弘扬《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之后的又一篇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以这篇讲话为标志,“三个代表”思想趋于成熟。“三个代表”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庄桂成 《学习导报》2012,(13):33-34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  相似文献   

6.
孙国林 《湘潮》2013,(12):49-5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初讲时没有详细的讲稿,是根据一份简单的提纲讲出来的。1942年5月2日讲“引言”,5月23日讲“结论”,两次讲话合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讲话》。《讲话》文本的产生,是靠4个速记员帮助完成的。之后,毛泽东让他的秘书胡乔木帮助对“速记稿”做了整理。他又做了不少修改,成为“修改稿”。但没有马上公开发表,而是放了一年多,才干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全文公开发表。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于文秀 《奋斗》2012,(6):32-34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讲话》自发表以来,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更是影响深远,正如学者所说的:“只有理解《讲话》,方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讲话》的理论辐射甚至远远超出文艺运动范围.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讲话》的思想意蕴的精髓无疑是其人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秦慧杰 《奋斗》2012,(6):38-3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高屋建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了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讲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振奋精神的作用,对抗日战争乃至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7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篇讲话,重新审视它所提出的各个论断之后发现,它的许多基本观点没有过时,不仅对当前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一思想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展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可将毛泽东文艺思想方法论的核心理念概括为实事求是和辩证统一,进而可以在毛泽东分析解决延安文艺界问题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即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研究并灵活应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法论,从四个方面推动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始终把握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原则,三是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四是奋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奋斗》2012,(9):19-2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文化符号,既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艺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也是二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理论成果,《讲话》见证了70年前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贯彻到我国文艺活动中的一个历史性开端;作为一次实践活动,《讲话》引领了70年来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突破和理论升华。因此,如果今天仅仅是通过还原历史语境来回味《讲话》所曾经具有的重要意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伊榕 《新湘评论》2002,(5):12-13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思想,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反映人民生活,而且要反映人民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利益,也就是反映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学习《讲话》,发扬《讲话》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核心,并以这一根本性和原则性的理论去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创作出合符时代要求的崇高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我们以务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实践《讲话》精神,动员和组织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饱满的热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07,(10):44-45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重温《讲话》,意义深远。生活与人民是《讲话》的主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工农兵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曾亲历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是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学习《讲话》,最重要的是理解和领会《讲话》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并把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北京党史》2009,(6):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毛泽东最早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但严格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逻辑起点来看.是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同时,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并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常晓华 《奋斗》2012,(7):38-39
弹指一挥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了。经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文化战略部署的今天,我们文艺工作者重温《讲话》,备感亲切。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2012,(4):64-72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艺思想,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辑的《陈云与评弹界》图集,收录了以陈云有关谈话、书信为主线,以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档案为基础,以年谱形式编辑的“交往纪事”。这些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的纪事,简明扼要地记述了陈云同评弹界交往的情形和发表的重要意见,反映了陈云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感,用具体指导评弹这个传统文艺形式的实践,探索党在新时期应该如何领导文艺健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刊分两期对这篇“交往纪事”予以选载,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云 《党建文汇》2002,(1):27-27
《讲话》总结了国际上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50年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并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第一,在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党的文献》2013,(1):114-118
让口头讲话成为经典文献,在毛泽东那里,是寻常事,也是他习惯和擅长的一种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篇文献,《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在正式会议上口头讲出来的,事先没有稿子.从三篇口头讲话转化为经典文献的过程,不难看出一些重要门道:第一,讲话都酝酿于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第二,先“听”后讲,观点出自调查研究;第三,反复征求意见,补充和完善讲话的观点;第四,书面修改是确立和表达观点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