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2年3月,年届76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身穿黑呢子大衣,风尘仆仆地来到阔别34年的井岗山。在井岗山逗留期间,他曾两次流连于茨坪花果山一处山间谷地——兰花坪。当时,正是兰花盛开季节,朱委员长望着兰花坪上一片片一簇簇洁白无瑕、清素淡雅、幽香四溢的兰花,顿时心潮翻滚,眼睛湿润了。是呵,“最是兰花盛开时,犹记当年巾帼将”,此时此境,使他不由得追忆起了自己当年的一位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井岗山头军号嘹亮,红旗招展。根据柏露会议的决定,由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亲自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茨坪小行洲集结,告别了红军故乡和井岗山乡  相似文献   

3.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湘赣军民凭借井岗山的优越地势和民众基础,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血与火的博击中,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岗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这个“摇蓝”的定位,突出表现在:它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优良传统的源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井岗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井岗山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一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大多先后来过井冈山.他们来寻根,来探源,他们沿着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足迹,从茨坪到大井,到黄洋界……  相似文献   

5.
江西有个井岗山河北有个西柏坡革命从那里出发革命在这里走过走出一个新中国今天到这里参观看到这里的办公桌我想起延安我想起中南海我想起怀仁堂那些办公桌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宽大一样的整洁都写着一样的计划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西柏坡中共中央办公桌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前的四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岗山革命根据地转移,于4月28日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庆祝会师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井岗山会师,使工农革命军两支主力部队——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7.
正1965年5月22日傍晚,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抵达井冈山茨坪。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时,茨坪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而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美丽山村。当车队由北往南沿着西山脚下的公路徐徐开进茨坪时,千百盏灯火将小山村照得一片光明。听到喇叭里播送着《十送红军》的民歌,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宾馆门  相似文献   

8.
朱德、陈毅、王尔琢,是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岗山的3位领导人。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  相似文献   

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10.
十月一日,举国欢腾。十三亿华夏儿女用火热的激情,载歌载舞,喜庆祖国五十五华诞。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绣上红岩上的55棵红梅,画上井岗山的55棵松柏,奉上娄关山的55  相似文献   

11.
《求实》1980,(4)
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才三天,湘、赣两省白军约十余团向井冈山合围攻击。经过三昼夜激战后,湘军攻破我黄洋界和八面山阵地,直逼大小五井;赣军攻破我白泥湖阵地,直逼茨坪。情况十分严重,唯有遂川方面之小行州阵地未被攻破。原前委决定红四军在敌围攻井冈山时,从外侧翼打击敌人,全无消息,为了免遭覆灭,我们便率领收容起来的六、七百  相似文献   

12.
井冈抒怀     
披着柔和的日光,迎着清爽的晨风,踏上一级蜿蜒陡峭的石磴,我们兴致勃勃地爬到了井冈山茨坪的南山顶,站在高高的工农兵塑像台坪上,透过朦胧的雾障,凭栏远眺,黄洋界、杨木岭、朱砂冲——隐约可见,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犹如一道道连绵起伏的铜墙铁壁,将茨坪围护在中间。 茨坪南山,海拔八百米,是井冈山天然的风景区。这里山势优美,竹木葱茏,五彩缤纷的鲜花,一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先锋队》2012,(10):46
在全省上下紧紧抓住综改区战略机遇,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我有幸参加了长治市委组织部在井岗山干部学院举办的"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高级研修班。短短6天的学习难忘而深刻,使我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经受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4.
披着柔和的阳光,迎着清爽的晨风,踏上一级级蜿蜒陡峭的石蹬,我们兴致勃勃地爬到了井冈山茨坪的南山顶,站在高高的工农兵塑像台坪上,透过朦胧的雾幛,凭栏远眺,黄洋界、杨木岭、朱砂冲隐约可见,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犹如一道道连绵起伏的铜墙铁壁,将茨坪围护在中间。 茨坪南山,海拔800多米,是井冈山天然的风景区。这里山势优美,竹木葱笼,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年四季竞相开放。清晨,人们常到这里锻炼;黄昏,人们喜欢来这里散步;节假日,一队队的青少年登上南山接受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生活简朴,对吃穿住用从不讲究,即使是外出视察巡游,也是轻车简从、饮食简单,从不超过标准。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留下的三张普通发票收据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代伟人的风范。1965年5月22日下午5时左右,毛泽东乘坐一辆银灰色的苏制吉姆车来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下榻于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115号房间。刚  相似文献   

16.
情满井冈     
披着柔和的日光,迎着清爽的晨风,蹭上一级级蜿蜒陡峭的石磴,我们兴致勃勃的爬到了井冈山茨坪的南山顶,站在高高的工农兵塑像台坪上,透过朦胧的雾障,凭栏远眺,黄洋界、杨木岭、朱砂冲……隐约可见,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犹如一道道连绵起伏的铜墙铁壁,将茨坪围护在中间。 茨坪南山,海拔八百多米,是井冈山天然的风景区。这里山势优美,竹木葱茏,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年四季都在竞相开放。清晨,人们常到这里锻炼;黄昏,人们喜欢来这里散步;节假日,青少年总是愿上南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站到顶峰,远处可以望见五大  相似文献   

17.
9月的香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来自革命圣地并岗山、瑞金、吉安、遵义、延安、西柏坡等所在地党史部门的研究人员以及北京海淀区的党史工作者。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总结革命圣地的党史工作经验,弘扬革命圣地的优良革命传统,由瑞金、吉安、遵义、延安、西柏坡等所在地党史部门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发起,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从井岗山到香山》理论研讨会于9月24日——26日在北京香山开幕,在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召开。  相似文献   

18.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光辉思想,早在1927年“八七”汉口紧急会议时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来了。中国共产党要想存在下去,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武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创建了早期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并相继创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后发展成为中央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和湘鄂西革命根  相似文献   

1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20.
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柴茂管艰苦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战争年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军克服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国内外一切凶恶的敌人,红军坚持井岗山斗争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的是糙米、南瓜,睡的是地铺稻草,穿的是布衣草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