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叶,西方列强把侵略魔爪伸向黑暗腐败、外强中干的东方大清帝国.帝国主义率先以毒品鸦片祸患中国.但有识之士和中国人民绝不能坐受其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震动了全世界,而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仍然野心不死.他一方面向英国政府要求迅速采取军事行动,一方面命令英国在华船舰人员全部集中香港、九龙海面,继续偷运鸦片到香港,把香港作为对抗中国禁烟和武装侵华的据点.同时,还在香港、九龙一带寻衅滋事,杀害村民,炮击清朝水师.1839年9月4日,义律又一手挑起了九龙之战,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同年9月21日,英国政府接到了义律关于中国禁烟的正式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当即表示,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参见丁名楠等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第38页),真是何等狂妄!10月1日,英国内阁开会,决定发动侵华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见《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的禁烟禁毒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罪恶的鸦片贸易合法化。从此,鸦片大量输入,造成中国更加严重的白银外流。腐败的清政府为遏止白银外流,实行愚蠢的“以毒攻毒”政策,鼓励国内种植鸦片以分“洋药”之利。于是,许多地方的农民将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收益高于粮食的罂粟。这样,外国烟毒大量涌入,中国自己大量种植,鸦片迅速遍及全国各地,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技术对公众的影响,是大众传播思想史上一个永远令人纠结又一直具备生命力的话题。我们不妨先回望八九十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著名辩论,辩论的一方是政论家、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另一方是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前者的《公众舆论》是畅销的经典;后者则是胡适的老师。彼时,一战结束不久。战争宣传最容易操纵民众的情绪,鼓动集体的爱国狂热,再加上电影、广播等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公  相似文献   

4.
任期最短的“毒”港督甸查是香港有史以来任期最短的一位港督,也是香港的“开埠”港督,他在任只有短短十个月.却被认为“好事多为”。一方面,他为香港变成英国在远东方面的行政、军事及商业中心打下基础,同时成立了行政、立法两局;但另一方面,他亦使香港成为英商鸦片贸易的主要中转站。由于他纵容英商让鸦片在港登陆及贮藏,大量鸦片遂由香港流入大陆,毒害了无数中国人。最不受欢迎的港督第二任港督戴维斯刚上任,立即向“钱”看。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政府不能依赖关锐。于是戴维斯转向市民开刀,他开始征收一系列税,如地税、专利税…  相似文献   

5.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在50年一遇的凝冻来临之际,整个贵州电网人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半个多月的"抗冰保电"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6.
付瑶 《党史纵横》2011,(8):31+36-31,36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从人民军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政治战争"的概念。他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把抗日战争打成一场政治战争。为此,无论在抗战前线还是敌后根据地,朱德都坚决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7.
曲晓溪 《奋斗》2014,(9):58-58
有这样一部机车:她诞生于炮火硝烟的战争时期,以领袖的名字命名,历经多次转型,被誉为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一道彩虹,是中国铁路建设发展中的一座丰碑。她,就是"毛泽东号"机车。 "毛泽东号"机车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解放战争中的哈尔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违背民意,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假和谈真内战,妄图吞并胜利果实,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8.
1922年8月31日,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决定在《真理报》的专栏对“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开展一场辩论。通常认为,这场辩论始于1922年9月27日《真理报》发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主席瓦列宁·普列特湟夫的一篇文章“在意识形态战线上”。列宁对此作出的反应则是通过共产党宣传鼓动部副部长雅·雅柯夫列夫的名义,  相似文献   

9.
马岛战争1982年4月,一向平静的大西洋南端,出人意料地爆发了一场战争,它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海空大战,双方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海空武器,这就是南美国家阿根廷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英国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而引起的一场战争。4月2日,阿根廷以突袭的方式出兵占领了马岛,英国立即作出反应,于4月5日派出由两艘航空母舰和近40艘其他船只组成的特混舰队开赴南大西洋,5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初、爆发了一场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为一方,朝鲜、中国为另一方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激烈地打了三年,最后在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正式停战。这是一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争。它震惊了整个世界,尤其使世界从此看到一个东方巨人的重新崛起。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一页极不平凡的光辉记录,至今鲜为人知!这就是我军在战场上俘虏美、英、法、加、澳、荷、比、希、土、日、南非、哥伦比亚、波多黎各等15个国家和地区官兵  相似文献   

11.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爆发的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北约这个地区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它的直接导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这一点正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北约以“保护人权”为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据统计,北约在这次战争中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投弹13000多吨,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北约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大打出手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正>结束于70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这场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劫难,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环顾这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  相似文献   

14.
波黑战争起因波黑战争已持续了两个寒暑。两年的血雨腥风吞噬了20多万条人命和数以干亿美元的钱财。这是冷战结束后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场最残酷、最悲惨的大规模热战。曾几何时,人们对东欧共产党垮台而欢欣鼓舞,对"民主"之风终于吹遍整个欧洲而弹冠相庆。然而,谁能...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罪恶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鸦片,人们便会想到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其实日本在侵华期间也曾从事过臭名昭著的鸦片罪恶活动,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不仅设烟馆,推销烟土,而且还建立了推行鸦片侵略政策的专门机构,广泛种植提取鸦片的原料——罂粟,可以说东北已经成为日本在华实施鸦片侵略政策的中心和大本营.遗憾的是,尽管学界在论述日军侵华方面的文章很多,但在揭露日本在东北从事鸦片罪恶活动方面的文章不多见.笔者以为,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让世人较为全面地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的种种罪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揭露日本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即不仅是十足的公开侵略,而且还带有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罪恶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最后十年,世界上爆发了两场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战争,一场是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另一场就是最近发生并正在进行的这场科索沃战争。前者标志着高技术战争登上历史舞台;后者则从根本上动摇了现有的国际关系基础,标志着美国在欧洲实施战略展开,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扩张。  相似文献   

17.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即推行罪恶的鸦片毒化政策。辽西地区的地理条件适于生长鸦片,历史上也有种植鸦片的传统,日人遂以其作为推行鸦片毒化政策之重点。日人在辽西地区推行鸦片毒化政策的过程中,表面上披着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的外衣,实际上实施鸦片毒品垄断专卖。本文通过大量一手史料,对日人藉此获取暴利,以补充前线侵略军费之用,同时摧残辽西人民的身心健康,使其真正成为东亚病夫的罪恶目的,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4,(18):62-62
军队、军人若不讲战备、战争,不时刻绷紧战争之弦,国家安全就没有底线和起码的保障,120年前甲午战争的惨败就会重演。——"忘战必危"应成为军队和军人的座右铭军事不过硬,一打就败。——政治不过硬,不打自败把相信中央、相信中纪委当成钢筋和支柱嵌入舆论中心。——那么中国的舆论场就将在反腐败中成为更成熟、更有力的一支力量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2。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这场事变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在这场事变中,中日情报机关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博弈和较量。  相似文献   

20.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场战争。对刚满周岁的共和国来说,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期而至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