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16,(1)
笔者通过叙述王文明、冯白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次革命低潮时上母瑞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度保存革命火种,确保琼崖革命红旗不倒的历史,论证母瑞山在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母瑞山是琼崖革命摇篮,是海南"井冈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母瑞山是五指山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位于海南岛中部定安县南端,山岭连绵,古树参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回旋余地大,是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在1928年至1933年间,曾两次保存了琼崖革命火种母瑞山位于定安县的南端,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在琼崖革命斗争时期,海南的革命先烈们依靠母瑞山,两次挽救革命火种于危难之间。正...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正是这次教育活动,让我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革命菜”的真正来历。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透过展出的文字、图片和革命先烈在战斗和生活中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用品,我仿佛走进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踏在这块曾经两次保存琼崖革命火种、无数革命先烈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我深深体会到琼崖革命斗争的苦与难,深深感悟到琼崖革命先烈那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琼崖革命精神以其"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而闻名于世。它既是过去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海南改革、建设、发展和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精神指引,这种精神历久弥新,鼓舞和激励海南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坚定自贸港建设必胜信心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革命动力的精神源泉。琼崖革命历经几起几落,革命的红旗之所以始终不倒,靠的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对党与人民的事业抱着无限忠诚。1928年,国民党开始对琼崖苏区和红军第一次"围剿",琼崖红军以1400余人的兵力奋起抵抗,誓死保卫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草木萌新绿,泉水响清音。玉竹苏芽拔节,紫燕剪晴晨。万顷胶林若海,点点山花似锦,春色煦风熏。眙目高峰聚,仰怀英烈魂。著榕衣,餐野菜,卧丛林。魔魅瘟神频袭,阵垒自森森。险突重重围堵,终保星星火种,傲骨耀红暾。前路凭开拓,继往长精神。注:母瑞山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南端,是琼崖革命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为中共琼崖特委和工农红军的中心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就诞生在这里。1928年和1932年的两次反围剿中,琼崖工农红军在母瑞山人民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5)
正冯白驹将军被称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他艰苦卓绝地在海南岛上从事革命事业,成就了海南岛上的红旗保持二十三年屹立不倒的丰功伟绩。冯白驹,海南省琼山市人,他是琼崖(琼崖为海南旧称,海南在解放后初为广东省海南区行政区,于1988年4月撤区建省)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冯白驹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他从1926年投身海南岛革命,到1932年在大山中游击斗争,再到1938年浴血抗日,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3,(6):I0003-I0003
<正>王文明(1894—1930),字钦甫,号恩安,1894年11月出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一个农民的家庭。1930年年1月17日病逝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终年36岁。王文明曾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是琼崖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主要领袖之一。1922年,王文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琼崖第一批共产党员,1924年秋就读于上海大学。1925年10月,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讨伐军阀邓本殷的南征,结束了琼崖封建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琼崖地委,王文明任书记,领导开展工农运动,成立广东农协琼崖办事处,组织农民自卫军;成立琼崖总工  相似文献   

8.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对敌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西北方向30公里处,绵延着相连的六座山峰。山上林木葱茏,丘壑纵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就创立在这里。从1927年到1950年,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创造了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被人们誉为海南的井冈山。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28日)雾漫神州萧风寒,英雄举兵母瑞山。云开琼崖红旗展,日照南海英灵还。诗一首——为海南母瑞山革命圣地而作~~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06,(1):52-52,F0003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海南华侨中学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观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面对党旗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和体会老红军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1.
欧方强 《今日海南》2010,(11):48-48
《今日海南》编辑部:作为党刊,我向你们提一个建议——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琼崖国民党当局也发动"4·22"政变,开始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此间,琼崖党组织转移到六连岭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海南孤岛奋战,开创了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海南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邢诒孔 《新东方》2015,(3):60-65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对海南解放的重要意义。(一)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个问题着重对白沙起义失败后主动找党,王国兴与冯白驹会见作一个新的历史定位,叫做"世纪会见":开启了黎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新纪元;开创了黎汉人民大团结的新时代;为琼崖我党我军打开五指山大门建立中心革命根据地送上了一把金钥匙。(二)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建立加速了琼崖解放战争的进程。这里主要给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定位为"海南西柏坡"。(三)五指山中心根据地是接应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可靠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8)
冯白驹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海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他率领琼崖人民坚持孤岛奋战,创建和发展琼崖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冯白驹坚持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促成琼崖国共两党两军的合作,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最终迎来全岛解放,表现出了一个领导者高超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4.
王明泽 《今日海南》2011,(10):15-15
"1932年8月,琼崖女子军特务连8名战士为掩护琼崖党政军机关撤上母瑞山,在马鞍岭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最后光荣牺牲。""这个地方以前叫青龙潭,后来10名红军伤员为了避免被俘,毅然投入此潭就义,后来当地百姓就把这里改名叫红军潭。”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王学广馆长边指着讲解板,边逐一向记者介绍着。王学广今年73岁,这样的讲解他已经重复了10年,有别的只是听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母瑞山,是海南的"井冈山"。山上,有两座塑像,一位是王文明,一位是冯白驹。如果说冯白驹是一匹"千里马",那么王文明,就是这匹"千里马"的"伯乐"。这位伯乐曾对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作出了五个突出的贡献——牵头组建琼崖党组织,为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奠定了政治领导的基  相似文献   

16.
琼崖人民革命斗争是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的孤岛上进行的。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面对异常强大和残暴的敌人,琼崖人民革命斗争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由于中共琼崖地方组织重视党风建设,在根据地加强廉政工作,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在群众中塑造了崇高的形象,得到各族人民舍生忘死的拥护,从而创造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回顾和总结琼崖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对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和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革命根据地普遍受挫的年代,在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为什么能够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今天,全面系统总结和继承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执政经验,对于加强海南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萌 《今日海南》2019,(9):59-61
<正>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区域,群山耸立,古木参天,正是在这里,诞生了琼崖革命23年武装斗争的最后一个根据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从1943年白沙起义为根据地建立创造条件,到1947年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召开,再到1949年琼崖纵队转入保卫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在战火硝烟中孕育  相似文献   

19.
1948年6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解放区连成一片,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她的建立,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毛贵乡,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时因保密称"公室",被誉为海南的"西柏坡"。1948年6月6日乐东县全境解放后正式形成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海南岛中...  相似文献   

20.
题记:20世纪50年代,潘鹤以冯白驹和琼崖党组织在母瑞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题材,创作了雕塑《艰苦岁月》:一个老战士在艰苦岁月里,仍非常欢快地吹起笛子,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笛声使旁边依偎着的小战士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地瓜和野菜坚定着意志的骨骼香蕉叶编织的草席抵御着1932年的严冬对信仰的考验母瑞山你这海南的井冈山整整一年整整一年没见过一粒米一滴油一片肉一粒盐的母瑞山却把孤岛奋战的琼崖革命哺育得血肉丰满放下手中钢枪抽出腰间竹笛轻轻一吹轻轻一吹便把弥漫的硝烟吹散轻轻一吹轻轻一吹便吹开了山花烂漫倚着你坚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