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剖析和解决。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精神,就如何加快推进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投入,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确立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强化新农村建设;培育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多种方式实施土地流转,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等4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救助制度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农村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我国法治建设目标的实现。应逐步降低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渠道增强资源配备,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建立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尝试将非诉调解纳入农村法律援助形式,不断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缺乏高素质传播者、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缺乏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等。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研究并总结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文化建设胜任力,可以为建设新农村文化提供参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存在缺乏公正性、公平怀和平衡性的现象。加强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一要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扩大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投资;二要加强先进意识的培养与灌输,促进基层政府传统治理模式和治理观念的转变;三要同各地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搞一刀切;四要积极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五要要注重内部结构的平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应注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积极推广生态治污经验,着力修复农村环境;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四是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07,(5):F0003-F0003
加强科普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各级科协组织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四大科普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理论学习(山东)》2006,(6):78-78,74
省文明委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日,省文明委下发《关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意见》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倡树文明新风,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城市就业压力与基层农村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严重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需要文化,更加需要提高农民带头人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之下,建立完善的农业信贷制度,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放款难、农民贷款难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外农业信贷制度的考察,我国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以探寻更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构建法治社会,是解决这类群体性事件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政策体系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必须选择,面对目前科技政策实现困境,有必要通过强化法制理念、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法制宣传、搞好认真执法、加强法制监督来实现农村科技政策的法制化,以此推进农村科技政策体系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发展加速期、转型深化期、矛盾凸显期,特别是从云南省来看,云南省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社会农民利益受损、信任缺乏、治安形势严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从"四群"工作角度出发,要维护云南农村稳定,必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入手,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制度、法制和群众基础,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二元一级"的司法解释体制,这一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对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完善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应当逐步规范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强化立法解释,有条件的引入判例制并建立健全司法解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阐述了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点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具体任务,指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应然选择。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结构不平衡,在党意识不强,农村干部本领恐慌,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需要通过选优配强带头人,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效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落实主体责任等路径,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全面从严治在农村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农村的公民意识与村民民主自治的辩证关系去思考。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以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基本途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农民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农村风俗习惯的革新,培养新的乡村精神,以便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发展农村各种教育,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文化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