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瑜 《今日海南》2014,(12):25-25
<正>微信朋友圈本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只有互加的朋友才能看到对方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或"心灵鸡汤"之类的短文。通过朋友圈获知好友信息并相互评论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平日里刷刷朋友圈成了流行的"指上游戏"。我也是一位微信迷,每天刷朋友圈不下十次,但最近发现,朋友圈里部分好友分享的信息变了味,分享的信息不再像往日那么单纯,取而代之的是被面膜、化妆品、服装等推销信息刷屏。这个分享的背后,是一个新行业的兴起——微商,在移动客户端上卖货的小商家。  相似文献   

2.
微言     
《创造》2014,(5):11-11
正@人民日报:最近,一个从前在微信朋友圈颇为活跃的好友突然宣布关闭朋友圈,理由是不想再被它"绑架"。确实,当朋友圈被心灵鸡汤、养生秘籍、耸人听闻的传言、微营销刷屏时,不免让人叹息:"够了!"我们也许不必苛求朋友圈,但也别忘了,生活中有太多比刷朋友圈更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时尚、优雅、干练,这是记者见到沈文娟代表时的第一印象。"你看,这两天我的朋友圈都快被刷爆了。"见到记者,沈文娟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分享。如孩子般兴奋的她与记者第一印象形成强烈碰撞。晒照片、发状态,还是转发热帖?记者也不禁好奇,凑到跟前一看,她的朋友圈果然很给力。原来不久前,沈文娟代表通过朋友圈将一份关于实施全省医保一卡通的建议发了上去,想征求更多更好的建议总结、提交。"这条微信刚发出,我就收到了50多条回复和几  相似文献   

4.
<正>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某君和朋友A都是"微信"的粉丝。一天深夜,某君被门铃吵醒,开门一看,一位送披萨外卖的小伙子。他正要埋怨小伙子找错地方扰人清梦时,小伙子解释道:这是您朋友A定的晚餐,他手机坏了发不了朋友圈,特意叫送过来给您先看看。段子虽怪诞,却令人深思。"微信"原本只是个即时通讯软件,到2013年11月注册用户已突破6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它,甚至有人已被某些"微信"影响了生活。网友"悠悠我心"是一公司白领,她早上上班习惯了先逛朋友圈,八九点是朋友  相似文献   

5.
<正>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早上七点半。我坐上班车,冰冷的空调缓解了郁积在胸口的闷热和起床后带来的无力感,顺手打开微信,习惯性地翻开朋友圈,翻看着众生百态,有一  相似文献   

6.
《天津政协公报》2014,(10):59-60
<正>微波炉致癌、长期吃方便面致癌、凉白开隔夜致癌……有人统计过,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的健康养生帖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非"致癌"莫属。看着"致癌"满天飞的朋友圈,大家不免感慨:这个年头想减肥,最好的方法是点开微信朋友圈的各类健康养生帖子,因为它们会告诉你——什么都不能吃!然而,这些健康养生帖里颠覆了人们传统认识的众多"真知灼见"都靠谱吗?多位医生和资深媒体人一致认为,除专业医疗机构和具有公信力媒体推送的微信,大部分养生微信缺乏科学依据,只能"微"信,切勿深信,更不能盲目仿效,以免带来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信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半结构访谈以及参与型观察等方法,对微信朋友圈上的信息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帖主要以"我型我秀"为主、以点名游戏为辅。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形成这两种类型有四种原因。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7,(10):38-39
【案例】:某科技公司为了招聘高级人才,在某家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广告。谊招聘广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旦被录用.公司将把该员工送到美国莱高校进行6个月的培训。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赵某,看到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出于对出国的追求,毅然决定辞去在外资公司的工作,到科技会司应聘。  相似文献   

9.
陆晓 《人民公安》2014,(24):60-63
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吴庆 《传承》2014,(11):118-120
以质性研究的范式考察"90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动机,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接触程度高,是一种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对其身心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6,(12)
正近日,北京一所小学引起了微信朋友圈乃至整个网络的关注。2016年12月8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刷爆朋友圈,作者是一名该校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描述了孩子在学校厕所里被同学用"垃圾筐扣头"并嘲笑,导致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而学校则于13日发声,称无法将该  相似文献   

12.
<正>微信作为一个全新平台,一经推出很快就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在微信世界里,当有人邀请你加入朋友圈时,会出现一个"红点";当好友发来消息时,会出现一个"红点";当朋友圈中有内容更新时,会出现一个"红点";当通讯录中有人注册微信时,会出现一个"红点"……就是这样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互联网课程的海报刷屏。疯狂刷屏的网课购买,究竟是成功的营销还是违法的传销?近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互联网课程的海报刷屏。海报上,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EO的营销课程被标以9.9元的价格销售。3个多小时后,微信平台封停了该海报上的二维码,随后,不少购买者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5,(7)
<正>6月17日,朋友圈突然被广大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略有法律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到,"对人贩子一律死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法盲的建议。甚至这种建议背后的法律认知和思想意识,比  相似文献   

15.
正微信团队有一款名为"微信辟谣助手"的小程序,里面存有各式各样被标记为谣言的朋友圈转发帖。朋友圈里的谣言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关于安全健康。其大多冠以一个关怀或警醒式的标题,甚至以医生、专家之名来提升可信度,诸如"注意了!奶茶喝多了,有可能影响你生孩子!医生已证实……""中小学生不得饮用纯净水,到底怎么回事?""专家已证实,这三种蔬菜致癌率最高,有些人天天都在吃"等等。事实上,细观全文,其所谓的科学依据、实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微信朋友圈可在非正式沟通方面给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其主要特性包括:私密性:沟通需要"私密圈"弥补开放交流的不足微信朋友圈与前几年流行的微博很相似,都可随时随地发布个性化、碎片化信息,以展示个人生活和工作上的趣闻或自认为重要的信息。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微博是开放平台,陌生人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发布和评论的内容;而微信朋友圈具有非常高的私密性,没有被邀请到同一个圈子的人,就无法得知圈子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朋友圈,现实的错位与无奈》(《公民导刊》2016年第3期)一文,对微信朋友圈商业营销,以及背后的一系列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到广大读者的点赞。事实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对此也高度关注,目前。福建省消协已经明确:微信朋友圈购物不受《消法》保护。微信朋友圈商业营销。是基于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而进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20)
正用微信的人都知道,可以设置"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也可以设置"不看他的朋友圈",选择性的屏蔽一些信息。现实中,这类"选择性屏蔽"现象也在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上有所表现,让群众寒了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面对群众诉求、期盼,我们只有"必答题",没有"选择题"。只有真心实意地帮群众解  相似文献   

19.
1月11日,《人民公安报》推出了12个版,集中宣传报道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庆祝活动。其中,12版刊登了20张各地推荐的精美庆祝海报,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人民公安报"微信公众号推出《这些警察节海报,哪一张是你的最爱》,展示海报并请网友投票,12小时阅读量就超过10万。看着一张张精美的海报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警察节的前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陆川县以九洲江流域生态乡村示范带建设为引领,"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旅则旅",打造魅力生态乡村。变废为宝造出艺术景观"它只是广西的一个小镇,却文艺得像个童话世界!"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对"十里河画"景区图文并茂的介绍,笔者一行马上被吸引了,从玉林驱车来到位于陆川县乌石镇的"十里河画"景区。景区用轮胎勾勒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酷酷的轮胎围墙,千姿百态的涂鸦,浪漫有趣的小火车花车……在这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