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意识形态功能与党执政的青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政治思潮和政治理念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影响日益显著.我们要克服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效地增强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目前最为紧迫的是要做好对青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认同.因此,在新时代,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净化网络环境,扩大理论宣传、彰显理论魅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侵扰,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社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一个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较量和斗争,核心是争夺青少年对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全面了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方法、途径和渠道,积极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内核,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对青少年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方法、途径和渠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对青年和青年组织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呈现"多管齐下"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运用媒体进行渗透,互联网成为渗透的新手段;支持非政府组织力量进行渗透;增强出口文化产品的影响力;通过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和跨国高等教育交流进行渗透;利用对象国国内问题突出、青年工作薄弱等有利时机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9.
从青少年本体接受能力来说,网络、影视、文化传承是三种意识形态表达的最表层的传播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及青少年工作的优势,在思想文化领域、教育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群体意识;必须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要用各种有效形式,旗帜鲜明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年群体的出现和青年概念的产生是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结果.随着现代性的展开,青年概念的意义被建构起来,并以各种关于青年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意识形态性的青年论述,是青年概念的社会意义的直接呈现;理论性的青年叙述,形成社会关于青年的科学知识.青年的界定,现今不能停留在符号化和刻板的理解上,而无视高度异质性的青年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