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吴大娟 《创造》2021,29(3):66-73
从横向角度窥察,近几年,学界一度掀起马克思思想研究的热潮,相比之下,对恩格斯思想的研究相对冷寂.从纵向角度审视,学界更倾向于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研究和考证,而对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讨则相对冷清.不仅如此,学者对恩格斯早期关于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学术冷淡主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恩格斯早期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刻挖掘,且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读,极易冲击和淡化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构建中的独特思想贡献.面对波谲云诡的时代变幻和此起彼伏的反贫斗争,重温青年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肌理剖析,对学界回归恩格斯贫困思想的本真精神,纠正当前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从西欧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概经历了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到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入,再到主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聂琼 《传承》2011,(4Z):18-19
张申府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人物,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各种刊物上发表革新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共建立作了思想理论准备;他组织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旅法、旅欧等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共成立作了特殊贡献。尽管他犯过一些错误,但他在建党初期对传播马列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和促进国民革命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5)
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界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研究颇多,成果也较多。对其进行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掌握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状况,从版本、历史人物、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该决议进行梳理,有助于总结学术界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并且发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号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即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作出的 ,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落实。为了更进一步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有必要深入、全面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从历…  相似文献   

7.
邓茹心 《创造》2021,29(5):15-21
21世纪以来,随着党史研究的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成为党史研究的新视角,问世之初,相关文献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到2011年有了第一本学术专著,即童小彪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式地推动了纪念活动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开始为学者熟知,并被史学界关注.2017年,纪念史集大成者陈金龙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对各类具体纪念活动的由来、方式、特点、作用等进行了描述,在他的推动和倡导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热潮.纪念史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史、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断从各个角度研究这一问题,但缺乏细致系统的学术回顾与梳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本文较为详实地检索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研究成果,着重综述突出的研究专题,最后论述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辰.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3)
经历了90多年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在时代的洪流中实践着自身的逐步转型。分析从中共建党之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内容,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执政理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执政方式从高度计划到科学法治三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通过构建以党章为主体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制度建设融入贯穿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以此规范权力的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研究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学界主要从制度治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治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详细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展望此命题研究的学术前景,以期深化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共统一战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研究视角集中三个层面:第一,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共统一战线所面临的新形势的研究;第二,关于中共统一战线理论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的研究;第三,关于中共统一战线理论形态发展的研究。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统一战线理论的具有研究角度与切入点多元多样,基本问题观点一致和研究领域日益微观化等特点。但是,学界对中共统一战线的研究也存在如下问题:未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运作方式与发展规律;学界对统一战线中协商民主的规范性、程序化发展缺乏具体的研究;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杨荣 《长江论坛》2010,(2):15-21,59
1920年6月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第二年7月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关建立后,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并在共产国际远东机构与驻华代表的指导和经费资助下,专门成立了宣传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出版马克思主义著述,使马克思主义在华夏大地广为传播。虽然在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没有面世,但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作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将研究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马克思主义中译本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几本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3.
正学界对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硕果累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介(期刊书籍)、社团以及早期边缘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马克思主义从阶级属性看,工农群众才是它要用先进理论武装的真正对象。五四时的知识精英虽然在"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1],初步确认了重构认同圈以便重回中国政治话语的核  相似文献   

14.
刘佳 《青年探索》2021,(2):27-38
党团关系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重要维度,缺少这一维度的中共百年史研究是不完整的。党团关系研究的政治过程视角和组织关系视角都没有触及到党团关系的核心要义与本质属性,只有从结构性视角转向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理的维度,才能进一步揭示党团关系的内核,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青年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青年化是党团关系螺旋式运动的政治中轴,沿着这条轴线,党团关系发展形态呈现出政治录用型、社会统战型、生产动员型、物质激励型等四种类型。共青团的政治性就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赋予的党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青团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青年政治组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浙江及浙江先进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由于受史料或传统观点所限,仍有若干问题说法不一,存在较大争议。从考证和研究综述的角度,有待对施存统、俞秀松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间问题;施存统、陈望道未能出席中共一大的原因问题;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开会日期问题进行研究和考证。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雨激荡,中国共产党在时代的洪流中实践着自身的逐步转型.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转型的逻辑、方式与表现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道路的选择与国家的发展.从中共执政之后的历次党代会报告内容以及历届党章的文本分析中,找出中共转型的基本表征,理解中共转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随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探索,是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始的。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表的文章,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大革命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其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它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掌握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20.
邓灿辉 《求索》2011,(12):119-120,116
中国特色新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中国化的结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有”新人、“四个统一”、“四个新一代”等系列思想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共四代领导人关于人的改造、培养和发展的全新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