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和谐理念强调差异、变化、相生相和,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准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研究和吸纳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文明的观点来看,传统和谐思想还体现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理念,即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演绎于生产生活实践中。整体和谐的居住环境构建、顺应自然的生产安排、协调身心的民间信仰等生态实践都体现出赣南客家人的生态智慧。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下,这对推动赣南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论断。这些思想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汲取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反思中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其主要内容包含四重视域,即促进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二维和谐的主题视域;普惠民生生态福祉的民本视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视域;利用生态制度和生态红线保护环境的路径视域。  相似文献   

4.
唐踔 《党政论坛》2013,(9):24-2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农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去着力,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李建铁 《学理论》2015,(7):27-28,66
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制约者,生态文明经常性教育实践可以促进湘江流域和谐发展,以教育为抓手,以示范基地为辐射,以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展经常性的生态文明教育,可助推湘江流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在21世纪实现了生态转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弥勒净土思想是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重要内容,包括兜率净土和人间净土。佛经对两种净土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图卷。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生态理想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无疑是一致的,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而生态文明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理论基础;并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内涵,即生态和谐、生态生产力、生态政治、生态民生和生态素养理念;且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生态践履,有利于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李新富  韦广雄 《学理论》2009,(14):35-37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制度性约束,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消除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中健 《学理论》2013,(22):30-3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的新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