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4):33-3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崛起已无悬念。对此,日本国内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与中国组成东亚共同体,借中国崛起繁荣日本;另一种则认为,应对中国崛起保持警惕,要与美国等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海洋国家结盟,应对“中国威胁”。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曾经发起合作。现如今,这种合作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各国都担心刺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8):44-44
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曾经发起合作。现如今,这种合作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各国都担心刺激中国,顾虑到中国的感受,四国战略对话框架即将面临“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空前和睦,这主要是因为中日关系升温有利于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崛起不会带来威胁。中国也钦佩日本战后发展的某些方面,中国仍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刘迪 《党政论坛》2010,(20):45-45
目前尽管中美关系低落,但日本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及未来仍然不太放心。从中期、长期来看,日本认为随着中国崛起、中美在全球利益的一致,这两个大国必然走到一起。不久前日本出版的一本书,反映了这种心理。这本书的名字叫《美中军事同盟即将告成》,副题为“美国究竟还能防卫日本到何时”。作者叫日高义树,是个很有影响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崛起,几乎成了当前国际媒体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国在崛起,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然而,中国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崛起必定伴随着对外扩张,必定要同现存的世界大国发生冲突,因此必定要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经不同于过去,对外扩张、大国冲突,既不符合世界的利益,也不符合当事国本国的利益;中国已经明示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崛起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就世界各国的反应来看,多数国家都把中国崛起看成是一个机遇,它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借助中国崛起的东风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8):24-25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关系、建立互信支招。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相似文献   

8.
杨静  陈亮 《理论探索》2019,(2):92-99
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贸易战方面达成了暂时休战的共识,也为我们反思2018年应对贸易战政策手段的得失留下了时间。中美贸易战日益呈现出与20世纪后期美日贸易战相似的特点。日本虽在贸易战前期应对策略得当,加速了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也在90年代初因为应对策略不当而陷入"失去的十年",其"先胜后败"的教训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当前我们应以美日贸易战中日本的应对策略为鉴,吸取日本应对贸易战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加全局的意识、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理性的方法应对贸易战。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7,(12):46-48
落实科学发展观官员要过好“利益关”;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的重要思想观点;中国崛起的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3)
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和人民的双重认可下于中国得以生根发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崛起过程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新的时代任务,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新的时代指针。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只是地区性崛起,即承认中国将真正崛起为东亚以及亚太的地区性大国,对整个地区局势起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1,(21):1-1
张维为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发展的模式”一文指出,无论是通过数字还是观感,都可以感到中国崛起的势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中小国家,欧洲平均一个国家的人口是1400万,  相似文献   

13.
孙晶 《党政论坛》2014,(14):37-37
借助中华文化的底蕴和中国崛起的推力,中文正迅速成为美国外语教学市场的一支生力军。而美国的中文热,不过是全球中文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解析美日经济泡沫破灭后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流动性过剩及资产价格上扬颇有价值股票与房地产资产价格问题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对于中国这两种资产价格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中国资产尤其是股票价格泡沫严重,其若破裂,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危害,有巨大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资产价格是中国资本崛起的表现,是中国崛起的有利时机,因而应予呵护。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10年,更是以令世人瞠目结舌的高速一路狂奔,GDP总量、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存底大幅增长,使得中国崛起不再只是以往睡狮猛醒的想象,而日益成为一种可能。崛起论VS崩溃论但在成就与困境之间,涌现出了对中国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尤其是在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即使世界一流经济学家和财经分  相似文献   

16.
不断升温的美印战略关系背后的中国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印关系不断升温的背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中国因素。两国均不同程度地以中国崛起为背景,相互借用,美国积极"拉印制华",印度则"借美抑中"。不过,"制约中国"并非是促使美印两国相互接近的全部原因。即使在对华问题上,美印也还存在着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只要中国积极应对,对美印展开灵活务实的外交,就能减少两国"牵制中国"的消极影响,为中国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18):29-29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对全球39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或者“终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对美国抱有好感的人为63%,对中国持好感的只有50%。其中日本喜欢中国的人最少,仅5%。这些数据显示,世界公众普遍看好中国的未来,但对此心态复杂,愿意为中国崛起鼓掌的人远不如我们期待的多。  相似文献   

18.
李树果 《侨园》2015,(4):13-15
近些年如何应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强烈呼声可谓此起彼伏,记者也对这个话题写了一些文章。2015年2月,记者在日本大阪期间,有意识接触了从事多年养老服务业的一谷勇一郎院长,并从中了解到日本养老的一些情况,还参观了他所经营的老人日托所。记者以为,下面这些所见所闻或许对中国养老事业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煜琦 《学理论》2013,(18):31-32
近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引发的复杂反应都有一个鲜明的印记,即中国崛起。通过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和新现实主义理论阐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围绕中国崛起的方式和战略,表明中国的崛起于己有利,而且于世界也有利。  相似文献   

20.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以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为标志的上一个世界秩序的瓦解,而新的世界秩序仍在重建之中。国际关系理论一直尝试着对世界秩序进行解读和分析,与此同时,美国、新兴大国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影响着未来的世界秩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崛起塑造着世界秩序,而世界秩序也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挑战和要求。中国要注重思考、定位、重建与世界的关系,积极推动外交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