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言网语     
正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评论:@醉美未来:厄尔尼诺,它是自然现象还是人类造成的气候现象?@普洱红l:已经很多年气候变化无常了。@小股民乐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事件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网言网语     
正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评论:  相似文献   

3.
网言网语     
《中国减灾》2014,(7):64-64
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评论:  相似文献   

4.
言网语     
《中国减灾》2014,(5):63-63
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评论: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减灾》2014,(6):64-64
随着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民众对自然灾害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越来越关注,在网络上对相关事件、工作进行评论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主动参与以下是本刊挑选出的部分网友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正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0):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8.
张云霞 《中国减灾》2014,(10):10-1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灾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灾情信息管理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整体实力跃升必由之路的实践认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动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社会公众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增加。在应对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奔赴灾区,从事现场搜救、就地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与政府功能互补的优势更加突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市场配合、共同应对的多元化救灾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灾害造成损失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功应对了"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和2016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依然存在短板,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然薄弱,亟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推进县(市、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示范,积小胜为大胜,积  相似文献   

14.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7):12-15
<正>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是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可以为防灾备灾、应急救援和灾后救助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撑信息,对于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增强灾害处置能力、保障救灾救助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开展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现状,介绍了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体系以及业务实践案例,并对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业务未来的发展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聚焦     
正新疆:召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水平。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主持会议。会议指出,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面对严峻复杂的灾害形势,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应对,全力做好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各地各部门要以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明确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对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是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18.
<正>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求,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坚持系统思维,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尽最大努力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取得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良好成绩。根据当地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本文总结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以期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护航合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掌握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科学评估核定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对原《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3月印发,本文对两项统计制度的修订背景、主要修订内容等进行介绍解读。灾情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决策信息,是开展抢险救援、救灾救助、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灾害频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合力应对了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涝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进行了大幅调整,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科技支撑水平大幅提高,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减灾合作,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