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71%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丰富的水资源与生物的资源外,海洋石油及其他矿物资源不仅种类与陆地资源相媲美,而且数量巨大;此外,海洋空间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海洋空间的作用也将更显重要。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将面临一个空前的迅猛发展时代。我国拥有大陆海岸线总长度1.8万多公里与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所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国土的1/3)。中国要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  相似文献   

2.
里程 《瞭望》1996,(26)
5月15日,我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此,我国掀起了一股“海洋热”。 海洋是地球自然地理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它作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持系统,对全球环境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把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海洋,作为解决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一条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3.
注重海洋意识与海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周边的岛国和半岛国家以及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洋意识仍然显得淡薄中国既是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诸多岛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可以主张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随着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与周边的岛国和半岛国家以及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6,(36)
只要稍加留意,人们就可以发现,海洋,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在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进程中,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我国可主张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这些“蓝色国土”是我们难以估量的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5.
孙晓哲 《学理论》2012,(5):74-75
1 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大陆架划界问题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法律标准,在经济全球化陆地资源可利用日益减少的背景下,蓝色圈地运动逐步酝酿,沿海国对大陆架权利的合法行使没有法律标准可言。大陆架划界的司法实践中怎么适用《公约》规定,这一直是国际海洋法研究的理论热点。目的在于揭示公平原则的法定含义,厘清公平原则与其他划界方法的理论关系,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公约》宗旨的多层级大陆架划界体系,通过黑海大陆架划界案探析公平原则体系的最新走向,并通过此案的新动向提出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的可能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飞 《学理论》2012,(5):76-7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未明确规定涉及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的概念及管理问题,这些资源属于公海制度范畴还是"区域"制度范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公海自由和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争论激烈。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现有的法律管理框架;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督;协作制定短期管理规定;修改现有地区性协定或创制新的协定;创制一个新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阿东 《瞭望》2007,(32)
防止政府行为的随意性,防止对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不合理干扰,确保海洋功能区划得到严格执行对海洋的利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不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对人类的报复就会加剧。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可主张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些“蓝色国土”能长期提供60%左  相似文献   

8.
亓成章  马宏伟 《求知》2012,(12):27-29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以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338万平方公里广阔水域的领海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和经营权(含约38万平方公里领海与毗连区水域)。但是.由于中国半封闭的海洋地理环境.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等各种复杂因素所致.在国家海洋管辖范围问题上,除渤海以外,中国与相邻相向的大多数海上邻国都有领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主权与管辖权争议.争议海域面积已超过我国应管辖水域的一半。在东海,比较突出的是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以及在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的争议.并由此关联出中日东海油气开发问题的激化。  相似文献   

9.
像耕种陆地一样耕种海洋,是 很多人的梦想,也是著名海 洋生物学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曾呈奎院士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几千年前的第一次农牧业革命,使人类完成了从采集捕猎向种植放牧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化,也揭开了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的篇章。今天,当世界各国备受土地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困扰时,蓝色农业,即以海洋为基础的水生农业,再次奏响了一场新的世界性农业革命的序曲。 我国在1981年就提出了使海洋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主张。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多种陆地资源日趋紧缺:人均陆地面积只有0…  相似文献   

10.
卢芳华 《学理论》2013,(14):98-99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设的常设司法机构,受理有关解释或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争端,以及授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他协定特别规定的所有事项。和其他主要国际司法机构一样,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可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11年,我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首例咨询案——"担保国责任与义务"案中提交了书面意见,对我国而言,本案是继"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案"后我国第二次参与国际司法机构咨询程序,展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司法活动的国际形象,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争端,深入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对于我海洋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针对中国在南沙群岛范围内进行的填海造岛行动,周边国家反响强烈。一些国家对中国大肆抨击,意图抹黑中国是一个不遵守国际法的野蛮国家。事实上,这些指责正是出于对国际法的无知。南沙群岛海域自古就属于中国版图,中国在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一切海洋权利都是基于主权的。按照陆地统治海洋原则,中国对南沙群岛当然享有主权。结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人工岛礁的规定,中国在南沙群岛范围内进行的岛礁建设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李方 《学理论》2009,(11):128-129
我国政府向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派遣军舰护航,其法律基础是安理会先后通过的数项决议和《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有关规定。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体现的国际法,也确立了适用于打击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以及其他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车玉琪 《学理论》2012,(14):140-14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引发了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我国在南海、东海和黄海领域分别与海上邻国在海域划界、岛屿归属以及资源权益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在东海与韩国之间的海域划界主要涉及苏岩礁。韩国将苏岩礁改称为"离於岛",并抢先在其上建立了一个海洋基地,加紧了对苏岩礁的控制,目的主要是觊觎该海域的自然和石油矿产资源,也有战略位置的考虑。基于中韩两国的各自主张,以《公约》为主要依据,着重对苏岩礁的归属情况和法律性质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22):8-8
从海陆空间关系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陆疆和海疆都十分辽阔的大国,兼具陆地大国和濒海大国的双重身份。除了占世界陆地面积1/15和亚洲面积1/4的陆疆,还拥有相当于陆地面积1/3的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15.
桂静 《学理论》2014,(11):26-27
2013年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就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做出仲裁裁决。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的诉求不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受理范围内,而且我国早已发表声明排除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适用。菲律宾此举无非要使争端扩大化,为其争夺南海权益增加砝码而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平时用海活动日益频繁。沿海国对在其管辖海域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环境保护规定了诸多机制。明确沿海国对外国船舶污染海洋的管辖权,对于我国保护海洋环境和加强对海洋的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管辖海域的船源性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确立对外国船舶污染海洋的管辖权的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主要包括:完善立法中的缺陷;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增加个人提起诉讼的资格;完善行政管辖权。  相似文献   

17.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09,(14):56-56
大陆架和“领海”有什么区别? 大陆架是陆地在海水以下的自然延伸。在法律上,大陆架和领土、领海都不是一回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每个沿海国的领海只有12海里宽。而大陆架则有200海里宽,通俗点说,大陆架主要指海底,它的上覆水域是专属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全人类共同所有"是外层空间目前的所有权属性。"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为广泛接受,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技术霸权主义国家"的抗衡。共同财产原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极公约》以及《月球公约》实质上将南极海域以及外层空间变成了一块"公地"。空间碎片的直线增长、南极物种急剧灭绝以及海鱼存量的下降的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及行为学给以恰当的解释。制定统一空间法规约、建立主权国家的国际间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平地划分外层空间的主权,是促进外层空间和平而高效利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焦佩 《理论探索》2006,(4):12-1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文亮 《求知》2013,(7):46-49
当前,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海洋,正以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短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依靠海洋。因此,世界沿海各国都把海洋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国家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洋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