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我市的条件和优势,把重庆打造成“宜居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活力之都”和“养身之都”,既能为促进本地居民消费制造热点,又能树立起对外消费的五大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消费者来我市消费,使重庆成为未来的消费天堂。  相似文献   

2.
打造消费天堂,提升消费能力是关键。这就好比要形成一片汪洋大海,必须多渠道壮流,让源源活水不断注入。如何才能壮流?在现有消费结构基础上,不外乎从城市、农村以及吸引外来消费者三个方面着手。就城市而言,通过做大服务产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但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壮大地方经济;而基数巨大的农村人口,无异于一个蛰伏已久的巨大“能源”,一旦唤醒,将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同时,所谓“消费天堂”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地消费者,对外地包括境外消费者是否具有“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有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对外来消费的吸引,从软、硬件上打造吸引外来消费的“独门绝技”,我们离消费天堂才会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3.
未来上海建设“消费服务高地”比建设“生产高地”更重要。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定工业发展支撑。没有上海宝钢、上海石化、上海汽车和上海机电等等,就不会有今天的上海。然而,没有发达商业.没有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没有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外滩、陆家嘴,上海浦东两港等,更没有今天的上海。  相似文献   

4.
打造消费天堂,营造消费环境是保障。所谓“消费环境”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赖以存在的环境集合,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空间、服务意识、文明素质、诚信体系、安全保障、维权通道等相关构件。与打造消费天堂的要求相比,重庆的这些构件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堵塞了环境通道,制约了市民的消费欲望。因此,要打造消费天堂,必须疏通这些障碍物,构建和谐消费、快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5.
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杭州旅游资源整合应紧紧围绕“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贯彻“大杭州 ,大旅游 ,大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旅游西进”的战略步骤 ,充分发挥杭州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常家爽 《学习月刊》2012,(22):41-42
在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和幸福武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先把武汉建设成为“法治环境一流”的城市,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朱新 《党建文汇》2010,(10):18-18
在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奢侈品消费中心时,印度“廉价制造”服务平民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印度教育部长近日为本土设计的35美元的电脑揭幕,再次给印度贴上了“廉价制造”的标签。  相似文献   

8.
市场花絮     
俱乐部式优惠卡 南京市外贸商品购物中心推出了一名为“POS系统加点卡”的优惠卡。该卡与原“天天卡”、“太阳卡”之类的优惠卡完全不同,带有购物俱乐部的性质,因而颇受注目。 该中心是该市唯一应用计算机POS系统进行管理的,因而有条件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准确记录顾客购物的详细资料。凡顾客在该中心申办到“金卡”或“银卡”之后,凭卡在各连锁店购物,可享受九五折优惠;同时,购物达到一定次数或金额,计算机将及时提醒给予顾客特别回报。商家的精明在于,这张按银行信用卡标准制作的优惠卡,并非一般人所能得到,其发放有一定限制条件,持有者多为收入较丰者或社会联系广泛者,如首批金卡已发给了该市一些新闻界人士。同时,此卡可以转借使用,但在给予回报时,回报将由原持有者受益,因而,这些持卡人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该商家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9.
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迅速的资本积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加速资本积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核心的动力。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的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简称“两城”),当务之急是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为“两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0.
袁佳  段为国  李发戈 《先锋》2024,(1):46-47
<正>持续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和增长潜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更加突出扩大需求,更高水平推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是2024年成都经济工作七大方面重点任务之一。体育消费集健康消费、娱乐消费、休闲消费、社交消费于一体,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体育消费,是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贯彻中央方针,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型,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基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上海以"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抓手,向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转型。进入新世纪,上海以"四个中心"为目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上海的转型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9):59-59
5月1日,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上海这个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华丽地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无可争议地成为五月里的焦点。在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每一个名号都响亮无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内地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这座雄踞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城市,凭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周转便利的金融环境,一度成为远东贸易、金融和航运的中心,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对外商埠。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一直高居全国榜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决策,上海的发展振兴更是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在短短几年间连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上海如何展示应有的风采,全面体现“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既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还应有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融世博会于上海独特而优异的“海派”文化氛围之中,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精彩之笔。一、实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同步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城市本身创新。“海派”文化是上海的独特资源,也是未来上海能够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上海文化创新要注重在“海派”上做文章。借鉴历史,对今天上海“海派”文化创新很有意义。现在上海“一城九镇”分别进行不同国际风格设计建设,是个很…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和“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号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注重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相结合,到1965年底,上海初步建设成为中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之一。这一时期上海发展科技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以来,拱墅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机遇,坚持以文化为魂、科学规划为原则,大手笔推进以运河保护和开发为主轴的城市建设,昔日的老工业区蜕变为杭城北部新崛起的商贸型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大事、实事和敏感之事来抓,努力为加快郴州“两城”建设(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众多科技型城市先后在一些发达国家诞生,使科技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球新技术革命和“科技立国”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增强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将和国家的命运一样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世纪之初的历史时刻,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北京要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新城市,其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前列,科技创新将成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并成为科技成果交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大事、实事和敏感之事来抓,努力为加快郴州“两城”建设(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考察上海、深圳、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上海: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城市创新“科教兴市”作为当前上海发展的主战略,既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延续,又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逐步升级。上海正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的。上海下一步的发展将紧紧依托人才和科技两大资源以及创新体系,实现新跨越,获取新突破。2010年,上海要基本建立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城市创新体系,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基地、知识扩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