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1949年开始执政,此后经历了在外部条件封锁下进行国家建设的计划经济时代(1949年-1978年)以及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国家建设的市场经济时代(1978年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公民意识,这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阶段;1978年至今,则是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  相似文献   

3.
《前进》2021,(10)
正1949年5月1日山西全境解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取得基本胜利。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相似文献   

4.
乡村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内容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激活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和法治观念,同时这些意识和观念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实践的锻炼才能得以体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浙江作为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向海外移居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于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的缘起,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出国记录是20世纪初的青田人.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年以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苏东剧变之后,并且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与变化.总体而言,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体制转轨同步,同青年主体意识的觉醒相生相伴,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法宝和恒久之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策文本。笔者以1921年至2021年党内出台的212份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政策文件为分析样本,构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策表达理论模型,通过政策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故事线"对党内政治生活政策变迁进行解读,在时间层面上经历了"1921年至1949年(开创探索)""1949年至1978年(曲折发展)""1978年至2002年(恢复调整)""2002年至2012年(系统提升)""2012年至2021年(靶向完善)"等五个阶段;在内容层面上经历了"组织化—民主化—制度化—人本化—体系化"的逻辑演变,这表明党内政治生活政策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形成了如下基本经验:着力解决党内突出矛盾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目标导向,持续夯实党内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重要手段,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根本原则,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基本主线。  相似文献   

8.
徐阳 《传承》2010,(33):14-15
建国以来我党在对待劳资关系的方面经历了1949-1957年间劳资两利时期、1957-1978年间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关系时期和1978年至今劳资关系迅猛变化发展时期。在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我党劳资合作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保障人民共享三十年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为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至2002年公共服务首次被界定为政府基本职能期间为第二个阶段,此后为第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角度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演变受到宏观制度环境、各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以及行为主体的影响;同时,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和变革路径依赖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1.
<正>冬日的南粤大地阳光灿烂,百花妍丽,景色如春。走在珠江边上,微风吹来,温暖宜人,风中带着些许大海的味道;远眺海面,林立的楼宇轮廓依稀可见,现代大都市的繁华早已不再是梦想。时光回溯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而广东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强,从1978年至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  相似文献   

12.
1978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首都民主法制事业的新时期。1979年1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产生。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立法职责,扎实推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创造》2019,(12)
正自1978年12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已经走过四十余载。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可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不仅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蔡志刚 《前沿》2010,(10):93-95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推进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必须提高人口占多数的农民的公民意识。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比较淡漠,主要表现为内容"非系统化"、性质"平面化"、现实表现"单一化"、表现途径"被动化"等方面。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和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民参政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明晰"两个关系",满足农民的正当利益诉求;正确看待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善于"疏导和化解"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15.
田辉 《桂海论丛》2011,27(3):42-46
在实践思维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中的内在矛盾,又使得中国共产党将实践思维发展到创新实践思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到1982年是实践思维起主导作用;1982年到现在是创新实践思维起主导作用。体制创新思维作为创新实践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导逻辑。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只有立足于创新实践思维才能得到准确、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依据时间节点的前趋后继关系,我们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9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起步阶段,重在重建;1989年至2002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调整推进阶段,重在稳定;2002年至2012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渐进发展阶段,重在和谐;2012至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发展阶段,重在全面。通过梳理历史,我们预测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将聚焦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依法治国和制度化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7,(24):22-23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周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改革开放,至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进行了30年。30年风雨,30年探索,30年实践,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令国人称颂,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8.
苏海新  刘程利 《传承》2013,(12):142-143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民法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比,现阶段农民法治意识仍相对淡薄,亟需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育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相应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法制体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