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瑞芳18岁时与崔嵬合演《放下你的鞭子》,闻名北平;在重庆抗战剧坛,她被誉为话剧四大名旦之一,轰动山城;建国后,她在电影《聂耳》中扮演郑雷电,《李双双》中扮演李双双而誉满全国。她以36部话剧、18部电影的优异成绩,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海燕厂")拍摄的故事片《李双双》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1963年5月22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的百花奖颁奖仪式上,周恩来为最佳编剧奖颁奖。《李双双》的编剧李準没有到场,由海燕厂副厂长徐桑楚上台代李準领奖。徐桑楚当初组织拍摄《李双双》,该片还差点儿夭折。1960年,李準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外传》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引起  相似文献   

3.
她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家》中的瑞珏、《凤凰之歌》中的金凤、《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王彩凤,更是《李双双》中个性爽朗、泼辣能干的妇女队长李双双……从舞台到银幕,张瑞芳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特别是"李双双"一角,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被授予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28日晚,当张瑞芳逝世的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追忆这位"永远的李双  相似文献   

4.
阿锋 《前线》1962,(22)
电影《李双双》是一部以公社化后的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影片。影片在公社化的广阔背景上,描写了维护集体利益、巩固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私有观念、富裕农民的自发势力之间的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塑造了崭新的公社社员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公社化运动在人们思想上  相似文献   

5.
丛坤 《奋斗》2009,(5):63-63
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热播刚过,电影《高考,1977》又以较高的票房收入引起人们的关注。回顾2008年以来的影视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后知青影视创作已形成一个热潮。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的起点,就是以1978年卢新华的小说《伤痕》为起点的。这篇小说以极左思潮对知青一代人性的扭曲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说起长篇小说《红岩》和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罗广斌、杨益言也因是《红岩》的作者而广为人知。然而,曾是川东地下党成员、“11·27”大屠杀中从渣滓洞脱险、《红岩》主创人之一的刘德彬却因为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认为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剥夺了《红岩》小说的署名权,远离自己亲爱的战友。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由姜文执导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让很多读者见识了著名文学家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的魅力。其实,让更多的人想起的是,马老心中非常重要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它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感动过无数读者。  相似文献   

8.
熊坤静 《党史博采》2013,(11):50-52
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系我国当代著名的将军作家吴有恒的代表作,它描写了女队长刘琴在抗战胜利后,率领游击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辗转到横山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打击敌人的故事。该小说先后被改编为话剧、粤剧、电影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国广泛传播,影响十分巨大。那么,《山乡风云录》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灿灿 《当代党员》2006,(3):66-66
近日。从一朋友处偶然借到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兴奋不已,一口气读完。其实,这本书,以及由这本书改编的日本电影《人证》对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它牢固地连着我的一段儿时记忆。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之前,作家梁斌以《红旗谱》、《播火记》两部长篇小说而闻名。尤其《红旗谱》,不仅热销,1961年又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崔嵬扮演其中主角"朱老忠",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对小说的传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黑白故事片经常被全国各地电影院、电视台放映播出,它就是曾经风靡神州、家喻户晓、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那么,它在由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中,以及电影公映之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沈霞客 《党建文汇》2013,(11):45-45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  相似文献   

13.
查舜 《共产党人》2006,(1):54-55
《生死抉择》是根据作家张平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上演时上座率之高,影响之大可以说是创纪录的。同时,它也引起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这部电影也好,还是获奖长篇小说也好,许多专家都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我想强调的一点则是:作家提出的那个“集体腐败”的问题,的确应该引起人们警醒和深思。其实,张平小说和电影之后的反腐现实,更进一步地检验和证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该是何等地必要和及时。  相似文献   

14.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08,(21):19-20
宁影将携《画皮》冲击奥斯卡奖 作为电影《画皮》最大的投资方、第一出品方,宁夏电影制片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上映19天,票房突破2亿元。内地的票房已经收回了成本,接下来亚洲市场、欧美市场的版权以及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就是净赚了。  相似文献   

15.
姚胜祥 《党史纵横》2007,(11):24-27
随着著名导演李安拍摄的电影《色·戒》的热播,一起60多年前美女锄奸行动的故事再度因媒体的关注而轰动两岸三地.《色·戒》原作者张爱玲曾在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文中说:《色·戒》"是有来历的、有背景的",从而默认了小说是以1939年轰动上海的美女特工郑苹如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邨事件为原型而构思的.时隔半个多世纪,人们在享受了电影的艺术夸张处理形成的视觉冲击后,不禁想知道:60多年前的那起美女特工锄奸行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真实生活中的汉奸与美女特工的感情纠葛是否真的如电影中渲染的那般传奇呢?  相似文献   

16.
邓榕 《学习导报》2012,(16):43-43
拍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想法始于2004年。那一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法国历时五年多艰辛而坎坷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我们全家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精神的新发现,信仰的新解读,人物的新表现和镜头的新表达。”这是我看完戏曲电影《铡刀下的红梅》后对它的整体评价。艺术形象的产生是一部电影的最高标准和终极目的,更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和支撑,《铡刀下的红梅》为我国电影特别是戏曲电影的画廊增添了崭新的艺术形象。为什么说它新呢?。  相似文献   

18.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9,(2):48-48,5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中文版累计印刷发行S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该部小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高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逸间趣事。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1,(12):F0004-F0004
长影集团的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10月1日成立至今,作为我党最早创建的电影生产基地,拍摄了大量的革命优秀电影,如《白毛女》、《甲午风云》、《刘三姐》、《董存瑞》、《五朵金花》等。其中《保密局的枪声》创造了六亿人观影的历史记录。长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业务骨干,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人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的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