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1909年2月3日出生在山西省屯留县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和省委书记、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和第一路军政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魏拯民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直至献出年轻的宝贵生命。投身革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学生时代,魏拯民就深受反帝反封建思想影响,追求真理,积极要求进步。1925年9月,魏拯民考入山  相似文献   

2.
吕勋福 《世纪桥》2010,(20):32-34
<正>魏拯民纪念馆位于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魏拯民,是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将领,东北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生前曾担任过中  相似文献   

3.
娄晶 《新长征》2011,(3):62-63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第一位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副总司令、抗联二军政委、军党委书记。1941年3月,魏拯民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桦甸牡丹岭密营中,年仅32岁。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1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7名山西籍英烈赫然在列,其中魏拯民排在首位。2019年是他诞辰110周年,本文通过缅怀其从上党奔向长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赞歌的感人事迹,以示对英雄魏拯民的崇高敬意。赤胆忠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  相似文献   

5.
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新近建起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馆中陈列的资料和碑刻静静地向人们述说着抗日英雄、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总政治部主任魏拯民的感人事迹。 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1909年2月3日生于山西省屯留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中外闻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他热情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积极投身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建设;他与朝鲜领袖金日成并肩战斗,为朝鲜革命做出了贡献;他和杨靖宇一起领导抗联与日寇展开英勇斗争,使敌人闻风丧胆。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委兼副司令魏拯民。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1994,(1)
魏拯民(1909—I94I)原名关有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起,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1935年去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年底回国。历任中共东满省委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和第一路军副总司令、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杰出领导者之一。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东南满及第一路军中最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东北抗联长期艰苦的斗争生活严重损害了魏拯民的身体。他患有严重的胄病和心脏病,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派出一批党员干部到东北领导抗日武装斗争.魏拯民于1932年春夏之际来到哈尔滨,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部长、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9.
正日军"三省联合大讨伐"的目标是魏拯民和陈翰章1939年10月至1941年3月,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将统一指挥由日伪军警共同组成的"野副讨伐队",在所谓东南部地区,即伪通化、吉林、间岛省境内,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血腥"围剿"。这次"围剿"行动按其魁首一般称其为"野副大讨伐",同时亦有"东南部治安肃正"和"三省联合大讨伐"之称。1940年2月,抗联将领杨靖宇在敌人  相似文献   

10.
孙洪江 《党史文汇》2000,(12):29-32
频频出击 屡屡获胜 10月末,魏拯民率部到达长白县与金日成领导的第6师会师,战友重逢,抗联将士深受感动。金日成知道魏拯民患有严重的胃病,特意让后勤部专修了密营,并多次派人送药和食品。魏拯民对金日成也非常关心,他得知金日成的脚冻伤时,也多次探望。1937年2月10日,他们在长白宿营欢度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第2方面军军长王德泰牺牲后,魏拯民的担子更重了。他率领第2、第4、第6师部队转战于东、南满各县,出没在长白林海,攻据点,打伏击,取得了多次胜利。 1937年3月29日,魏拯民在抚松县杨木顶子密营主…  相似文献   

11.
赵俊清 《世纪桥》2008,(15):13-16
<正>抗日碧血英雄志,救国丹心自由花。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英雄、烈士,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耀中华。在这灿烂的群星之中,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就是闪光夺目的一颗。20世纪30、40年代,在我们国家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秉承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和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同志一道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久有效的抗日斗争,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13.
孙洪江 《党史文汇》2000,(11):21-23
1941年3月11日,伪《南满日报》刊载醒目消息:“三月八日午后四时许,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北方之山中”,“讨伐队勇敢急袭交战一小时半”,“魏匪首以下匪徒八名均被击毙”。伪满当局并在当日上午将魏拯民的头颅悬挂于桦甸县城一颗高大的树干上。4名日本宪兵持枪戒备。过往的群众,注目着魏拯民政委那颗清瘦瞠目的头颅,无不泪水暗流。立志做“真正革命的人”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用过魏民生、魏锄耕、山东李、李新良、魏明胜、张达、冯昆、冯康、董介南等化名。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其父务…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瞻仰了抗联英烈魏拯民纪念馆,又受到一次荡涤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5,(11)
<正>1932年的初冬,天气格外的寒冷,白色恐怖同时笼罩着哈尔滨,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水灾肆虐后的哈尔滨满目疮夷,一片凄凉。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由23岁的魏拯民接替张贯一(杨靖宇)担任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组织上为他找了一个"家"——一对年轻的反日会员夫妇成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哥叫刘寿山,28岁,是一位憨厚正直的铁路工人;表  相似文献   

16.
1939年4月末,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抗联第一路军总部在柳树河兵分两路,一路由杨靖宇率领警卫旅第一团、总部机枪连、少年铁血队、方振声游击队,两进桦甸;另一路由魏拯民率领警卫旅第三团和第四师的第十三团,留在敦化南部,等待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和副师长侯国忠的到来.送别杨靖宇,魏拯民率队过富尔河,一路东行,进入连绵不断迭峦起伏的牡丹岭山区.这里是长白山山脉的一个支脉,横断在敦化县和安图县之间.主峰中心项子山高达1068米,群山中森林密布,都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几天之后,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和副师长侯国忠带领两个团赶来会合.  相似文献   

17.
郭肇庆  谭明 《世纪桥》2001,(2):42-45
1931年7月末。安图县与抚松县交界的汉阳沟密营。滔滔的松花江经过这里流向远方。魏拯民主持召开会议,出席的有陈翰章、侯国忠、朴得  相似文献   

18.
魏拯民(1909—1941) 原名关有维。山西屯留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党组织派入安阳军校学军事。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工作。1932年夏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不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冬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935年5月成立东北革命军第二军,任军政治委员。不久被派赴苏联听取共产国际七大精神。1936年2月在宁安湖头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3月部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仍任军政治委员。后率第二军一部向南满远征,会师杨靖宇部。6月抗联第一、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政治委员。成立中共东南满省委,任书记。1937年率领部队转战蒙江、金川、桦甸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5月主持召开老岭会议,决定第一路军混编成三个方面军,向东部山区转移。1939年率第三方面军战斗在镜泊湖地区。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接替指挥第一路军。同年秋末,因病情恶化休养。1941年3月8日在桦甸夹皮沟三道河子病逝。  相似文献   

19.
正魏大光,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霸县(今霸州市)。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魏大光回乡组织起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3月,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整编,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27支队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在武清、霸县一带进行英勇机智的抗日游击斗争,取得霸州王庄子村中亭堤伏击战、胜芳保卫战的胜利。1938年1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5支队,  相似文献   

20.
<正>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人民民主统一起来,毛泽东提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高高举起抗日大旗的同时,也高高举起民主大旗,而民主政治建设中最鲜明的亮点是"三三制"原则。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