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给政府的控制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网络也给政府控制自发网络政治动员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加强对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控制,提高网络控制能力,促进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进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峻社会问题。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是党和政府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应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从它发生的社会机理、网络内外的关联性和网络空间的规制等方面入手,将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摆在首位,在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整个防控体系中,强化预防管理、预警管理、工具控制和制度规制四大管理流程十分必要,力求将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之诱因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谣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井喷"趋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研究与把握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对预防和控制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建立预警机制,将网络谣言扼杀在萌芽之中;及时、主动、全面公开信息;健全网络谣言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主意指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民主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以及维护稳定等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对网络社会促进、控制、引导的功能,政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目标、运作机制和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推进网络社会建设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六)法制因素法制是社会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治理社会治安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武器。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网络世界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网络治安问题方面,网络立法是对法制建设的一个重大考验。中国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杨忠民  相似文献   

6.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与处理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当前网络涉警舆情面临多重挑战,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舆情论争向社会政治事件转化,网络暴力向现实暴力事件演化。因此网络涉警舆情的引导和管控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应从完善网络涉警预防机制、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网络涉警舆情协同治理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演化趋势难控制、爆发周期难预测、产生危害难消除等特征。文章从基础逻辑、行动逻辑和结果逻辑三个方面阐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逻辑理路,指出存在政府应对不精准、社会参与不充分和网民参与不积极等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会、网民的角度提出强化政府主导、提升社会协同、完善网民参与等优化路径,旨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工作成为影响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新疆,网络舆情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多种迹象表明,网络已成为各种敌对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重要隐形手段,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着很大困境。应因势利导,提高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引导能力,及时准确地把握新疆地区的社会舆情动态。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网络的普及与社会问题相撞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作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网民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要预防并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及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掌握网民心理是关键。分析近五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挑选年龄、学历、职业三个主要网民属性,分别进行心理特点研究并提出疏导方法,使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工作能够有的放矢,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互联网经过飞速发展,已经演变为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网络信息安全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值得关注和辨析,亟待加强规范和管理,加强网络舆情与信息文化安全分析技术研究,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依托信息安全分析技术推进网络信息文化安全生态环境建设更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