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县地花鼓     
南县素有“地花鼓窝子”的美誉。近年来,更因“北有二人转,南有地花鼓”之说而盛名在外。作为湘北土地上的民间歌舞艺术代表,南县地花鼓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2006年被湖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24):32-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不久前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我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李强 《党建文汇》2013,(12):35-35
不久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对外宦布称.泡菜已被联合同建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底将获得正式通过。与此同时,日本和食料理、中周的珠算技艺,也进入备选名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国于2006年和2008年公布了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共有29个项目被列入。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逐一介绍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有限的笔墨,掀开历史的面纱,探寻那些经过岁月涤荡、至今仍散发人文艺术魅力的巴渝瑰宝。  相似文献   

6.
廖少华 《当代贵州》2011,(16):24-24
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黔东南最大的比较优势。目前全州有39项53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排列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我州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风光秀美,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7.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3):54-55
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年来,随着侗族大歌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怎样的7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06,(8):46-46
中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贵州首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10.
谢春 《学习导报》2012,(20):22-22
位于罗霄山脉西麓、郴州市最北端的安仁县,神农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神农故郡、南国药都”之美誉。由祭奠神农衍生而来的“赶分社”和“元宵琢鸡婆”习俗全国独具,均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1,(3):41-41
截至2011年1月,我国有2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4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贵州侗族大歌既为其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列入文化产业化的范畴。兵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申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却仍然面临传承、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运用SWOT法分析了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要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应该以兵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4)
<正>《伊玛堪》是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作为一种讲唱文学,是赫哲族的原生态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原始社会学史,是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史、文明发生学史,需作多学科的研究考察方可窥其大概。讲唱文学样式是一个民族文学的原生态。《诗经》《楚辞》虽已不是讲唱文学样式,但仍保留某些痕迹,如诵唱、韵律等。中国最初的原生态文学本是诗乐舞结合一体的,即人们所谓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4,(4):F0003-F0003
正饶河县充分利用饶河—比金口岸积极拓展外经贸产业发展。已实现全年四季通关,过货能力将由10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大美饶河·魅力边城"旅游品牌。已经开通我省黑瞎子岛-四排-珍宝岛-虎头要塞-兴凯湖东极沿线原生态精品旅游路线。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桦树皮制作技艺"和"嫁令阔"、"权草球"、"萨满舞"、"食鱼习俗"分别被列入国家  相似文献   

16.
徐文燕 《世纪桥》2010,(23):127-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做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表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道侗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芦笙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2008年6月,侗族芦笙入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通道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芦笙艺术之乡”。村里有芦笙活动,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在吹吹跳跳中交流感情,其音调婉转缠绵,热情奔放,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18.
吴媛媛 《唯实》2013,(6):63-64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顾百文 《奋斗》2012,(4):31-32
近年来,望奎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经济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的思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目前,望奎皮影戏被收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