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认为,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是以促进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责为目标,对公职人员与公共机构之间的特别人事权利关系进行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范畴。我国人事立法应明确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与社会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体系的区别,制定公职人员基本法,完善分类管理和专项管理法律体系,为建立科学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服务,为构建符合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要求的、和谐的“官民”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在社会公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直接取决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取决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尤其是由于整个公共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代理人、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公共部门繁琐的服务事务细化为逐一项目,并通过项目管理中3C原则指引公共部门员工实现参与管理,从而提升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公共部门与员工之间除了存在正式、规范的书面契约之外,还存在非正式、未书面化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体现了公共部门与员工之间彼此的认知与期望。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视角,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流程出发,提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对策:包括强化职位分析,精心规划与甄选,注重培训与开发,增强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合理设计薪酬等。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公共部门对传统人事管理体制有了新的认识并且逐步展开了再造运动。本文通过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私营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提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西方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西方学术界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文献,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仍显不足。论文以对恩赐制和功绩制的讨论为起点,以分权化改革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对公共部门招聘、薪酬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等重要模块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价值观等议题。最后,论文探讨了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对我国在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虽然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的"理"仍是相通的。挖掘这些思想对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丽 《政府法制》2012,(12):52-5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就是在国家、政府组织中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的实施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伴随着不同的风险。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控制工作中,从规范外包流程、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过程控管、拓展监督渠道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管和事后查纠相结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公共部门增强防范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能力、提升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绩效、树立部门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创新干部培训 工作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伟 《行政与法》2004,(9):69-71
现时干部培训工作以认知为主,能力培训缺乏,培训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没能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目标,缺乏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庞大的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培训体制缺乏活力,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客观上影响了干部能力建设。能力为本的干部培训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干部培训工作及其目标,实现由“认知为本”向“赋能为本”升级;建立培训市场机制,形成与领导干部整个职业生涯设计需求相配套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提高培训机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人才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之一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中的高学历人才是政府中的精英,是保证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力量。一套有效的针对高学历人才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政府高学历人才充分发挥潜能,为政府创造无限的财富。采取灵活考任、事务官政务官两官分途、公务员培训合同制、行为结果评价等举措,是创新政府高学历人才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职业的产生与形成始终与法学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为解决多年来形成的将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分解为位于不同阶段相互缺乏必要联系的结构失范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 ,从法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从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出发 ,尽快重构法律人才的宏观培养体制 ,使目前相互分离的法律学科教育制度、法律职业教育制度、司法考试制度、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和终身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整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 ,进而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投入。干部教育培训既是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系统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又是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应以现代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为指导,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杨薇臻  毛华 《行政与法》2006,(10):44-46
人才资源是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所形成的具有高质量人力资本含量的资源,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家庭中都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长期持续的工作压力也给人才资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对人才资源工作压力问题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alifornia court system and the adversary system for resolving divorce and makes substantial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ing this process, emphasizing judicial management in a problem-solving context rather than the current system of pitting the two parents against one another.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a major statement in the nature of a forum to create a more humane and just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4,22(6):90-92
"人性化"执法作为现代"法治"精神的文化抽象,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价值内涵。其执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法权要求,其执法运作是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和目标归宿,其执法结果有助于社会人文警务力量的培植与提升。警务执法必须围绕"人性化"理念,开展相关可行性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宋志军 《法学论坛》2007,22(2):84-90
刑事证据与伦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对刑事证据法进行伦理研究,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伦理观,指导刑事证据立法、理论研究并规范取证、审查和运用证据、作证、鉴定等行为.刑事证据法之人道伦理观,是指从人的本性出发,讲求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尊重人格尊严和人的道德情感的基本伦理准则和理念的总称.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刑事证据法应体现对人性尊严、人伦亲情和人之常情的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1980s Japan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mental health law reforms culminating in the 2005 forensic law. This added to its enactments on involuntary commitment, long-term aged care and substitute decision making, bringing Japan into focus as an industrialized state now possessed of a full package of civil and forensic provis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forensic law cannot achieve its own stated goals without seeking to put into place finan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s aimed to integrate the myriad of patient populations that will be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 new forensic system. In order to avoid the widespread syndrome that has already been experienced internationally of warehousing mentally ill offenders in jails, it is critical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develop effectiv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low risk populations through a diversionary process. Furthermore, although the legislation addresses serious crimes, it is imperative that policies be put into place to avoid directing young offenders, violent patients from the general hospital system, the developmentally handicapped, already convicted persons found in hospital settings and problematic cases in the correctional system, to the new forensic units established by the legislation. It is only though contemplating unintended outcomes of the legislation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will be able to avoid the ongoing stigmatization and prolonge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mentally ill populations. Despite appa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ly vetted human rights requirements must be properly protected, not only in the forensic context, but throughout the mental health system at large. The coordination of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training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mproved and humane conditions for mentally ill persons in Japan.  相似文献   

20.
胡敏 《行政与法》2010,(10):24-27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人道的新型刑罚执行方式,在黑龙江省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历经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运行规则。本文依托于对黑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情况的调研,介绍了黑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及成功经验,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