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法律监督手段和法律监督方式都是检察权作用于监督对象的具体方法,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仅仅是习惯用语的差异。除《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外,其他现行法律和各种规范性文件有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方式的规定已日渐完善,并增补了一些《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尚未规定的法律监督方式。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时,应积极吸纳这些立法成果,有针对性地结合在三大诉讼领域开展法律监督的实际,重点增加一些普适性的法律监督方式,如调阅卷宗材料、调查核实相关案件情况、建议更换办案人员、提出检察建议以及督促提起公益诉讼等。  相似文献   

2.
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职责。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内容。检察机关在履行好诉讼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应不断深化和延伸各项职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与程序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迫切需建构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人民检察院以及一些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当事人资格.诉讼信托理论是解释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理论依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对实体法律和诉讼法律实施监督最完整、最丰富的体现.为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诉讼立法需要在总则有关的部分对公益诉讼的可诉范围、诉讼主体资格、程序规则以及判决效力范围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已经30周年。30年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能已由当初的刑事诉讼监督、职务犯罪监督逐步向行政诉讼监督、民事诉讼监督和职务犯罪预防等方面拓展,特别是行政公诉理论的提出,我国检察制度正向系统化、科学化方面逐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传统理论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权的监督职能一直以来锁定于诉讼程序范围,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监督理论内涵丰富,具有理论上的逻辑必然性,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创新求实的特征。新时代,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本质还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以习近平法治监督理论为指导加强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是当前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在积极拓展监督线索来源、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和重视检察院自身权力的监督四个方面开展检察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民检察院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十分尴尬。检察机关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目前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为适应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必须重塑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以确保检察监督原则在制度上得以落实和保障。加强诉讼监督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解决此问题的两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入,颁行于1979年、局部修改于1983年的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实司法实践的需要,并与宪法中法律监督机关的基本定位相去甚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被提上日程。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于法律监督的理解更倾向于刑事法律监督,明显忽略了其他两类并驾齐驱的法律监督范畴——民事法律监督与行政法律监督。立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与多年立法、司法实践,尤其针对2012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就民事检察监督对检察机关组织立法的合理期待,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体例调整入手,结合检察机关的组织性质、活动原则、职权与监督手段、组织建构等方面的修改意见,进行有益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必要职责。当前虚假诉讼检察监督面临诸多困境,如虚假诉讼识别、虚假诉讼查证等。检察机关应从构建虚假诉讼线索发现机制、监督查证机制、强化虚假诉讼的打击效果等方面加强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目前由于缺乏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措施缺乏有力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责。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劳动教养权力行使进行有效的检察监督,需要完善法律规定,并在监督内容上和监督程序上加以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0.
法律监督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此规定可知,检察的本质含义即是法律监督。笔者认为,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也即诉讼监督c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经济诉讼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即是对这四类诉讼活动的监督,或者说法律监督可分为刑事诉讼监督、民事诉讼监督、经济诉讼监督和行政诉讼监督,并由这四个部分组成。通常认为,法律监督是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这一定义是不准确的。执法即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履行公务的活动。法律监督并非是也不可能是对行…  相似文献   

11.
死刑复核程序中法律监督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是审判程序,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视野,这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构建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制度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死刑复核案件附条件开庭审理.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死刑复核案件开庭审理的提起权,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审限,建立复核程序裁判文书送达和审查机制,检察长列席死刑复核案件审判委员会会议,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工作联系机制,对统一法律适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应将法律监督作广义和狭义的划分,不宜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笼统地称为法律监督,甚至简单等同起来;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应定义为:人民检察院依据法律授权,按照法定程序,采用诉讼手段及其他手段,对执法、司法和守法活动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程序性的检察以及督促纠正违法的专门性国家活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其它法律监督相区别的两个本质特征是程序性和权威性;检察改革应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地位和带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特征的法律监督权性质.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诉权理论依据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权利救济的理论分析,设立行政公诉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从权力性质的角度分析,行政公诉具有监督行政的性质,应纳入法律监督权的范围。中国具备行政公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组织条件,应建立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中外法律制度论述了刑事被害人、被不起诉人通过何种法律途径来实现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进行自我救济,及有关国家机关如何对人民检察院做出的不起诉决定进行法律方面的监督的问题。详细论证了如何既有效的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的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修订前的《民事诉讼法》,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条件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四种情况,缺乏可操作性。2008年4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此作了较大的修改,对"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等进行准确理解和适用,及时转变观念、加强调研,正确把握好修改后的抗诉条件成为当前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抗诉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执法主体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行政行为正处在人民检察院一般监督范围内,构建检察院监督行政执法主体不移交刑事案件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其中,完善相关立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调和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矛盾是完善检察监督机制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必须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职责,建立一套纠防超期羁押检察监督的长效机制.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检察院为有效规范和推进超期羁押监督工作,建立并实行了"三书"制度:《案件即将到期预告书》、《案件到期催办书》、《案件超期违法通知书》,并完善配套制度,确保"三书"制度取得实效.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实施法律监督。一个行使法律赋予的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其自身又很可能是这一职能的调整对象。我国检察权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应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从2011年明确规定于我国《刑法》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不断改进和完善,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生效实施,对社区矫正相关制度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并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社区矫正交付执行环节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通过对北京市某区检察院2013到2014年以来社区矫正交付执行监督工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社区矫正交付执行现状和社区矫正交付执行监督为两条主线,探究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交付执行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20.
宪法司法化实质是给予司法机关宪法解释权、监督权和对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权,这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相违背的。检察机关应始终维护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宪法司法化,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平正义价值。完善有我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