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如何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宗教工作者进一步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开拓进取,认真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和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是积极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但也的确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就沿海地区宗教的社会功能而言,它对社会稳定也具有双重作用。本文结合沿海地区宗教特点,就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社会下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社会稳定问题是一个国家必须长期面对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如何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和谐社会下,我们应该本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社会不和谐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协调解决。我们要积极建立全方位的、准确可靠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问题历来是新疆稳定的晴雨表.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进入了成熟阶段,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发展、新贡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要加强宗教界的思想和队伍建设.只要我们认识统一,态度坚决,政策稳定,措施得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找到宗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妥善处理宗教和宗教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因势利导,为宗教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就一定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课题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宗教界广大教职人员和信徒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适应的问题,这是这个思想的核心问题;另一个就是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如何积极引导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统战、宗教  相似文献   

7.
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 ,归根结底是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新时期 ,党和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也是我们在宗教工作中 ,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逻辑立足点宗教与社会主义 ,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因此 ,在研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问题时 ,首先遇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 ,就是宗教与社…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村养老保障正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目前极具争议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价值多元化的状态。如何在价值多元化基础上构建中国主流价值观,以引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定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以个性为基础,用共性烘托个性,坚持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主流价值观主旋律,积极宣传和构建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平等、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社会中的公民社会组织,应该加以正确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使之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56年至1957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积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江泽民总书记对做好宗教工作明确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又指出:“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政治、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充分发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新生政治资源。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青海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的一个省份,其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对整个藏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国的宗教问题 ,归根到底是为了正确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本文在介绍武汉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经验的同时 ,就如何开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局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城乡差别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别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它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为缩小城乡差别提供了新机会。如何把握城乡协调发展的度?如何处理好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差别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社会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日丛增多,社会分化加速,从而打破了过去各种平衡稳定的关系和格局,职工思想发生剧烈震动,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强化职工心理调适,维护大局稳定,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是可跨越论和不可跨越论的辩证统一,既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极因素,又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成果.邓小平在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特点,从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在生产力、具体体制、文化教育及政治文明建设等层面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从而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为正确处理保持社会稳定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弊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对象是具有弊端的那部分体制,而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斗争实践所遵循的根本路线,是公安工作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如何坚持、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对进一步解决日益严峻的治安问题,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持续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