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由刘少奇、朱德等率一部分中央机关转移到太行,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黎辛 《党史博览》2008,(11):23-25
一 1942年到1944年,延安整风时,我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任副刊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秦邦宪(博占)兼任,他同时还兼任新华社社长与中央出版局局长。解放日报社与新华社合署办公,一个行政单位。1941年5月报纸创刊后,《解放日报》编委会由社长博古、总编辑杨松、副总编辑余光生、国内部主任吴敏、国际部主任曹若茗、采访部主任丁浩川及新华社副社长吴文臻组成,博古为编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长征结束时,我是随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之后,我到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的十五军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主管军纪,并随队参加东征。这时团中央机关已在陕北的瓦窑堡恢复了工作(红军长征时团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分散到了各军团里)。东征途中,毛主席决定把我调回来,接替凯丰同志(他后来调到党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团中央书记。当时,延安青年特别多,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关怀。总是及时地指出青年前进的方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情激荡。  相似文献   

4.
钱江 《党史博览》2003,(2):37-39
1947年3月,在党的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的同时,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的创刊填补了《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的一年多时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毁了停战协议,向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1947年3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的计划破产后,令胡宗南纠集25万兵力向我党中央驻地延安发起攻击,党中央毛主席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中央机要处作为中共中央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组织,同中共中央一同离开了延安。转战途中的中央机要工作中央机要工作的使命,是用密码通过无线电,秘密、迅速、准确地传达党的指示,军队的作战部署,以及党、政、军各系统下属机关向上级的请示报告。战争年代,我党的通讯联络主要依靠无线电密码…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传》中的两处说法有误:一是1935年11月5日董必武和中央机关从甘泉县下寺湾出发,于11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二是中央到达瓦窑堡后成立了负责处理陕北肃反问题的“五人党务委员会”.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现有资料,可以确定董必武到瓦窑堡的确切时间应该为1935年11月7日;“五人党务委员会”是在中央机关在到达瓦窑堡之前的下寺湾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数十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矛头指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扬言要摧毁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缉捕中共要人。我党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暂时撤出延安城。领导机关和负责人分散。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位中央书记和部分机关留在陕北,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指挥西北和全国的反蒋自卫战争。以刘少奇、朱德两位中央书记为首,有董必武  相似文献   

8.
枣林沟会议,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途中,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和工委两部分。这个决定由毛泽东主席起草,并于4月9日通知党内:“国民党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还为着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此区地形险要,群众条件好,回族地区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同时,为着工作上的便利,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  相似文献   

9.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广昌保卫战未能抵挡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央苏区整个局势越来越危急。国民党军不断地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飞机不时轰炸瑞金沙洲坝。7月间.为了安全起见.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机关迁到较为隐蔽的云石山.分散在就近的各个村庄。临时中央政府就驻在云石山头的寺庙之中。毛泽东在云石山虽然只居住了3个月.但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赵新华 《世纪桥》2012,(16):42-45
杨松是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共吉东特委书记。他多次踏上宁安的土地,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35年10月杨松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工作。193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延安创办和主编《解放日报》,并协助张闻天创办马列学院,是优秀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11.
野坂参三又名冈野进.他早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后任日共领导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因与现日共领导人政见不合而出党.但他40、50年代在日本政界有很大影响.野坂参三于1940年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后,作为日共中央驻中共中央的代表,经艰苦跋涉,历经旅途风险来到中国延安,从此开始了他在延安的5年工作和生活,直到1945年底离开中国为止.那么,野坂参三在延安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呢?一、建立日本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日本军国主义者操纵日本国家政权并发动侵华战争后,对一贯反对侵略的日本共产党实行镇压.日共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有一部分日共领导人则进入苏联.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在  相似文献   

12.
杨必军 《湘潮》2005,(4):16-17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青年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以后,中央青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陈云号召中央青委的干部走出延安,到全国各地去宣传抗战,传达贯彻中央青年工作会议的精神。于是,在中央青委工作的胡乔木于1939年8月从延安长途跋涉来到长沙。同年11月,经常德进入湘西辰溪,随后到达湘西安江。胡乔木在湘西境内两次遭遇国民党宪兵的盘查,最后智勇脱险。巧借《英文词典》智退宪兵中共湘西工委当时驻在沅陵。但是胡乔木没有去沅陵,因为湘西到处是机关、学校、工厂,有一派“战时繁荣”的景象,加之国民党军队军营关卡遍布,所以不敢四处多活动。胡乔木去了…  相似文献   

13.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  相似文献   

14.
下面记述的,是我在苏南的一段战斗经历。受挫一九三九年八月,一天下午,我新四军六团二营四连在江苏昆山县的梅田村遇上了大股日军。敌人依仗武器精良,向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为了保存实力,我们部队只好撤退。当时我们二排担负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我是四班班长兼机枪手。因排长负伤随  相似文献   

15.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延安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随后,党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去晋察冀开展工作,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前委、叶剑英、杨尚昆组成的后委遥相呼应。我当时在中央军  相似文献   

16.
穆青 《世纪桥》2012,(4):9-13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的烽火,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而渐渐熄灭,党中央即从延安抽调大批干部前往东北,其中包括一个由新华社、《解放日报》16人组成的小分队。这个小分队由当时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率领,是准备去东北建立总分社的,我也是其中的成员之一。10月初,  相似文献   

17.
1946年6月,国共和谈失败已成定局。蒋介石调动来进攻解放区的军队已经达到200个师以上,占他全部兵力的80%。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更是步步进逼。内战已经全面爆发了。陆定一继续在中央宣传部工作。这时宣传工作也要以战争为中心了。各解放区的宣传工作,主要由地方党委和部队的政治部门领导,中宣部管得不多,它仍然是一个很小的机构。宣传单位也不多,除《解放日报》外,还有新华社和广播电台。报纸发行的份数很少,电台的作用比较大,主要播发新华社电讯。在邯郸的电台功率大,专门向国民党统治区广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陆定一主要抓《解放…  相似文献   

18.
1 1936年6月,在瓦窑堡,红军大学诞生了.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剧展开,中央迁到了延安,红大也迁到了延安.毛泽东同志把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抗大,是一所学校的前后身.红大的一期、抗大的二期,都是创始期.人们知道:“抗大无一期,红大无二期.”二者原为一身,一个学校的两个段落.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冬,毛泽东、贺子珍夫妇随党中央机关从陕北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住在小石山上一孔破旧的窑洞里.当时,我刚从红一军团调到陕北红军八十师三团团部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支部书记,因为驻地离保安不远,所以经常听到毛主席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周伯萍 《党史博览》2007,(4):14-20,26
粮食部首任临时党组书记范式人与部长章乃器第一次相见就"不欢而散"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组建粮食部,任命政务院政务委员章乃器兼部长,调江西省委第一副书记兼副省长范式人为临时党组书记、副部长,另急需一名主持部内日常工作的办公厅主任.陈云副总理通知各大区财委各推荐一名候选人,以便中财委考察选定.华东局财委主任曾山同志推荐了我.后来,陈云同志选中了我,要求华东财委安排我尽快到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