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的枢纽地位,但同时他又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限制.本文揭示了翻译家面临的这种一仆二主的尴尬处境,并建设性地提出翻译家在面对作家和读者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
我们可以把文学课的讲授过程看作是一种文学接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涉及到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艺术风格等一般性知识点的介绍与认识,更要有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感悟与深层分析。在文学接受阶段,活动的主体是读者。相应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读者主体论出发,把自己当成读者,尊重文学活动的规律,发挥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作家、作品、世界构建有力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3.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主体。在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能不能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以及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具有迷化现象,迷读者与非迷读者在对同龄作家的认同、迷读者对所喜欢作家的态度、迷读者对所喜爱作家作品的深入了解,以及迷读者和非迷读者对待同一起抄袭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表明,一部分“80后”对同龄作家具有鲜明的迷化特征.这种迷化现象表明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的对象,是指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感知捕捉、在作品的深层结构中着力表现的东西。创作过程,就是把生活中感受体验到的这一对象,通过艺术形象的构思塑造,传达凝在作品中的过程。人类的每一种活动都是独特的对象性活动,缺乏对象的人类活动是不存在的。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文学创作的特殊对象是什么呢?在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和虚幻怪诞的浪漫情节中,在述离惘惑的心理意绪和喜春悲秋的自然画面中,作家孜孜以求潜心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西方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诞辰120周年,他的著名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以及诸多中短篇小说,如伯吉斯所说,“影响了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作家而已。”为此本刊刊登这篇对卡夫卡的评论文章,以纪念这位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科研简讯》自改版为《党校科研信息》以来,不断收到一些读者和作者来信,对改进刊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刊物质量,把《党校科研信息》办得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对党校系统教学与科研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人(作家、译者、读者)永远是翻译研究的中心,而译者又处于重中之重,他既对作者负责,又对读者负责,并系读者与作者的责任与一身。对原作者而言,他是读者,而对读者而言,他又是作者。在任何情况下,译者不能自行扭曲、误解、绕过、略去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却随时随地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对译者的矛盾处境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认为,各自民族的文学文本在输入地区能够有持久的影响并落地生根,通常是由于对该作家的理解,特别是对其文学文本的理解,较为符合输入地区读者的审美期待,这种理解贯穿在输入翻译过程中,而且始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有意的误读,使外来的文学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阿弗拉·奔以传奇与逼真相结合写成的《奥罗诺可———王子出身的奴隶》,直到今天仍然拥有读者。书中的主人公奥罗诺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高贵的野蛮人”,很好地体现了阿弗拉·奔的现实主义———融合传奇和逼真。该书开头的异国情调给18世纪卢梭的原始主义开了先河。她对印地安人文明、非洲文明及西方文明的比较,以及她对贩奴行为的反感,均给后世作家,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提供了先例。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为生的女性,她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纪念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恐怖小说起步较早,发展完备,美国的斯蒂芬.金是顶峰作家。中国的则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兴盛,李西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恐怖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黑暗的另一半》和《血钞票》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恐怖主题,气氛和意象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文学传统和读者接受方面,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恐怖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萨特所谓"介入文学"的重要美学观点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介入就是揭露,揭露就是要改变.在萨特看来,写作就是要求自由,只要开始写作就已经介入了;阅读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项豪迈的协议,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以便使他的作品存在,读者的自由也反过来召唤作家的自由.萨特不仅将其狭义的"介入文学"的概念扩展为广义的"介入艺术"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实践文学"和"整体文学"的概念,前者表现出萨特越来越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指未来理想社会中将会产生的一种理想的文学.萨特整个美学观所依据的基础和高扬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或最高价值--自由.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美国《纽约时报》以《China’s Pop Ficdon》(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报道了中国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很多中国读者感到错愕和哑然:这个身材瘦弱、打扮出位、爱以“半裸照”示人的24岁男青年,堪称“最成功”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艺接受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纵观数十年来中国读者、批评家对哈代作品《苔丝》中安玑.克莱这一形象的评论,探讨安吉·克莱在中国“读者”心目中形象,并以接受心理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探究其形象不断变化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安玑这一形象,体会安玑形象不断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界久负盛名的老前辈。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文艺评论家、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早在二、三十年代,他的漫画和散文就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然而,我们考察一下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很少有人把他的散文同他的漫画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只要把二者放在一起来考察,就会看出,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漫画意趣。这正是他区别于其他散文家的独到之处。也正源于此,才使得丰子恺真正成为现代散文史上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文人话本与吴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繁荣的城市经济极大地刺激了话本的创作与传播,发达的教育为文人话本创作与消费培育了一批作家与读者,南宋的说话艺术为文人话本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明清文人话本作家绝大多数是江浙人,文人话本也大多刻于江浙地区,主要是苏州和杭州。文人话本形成了苏州、杭州两个创作、刻印中心,成为吴越文化独特载体。  相似文献   

17.
池莉与梁贵子是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韩两国文坛并在文学界引起轰动的作家。她们以敏锐、独特的文学视角在两国文学界获得了普遍的赞誉。她们用自己亲身的平民体验,关注着现实人生。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种种烦恼进行仿真描摹,再现了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尽管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但对她们的研究,将会使读者从中吸取更多的文学精髓,从而对于中韩两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倩 《工会论坛》2003,9(4):115-116
在宏观报告文学的文体结构背后有其特定的心理结构与文化内涵。宏观报告文学作家普遍具有自觉的使命意识和很强的参与意识。大变革时代读者的审美期待也为报告文学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同时告诉我们 :报告文学的审美品格应是“参入性”的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1月8日,从北京传来了噩耗——陈敬容病逝!嘉州人民从此失去了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和翻译家。陈敬容于1917年9月2日出生在乐山城(今市中区)较场坝附近的打铁街。小时候叫懿范,1930年春考入乐山县立女中时改名敬容。1933年夏至1934年冬先后在成都私立中华女中和省立第一女师高师部读书。1935年2月到达北京,与曹葆华(乐山人,著名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结合,经常在图书馆自学,有时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旁听讲课。曾向一位法国女教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她们在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中都使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来烘托主题。本文试从环境氛围、人物和梦幻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比较,以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