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尊敬的黄华同志,各位外交战线上的前辈,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唐家璇部长对国际友联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外交辉煌50年》研讨会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祝贺!50年前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在历史就要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50年来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展望21世纪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的外交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50年来的经验、成就,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工作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机遇,外交学院与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外交辉煌50年》研讨会于10月15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外交学院院长、前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防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环境杨闯在迎接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目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这一外交成就的取得,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正确把握宏观国际局势,调整对世...  相似文献   

4.
不平凡的一年——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郭景芳1997年岁末,外交学院举办了199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务虚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战略协会、国防大学、外交学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世界知识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大国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外交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以来,美国以反恐打恐为主题强调了大国合作的外交战略。新世纪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外交局面逐渐形成主流: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揭示大国外交的必要性,中国的新世纪外交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大国外交,树立大国意识,从而最大化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良性国际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当然,中国推行大国外交要以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原则为基础,更要警惕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公共外交工作者的当前努力目标,应当是加紧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共外交战略谋划和战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2日,我院召开“2002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研讨会”。来自首都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安永玉大使出席会议并讲话。外交学院前院长刘山,副院长曲星、秦亚青也出席了会议。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国际局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就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战略机遇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2002年的国际形势与会者一致强调,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国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4,(4):1-2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一定的外交目标。本文首先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和类别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中国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内制度结构及其最新演进。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的历史演变,指出中国经济外交大体上经历了接触性经济外交、融入性经济外交、参与性经济外交和领导性经济外交四个阶段。最后,本文对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外交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经济结构正面临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外交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其积极有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中国特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其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握,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夫人外交是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建国以来,中国的夫人外交历经了打开局面、遭到中止、再度开局、渐趋常态化等发展过程,它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展现国内社会状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外交效能。全球化时代,中国开展夫人外交既是顺国际外交潮流的应时之举,又是应国内发展的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交60年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军 《外交评论》2009,26(3):9-12
60年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命运是同国家的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大致划分为前30年(1949—1978)和后30年(1979年至今)。宏观地看,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在这两大时段中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从客观上看,新中国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剧烈变动,都会导致外交政策的向前发展或波动,并进而表现为外交关系的发展或动荡。另一方面,不论是取得的成就还是遭遇的挫折,也都有其主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建国六十年来的保安处分制度研究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保安处分的基本理论、保安处分的适用问题和当代中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基本理论的内容集中在保安处分的原则、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关系、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宣告和执行)等问题上。其中,又以保安处分与刑罚关系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辉煌发展的60年,深刻总结这60年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如下宝贵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政权保证、实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实力基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坚强保证、努力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全方位外交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社会和谐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罂逻辑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这个过程与现代国家建设密不可分,并且乡村治理明显服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理解乡村治理的逻辑就需要从整个时代的意义、从国家与乡村的互动逻辑中去解读,进而形成对乡村治理变迁的整体性判断,并对当前的乡村治理现实与未来走势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5.
刑罚基本问题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我国刑法学界已对刑罚基本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刑法学界才开始对此方面的问题予以普遍关注并展开全面的研究。就刑罚的概念与本质、刑罚权、刑罚目的、刑罚的功能、刑罚的价值等问题,刑法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诸多观点和主张,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性的观点,同时仍存在一些分歧。长期以来关于刑罚基本问题的研究讨论在丰富和深化刑法学理论的同时,也促成了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刑罚理念和刑罚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建国60年的发展实践孕育了发展哲学,战后60年的全球化发展催生了发展哲学,扎根于发展实践的土壤,吸吮着主体发展的实践创造,在中、西、马哲学资源的融会交织之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合理形态渐渐显露出来,这就是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但是,我国的法治建设却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我国的法治建设一路行来,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在艰难中跋涉,在曲折中前进,已经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体制的沿革经历了决议前阶段、1955年决议阶段和1981年决议阶段三大阶段。中国刑法学界对刑法立法与刑法解释的关系、刑法解释的对象、能否以刑法立法解释的形式修改刑法、是否应当维持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并存的刑法解释体制、如何合理地划分刑法立法解释权和刑法司法解释权的界限、地方司法机关的刑法司法解释权、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刑法解释应当奉行的立场、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合理性、扩大解释的限度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刑法解释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刑法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60年的历程,认真回顾这一制度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总结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以利于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20.
抢劫罪理论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刑法学界对于我国实践中常见多发的抢劫犯罪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刑法典颁布之前;第二阶段是自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至1997年刑法典的出台;第三阶段是1997年刑法典出台至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抢劫罪的基本犯形态的客观特征、典型抢劫罪的加重形态、“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转化型抢劫的认定、“聚众打砸抢”以抢劫罪认定的理解、抢劫罪的对象、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抢劫罪的刑罚配置等。这些研究,对于丰富抢劫罪的刑法理论、指导司法实践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