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毛泽东大笔一挥,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 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 如果公开宣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那便是以国家的名义参战,等于公开向美国宣战。这无形中便给敌人扩大侵略战争找到了借口。怎么做到师出有名,又不为美军扩大战争找到借口,毛泽东颇费了一番脑筋,为此还征求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党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但用什么名称出兵呢?毛主席与周总理研究后,初拟用"支援军"。然后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说新闻是柄双刃剑,因为这柄剑的两面都锋利无比。它在把主持战争的政府捧向顶峰的同时,也把同一个政府逼入了绝境。其实自海湾战争前后,美军的每次军事行动之前,人们都能看到美国新闻界的"涂鸦":入侵巴拿马之前,美国新闻界已经涂黑了"毒枭诺列加";出兵索马里之前,已经涂黑了"军阀艾迪德";出兵海地之前,已经涂黑了"独裁者塞德拉斯";出兵波黑之前,已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1,(1):58-58
沈志华在2010年第9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为什么坚持出兵朝鲜?这可分两个阶段来阐述。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以前,毛泽东坚持出兵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原因在于,在那个时间出兵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5.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10月中旬返回西南落实中央会议的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2):44-48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  相似文献   

8.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援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太平洋战争后期短暂的一段历史。显然苏联出兵东北存在其政治目的,并且在出兵中国东北的过程中存在军纪不严等问题,但这一事件对加速日本投降和对日后中国解放战争胜利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聚会雅尔塔,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  相似文献   

9.
在中情局影响下,美国政府认定在苏联没有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意愿的情况下,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一部分,新中国不会大规模出兵朝鲜,从而作出了军事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的决策,逐渐把新中国逼到墙角。为维护国家安全,新中国艰难地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中美两国最终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考察美国的判断和决策过程,可以看出,中情局的情报评估并不是美国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对中苏关系的错误认识是美国政府战略误判的根本原因;安全受到威胁是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共对苏联三次出兵东欧国家的反应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10月和1968年8月,苏联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理由下,三次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兵干涉,引起了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大震动。作为仅次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先后做出了强烈而又各不相同的三次反应。苏联第一次对波兰的出兵行动,遭到中共的坚决反对而中止;第二次对匈牙利的行动,中共先是同样反对,不久又坚决要求出兵;第三次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出兵,入侵国和被入侵国都遭到了中共最为强烈的公开抨击。中共三次不同的态度,不仅是因为和苏联的关系有了从联盟到对抗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出中共在…  相似文献   

11.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成为威慑他国的王牌。当美国总统杜鲁门问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中国会不会派会入朝作战时,麦克阿瑟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中国不会出兵,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他们出兵,美国空军将使鸭绿江血流成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09,(4):44-44
诸葛亮,字孔明,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刘备子刘禅即位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辅政期间,他一方面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发展农业生产;一方面连续5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其中有4次出兵经过甘肃。即两次出祁山,一次出陈仓,一次出武都、阴平。《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5次出兵演绎为"六出祁山"。祁山是一务山脉的总称,东起礼县盐官,西至秦公墓地大堡子山,呈东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党史天地》2007,(12):17-19
从外交部2006年6月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外事活动档案中获悉:1950年夏,朝鲜内战局势因美国的出兵干预而趋于复杂化。战火开始向中国边界蔓延。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兄弟国家的危难。挺身而出,不畏强敌,毅然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商讨抗美援朝大计。林彪振振有词,坚持不出兵。其实,他是有私心,怕影响他“常胜将军”的英名。彭总思前想后,同意毛泽东主席的意见,认为应该出兵抗美援朝,并且授命挂帅出征。有一句话道:文献策,武效命。他从受命那一天起,就做好了为祖国舍身效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况不利,朝鲜政府迫切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的名义立即出兵援朝,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由于出兵时间万分紧迫,10月6日,总参谋长聂荣臻指示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立刻选调几名参谋人员和一名俄文翻译,以便和苏联派到中国和朝鲜的军事顾问互通情报。上述人员务必于10月8日随彭德怀赴沈阳。李涛当天就调了总参作战部一名处长、两名参谋,另由军委办公厅外文处调了一名俄文翻译刘某。10月7日,李涛当面询问了刘某的个人历史和家庭情况后,认为此人刚从俄文学校毕…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毕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20.
正朝鲜半岛的战火点燃之后,中南海的灯光就很少熄过。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伟人的目光,都关注着朝鲜的天空。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是美国威慑他国的王牌。当美国总统杜鲁门问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中国会不会派兵入朝作战时,麦克阿瑟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中国不会出兵,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他们出兵,美国空军将使鸭绿江血流成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