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场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不仅让无数的生灵被吞噬,也使当地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于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多大,各方都在根据其掌握的资料与数据在评估中。总的来看,尽管汶川大地震对当地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是一个大体经济,该地震对整体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无论是GDP的增长,还是CPI的压力都是如此。不过,汶川大地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严重的负面影响是怎么也不可低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中国在过去20年中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成功?下一个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还能像过去20年那样有惊无险、顺利过关吗?我们希望如此,但是,也必须承认,第二代改革要比第一代改革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开发一般是指外力作用于不发达区域经济,使之经济现代化发展加速进行的过程。区域经济开发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发达区域经济同样也有一个区域再开发的问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发达地区与其他类型的地区相比要相对进步一些,通常是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4.
刘世锦 《政策》2006,(12):21-24
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已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国内外的评价总体上说相当高,但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看法就大不相同,经常听到的说法是“粗放”与“低效”,如此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模式”评价如此不一,颇令人困惑。对中国增长模式的评价,当然可以列出许多数据加以论证,这里不妨作一个简单的逻辑推论。近些年来,中国吸引外资数量在全球位居前列,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中国的增长模式仅仅是“粗放”、“低效”,那么外资为什么不留在其他国家“集约”、“高效”的模式内,而要到中国来呢?逐利是资…  相似文献   

5.
林毅夫 《政策》2004,(3):24-25
最近,国外一些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有疑问?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1998年以后,出现两个新的经济现象: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紧缩;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反而下降。而这两个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从未遇到过的。因此,我认为消除国外的疑问,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韩康 《台声》1997,(11)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就是在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又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已历经ZO年的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一个时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当代所有后发工业国家、地区在进入起飞阶段时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高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矛盾,中国在1995年以后的经济运作中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开始做到了持续高增长和连续低通胀并存。根据统计预测,1997年中国经济完全有把握实现增长率9——10%和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关于财政政策的思想来自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即把财政政策看成是调节总需求的一种手段。这样一种政策设计并没有涉及经济社会的总供给,也没有考虑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它所关心的只是经济的短期波动或商业周期。然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是中国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而增长必然离不开供给。  相似文献   

8.
李红 《长白学刊》2001,(5):65-66
知识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萌动呼唤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借助中国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9.
渐进式制度变迁道路寓含着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假定,而这与中国现实是不相符合的。事实上,中国直到十四大以后才确立这一目标。因此,目前中国经济学家对此问题的分析大都是一种事后诠释。同样,对渐进式制度变迁道路的评价也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文章认为,不能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轻率地定义为“渐进式”,尽管从事后看来似乎如此;也不能用中国经济增长实绩来作为评价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价值标准,尽管二者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经济部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博士日前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讲演时对推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关注中国“增长的质量”迪帕克是中国问题专家。他提出的经济增长更需要质量的观点,是一种更长远的发展观。“我所强调增长的质量,并不是中国的热门议题,但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密切相关。”迪帕克承认,经济高增长对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这样才能有收入,才会有消费。“经济增长不仅整体提高了中国人的福利,而且从总体上讲,增长甚至改善了中国社会中大量最穷困群体的生活质量,使绝对贫困趋于…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德国慕尼黑世界经济研究所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作了乐观的估计,该所称:“不只是全球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的走势,而且经济复苏的过程加快。”“美国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不会放慢”。“所有国家的国内需求非常令人满意,而且这种需求是上升趋势。”不久前,香港渣打银行经济分析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看好,他们认为中国已告别了双位数字的膨胀型高增长时代,进入了一个7%至8%的温和高增长时代。这样一个变化意义是正确的和积极的,他们预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将至少持续20年。2000年5月,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表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方向正确,经济增长加快。它称:“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5%,比亚洲国家的平均增长率6%高出1.5个百分点。”“明年的增长速度将更快,将达到7.8%。”“中国的良好前景是同亚洲大陆经济的普遍恢复联系在一起的,在经历了几年的经济收缩后,亚洲今年将出现向经济增长的‘彻底转折’”。  相似文献   

12.
石岩 《思想工作》2009,(7):24-2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从"止血"、"输血"进入了培育"造血功能"的阶段,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需要及早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是总量矛盾,但暴露出来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是如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在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的同时,深入研究开放型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国领导人在论述经济问题时,开始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新常态”。意思是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两位数的增长,而进入中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全国上下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渐调整心态、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周文 《创造》1999,(11)
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史实践来看,经济增长低于两位数后,调整期为两年,经济就会迅速反弹。而这次下滑超过了三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期。任何一个国家,当经济猛开快车后都有一个大调整。这几乎是一个铁的规律。欧美在80年代冷战后进入大调整,现在正是“精神抖擞”之时。日本经济高增长30年后,从1990年开始进入调整期,而且,这个过程迟迟未能“功德圆满”。东南亚诸国用了20年创造经济奇迹,现在一场金融危机正逼着它们全面调整。中国改革开放20年,经济增长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多…  相似文献   

16.
魏钧 《前沿》2013,(14):94-95
全球经济趋势的不明朗化,给中国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更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困难。国家应对当前形势经济形势的策略是把稳增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方向,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经济形势,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稳增长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经济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低谷,从高峰到低谷共经历18个月.GDP的增长从13.4%下降到6.1%。之后,中央开始采取各种强制性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回升,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向上回升,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达到10%以上.形成了一个V字型曲线。今后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最终经济增长会出现加快趋势。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世纪之交的经济增长热点邓罗定80年代,中国开放开发珠江三角洲带动了广东全省经济的腾飞;90年代,开放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推动了长江三角洲以至整个长江沿线经济的发展。本世纪最后几年,乃至下世纪初,环渤海地区将是中国跨世纪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渤...  相似文献   

19.
刘世锦 《今日浙江》2008,(17):19-23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增长率已经近30年了。在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的时候,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也更为显著;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消耗增长迅速;环境压力空前增大;过去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低成本优势的诸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  相似文献   

20.
<正>财富的本性是增值即创造新价值,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实属反常。最近媒体不断关注移民问题,惊呼中国隐现"第三次移民潮",与以往的留学移民和技术移民不同,此次移民可谓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