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区别性、词语征象性、对立统一性、枣核文化性、生存倾向性、认知投射性是名词"农民工"产生的深层动因。"农民工"是汉语族群资源占有者和媒体用来称谓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手工劳动的次族群或个体;经过汉儒文化的浸泡,逐渐附着有其他亚族群对农民工亚族群的俯视与傲慢;"农民工"称谓里的"农民"是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2.
是否需要取消"农民工"称谓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应当取消;而另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必然存在的社会等级标志,"农民工"的存在也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因而完全没必要取消。应当注意的是,"农民工"称谓的社会身份标识意义与社会歧视含义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正在消失,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矛盾。因此,取消"农民工"称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民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政府动员或号召下参加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二是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既然字典里都已经明确地写明了,似乎也就没什么可争议的了,但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民工”这个称谓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让自己觉得还是有话要说。现实生活中,人们每每一提到“民工”二字总会和卖苦力、低素质等联想到一起,就连各种文艺晚会的小品中,也常常出现对于民工形象的负面表演。民工之所以素质“差”,也许和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关,之所以让那么多的人“讨厌”,也许确实有少部分人做了…  相似文献   

4.
在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同时,必须同时完成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使农民工融入他所工作的职业群体,使农民工家庭融入他所生活的社区何为"农民"?何为"农民工"?其实很多人并不清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就业人口流动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热潮。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首当其冲地迎接着这一浪潮的冲击,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这些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的现状如何?他们在受教育问题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干预?为此我们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民工子弟学校、海淀区建筑工地的民工就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资料和方法一、资料来源:选择位于近郊区条件中等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随机整群抽样选择该校六年级两个班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5名教师(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民工涌进城里务工,不少未经培训,特别是未经生产安全操作培训的民工匆忙上岗,部分企业劳动安全措施或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不足,工伤事故频发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农民工由于受学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大多数农民工在打工期间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首先选择与用人单位私下达成某  相似文献   

7.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硕士农民工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引起广泛关注的"硕士农民工"入手,讨论了"知识能否改变命运"这一热点话题.借助于一项全国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智力型民工和新生代民工在住.宿、工作、社会保障、娱乐休闲、观念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论证了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是错误的观点,说明知识能够改变农民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进城做工人员是指从农村地区进入到城市或城镇地区未获得当地常住户口却又在该地区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员?在这里,之所以要用“进城做工人员”这一概念来替代像“农民工”或“民工”之类的名称.是因为在我看来,像“农民工”或“民工”及“打工仔”之类的术语,某种意义上属于一种行政性的和新闻的话语,在其背后,或多或少地隐含了身份歧视的意义。而作为学术概念,应该是反映事实的中性语言,而不应与权力话语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全国持续一年多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中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工资,但仍有一些农民工干了活却得不到报酬。“有的民工生计难以维持”、“工资无法兑现,数百名民工子女辍学”……2005年2月1日,离鸡年春节只有一周的时间,一份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信访情况摘要放在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2,(1):64-64
确实,很多人看到了“农民工”这个称谓背后的歧视。可是,这种歧视本身是一种权利歧视,而不仅仅是语言的歧视。要改变权利的歧视远远不是给农民工改个名字这么简单。有人或许认为,改变农民下的处境,保障农民工的权利,不妨先从改称谓开始。但是,不先解决权利歧视的问题,不先让农民工和市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历了从"民工慌"到"返乡潮",又到"民工荒",这些变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刻原因?在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出阴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农民工"群体的定位.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困境和流动障碍,并深刻解析了我国的产业低端和农民工困境形成的恶性循环的关系.要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必须从全局的视野看待农民工问题,实现经济增长和保障民生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性等特点.因此,本文认为应从政策法规的建设、健全的角度,以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充分挖掘公立学校潜力,使其成为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同时鼓励扶持民工子弟校的发展,通过城乡结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八成犯罪农民工幼年系留守儿童”谁该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民工犯罪的这些特点,再次呼唤我们的有关部门,该为民工多点做些什么了。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建社披露了基于广东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调查的最新数据:农民工罪犯中九成以上在26岁以下,八成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期被留守农村无人看管。其中侵犯财产犯罪占81.0%,性犯罪也已经成为二  相似文献   

14.
读罢《“民工”该不该叫?》(《中国保安》2004年第8期)一文,颇有感触,也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根据文中所叙,不难看出作者的意愿:因为“民工”二字是带有歧视性的字眼,所以笔者希望,“当再次见诸报端时,媒体对他们使用的称谓不再是民工,也许是合同工,也许是工人,因为他们太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称谓了。”乍一听,这敢情好,民工从此以后改叫合同工之类的“人性化”称谓,看谁还会像过去一样歧视民工,民工再也不必为自己的称谓而感到自卑了,从此一律平等了。可是,反过来想:这不对啊!到底是“民工”二字的词意导致了歧视民工,还是因为歧视…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的出现,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举家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达1277万人。如何帮助农民工子女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使其城市的生活与学习能力和技巧得到更充分的培养。"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援助项目"应运而生。把农民工子女带到城市中间去"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一股复古气息迎面而来。那神奇的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涌进城镇。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给城市带来繁华,为居民带来方便,为社会创造财富,不断改变着城市面貌。他们的辛勤劳动,理所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付出奉献,天经地义应当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和一些雇主没有给民工平等的地位,对民工不尊重不理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根据调查,农民工工资占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40%,是农民工全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存在,致使许多农民工辛苦一年甚至几年,…  相似文献   

17.
民工讨薪,已经不是新话题了。尽管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民生工作之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八)》也拟将"恶意欠薪"入罪,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前不久,一则民工讨薪视频就走红网络。视频中,一位名为"苗翠花"的女子自称农民工,因天津市汉沽区殡葬管理所欠施工方1400万元而召开讨薪新闻发布会,并模仿外交部发言人的言辞,对汉沽殡葬管理所的欠款表示强烈不满。看着视频中的女民工用浓重的乡音,一本正经地用官方形式讲述讨薪问题,一开始,这种不协调的确带来好笑、滑稽的感  相似文献   

18.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19.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有3893万名从业人员,其主体多为流动的农民工,这一队伍虽然庞大,但因工期短而且不稳定,往往极易被社会所忽视。保证建筑业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时值今年第5号"海棠"台风来临前后,本刊记者深入福州市区几个民工聚居区,采访了各个工种的近百位民工,对他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5年,四川省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已为数千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80多万元,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100%。2005年,洪雅县成立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专项检查组,对全县所有使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和建设工地逐个进行检查,有效防止了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发生。2月,乐山市峨边县的廖德方带领30多个民工到洪雅县某工地干活3个多月。工程完工后,廖德方多次向老板催讨工资无果,遂向洪雅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监察大队调查取证后,让老板兑现了所欠民工工资款。四川洪雅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80万@姚永亮 @葛仲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