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参加“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所提出的“创立珠江水上环卫队”的建议还获了奖,这下子,我满以为被污染的珠江有救了!它可以让人们重温美丽珠江的旧梦。记得少年时代的夏天,我常常和小伙伴下珠江嬉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亦常常坐在江边.看着众多的长者在垂钓,在下网。然而,这些景象,现在却很少了。设在珠江边的西郊、红楼、珠江等三个游泳场,以往夏天,熙熙攘攘;近年夏天,冷冷清清。在江边漫步,还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江面浮荡着星星点点的果皮、快餐盒和软包装盒,不时还夹杂着  相似文献   

2.
宽容是爱     
这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一天校长找到我,说准备安排一个从某重点中学转来的学生到我班。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途转学来的学生,十有八九是“问题学生”;果不然,当我随校长来到办公室时,看到一个长发及肩、服装怪异、脖子上还有一根五彩项链的高个子男生,我正准备以我班人多加以拒绝,  相似文献   

3.
张京华  老北 《法制博览》2008,(14):22-22
当我的双眼从那些让人心碎的照片上移开时,已是模糊。尤其是看到那些倒塌的校舍、废墟下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吃一顿饭花了36万元。没几天我又在报纸上看到,山西省的一个穷乡僻壤里面的中学生考上大学以后没有钱上大学。这个比较使我非常心酸。前些天,我在报纸上又看到一所小学校倒塌了,我心里特难过。过去我在农村搞调研,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学校。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我以为,对此不管采取什么办法,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光坐而论道不行。我的宗旨就是要解决问题,有老办法用老办法,没办法用新办法。有人说,我的方法不好。我承认我的方法不好,但是我的效果好。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前几年我在一次基层调研中发现:长治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有870多所学校有危房。  相似文献   

5.
陈振声,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登记表上。陈振声,68岁,原为广州市政管理局副局长,现任珠江隧道公司董事长,凡广州有点名气的桥梁道路,他几乎都参与指挥,如:大北立交、西村立交、区庄立交、人民路高架路、海印大桥……第一次见到陈总,是在黄沙的随道工地上,那一天骄阳似火,暑气逼人。陈总正在工地与工人讨论着什么,见我不期而至,他只好抱歉地说:“实在抽不出时间啊。”这以后,约了又约,等了又等,终于抽到一个空,我和陈总坐在了他那个简陋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6.
政府“征税意识”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5月号《南风窗》上看到冯卫东的《政府的“征税意识”亟待治理》一文(以下简称冯文)时,作为一名税务干部只是觉得该文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稍后,当我看到2000年6月8日《中国税务报》上刊登的一篇关于一则抗税案件的报道时,我对冯文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该案件讲的是一名女国税干部仅因在收税过程中问了一句:“谁是老板?”便被店主用  相似文献   

7.
近闻贵市正开展“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不胜欢喜。此实乃加速广州建设之良策。谨借此机会,特进上一言。位于广州市中山八路通往佛山的珠江大桥,分主桥与附桥,主桥专供火车行驶,附桥则行驶汽车等中小型交通工具。此桥建筑地点适中,结构良好,但经济效益不大。余认为倒不妨将珠江大桥的主桥改  相似文献   

8.
陈元华 《工会博览》2013,(31):29-29
我是一名普通的空调机组操作工,由我来谈工会.感到很荣幸。为啥荣幸?是因为最近工会组织选我当优秀员工。我们单位所在的羊坊店街道总工会,今年是第一年搞非公企业优秀职工评选.几百家非公企业都参与了。在评选条件中,我看到有一条是对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其实我也没做多大贡献。但这个评选对于我来说,就是莫大的肯定,当然荣幸!  相似文献   

9.
周丹 《工会博览》2005,(20):76-78
小时候奶奶常说我:“你这孩子长大了要是当不了歌唱家,就可惜了!”因为我的发声比起同样大的孩子,要宏亮、清脆得多。然而长大了,我并没有当上歌唱家。读大学三年,我搞了三次个人演唱会,获得了无  相似文献   

10.
储立本 《工会博览》2013,(35):51-51
进入11月,云淡天高,秋风飒飒,香山的红叶又红了。假日里游人如织,观香山、赏红叶成为香山红叶节的一大特色。我在电视看到了红叶尽染香山的美景,不由得异常兴奋、心潮起伏。突然忆起1981年,我们单位曾由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一次秋季造林,当天共有80多人利用星期日去义务劳动、绿化荒山。当我们坐在大卡车上,头上还顶着晨星便向京郊驰去。  相似文献   

11.
清早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第一条信息:我属于点赞党……还配了两张图片,一张上写“过去的一年,你送出了8946个赞”,另一张上是“你收获了2852个赞”. 我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人,她是我的前前同事.在每个共同好友的消息里,都能看到她的“赞”.无论那些朋友的消息是一大早发的,还是凌晨发的,都能在评论栏里,看到她的头像.看多了我就有点儿纳闷:“她们没那么熟啊……”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20)
正9月13日,广州珠江畔,时代公司首席内容官兼《财富》杂志主编穆瑞澜宣布: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将重回中国,在广州举办。对于《财富》全球论坛重回中国之际选择的这座城市,穆瑞澜赞许有加:“千百年来,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广州既是中国参与全球商务的著名历史象征,又是中国参与全球商务的杰出现代代表。”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财富》全球论坛怎么跟广州结缘?穆瑞澜: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我与任学锋书记第一次碰面交流。当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看到电视里报道的抗疫事迹,都会为这些奋斗在前线医护人员感到骄傲,也想帮助国家做点什么。但不是医护人员的我可以为战疫做点什么呢?疫情爆发时,恰逢我回老家新疆建设兵团过年,我所在的地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每天在社区值班的爸爸告诉我,可以去社区当志愿者。于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自愿加入了这个人数不多但至关重要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我住的小区一共有80户人,我和几名退休党员加入后,社区志愿者队伍便成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4)
渴望文化“养料” 我是一个来广州打工的青年,更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我很乐意分享《南风窗》对成长、成熟、成功的追求精神。 当我拿到1998年新版《南风窗》的时候,它精美的印刷和精彩的“独家策划”都令我眼前一亮,不过,当我读完整本杂志时,心里却感到一些遗憾。因为我没有看到诸如“成长课堂”“先锋人语”这些好栏目。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21)
正昨天还在闹市的商场闲逛,今天就已在深山老林或不知名的小镇街头穿行—这是部分记者的生活常态。而我是其中的一分子。和刚入行时不一样的是,最近两年,当别人看到我"这把年纪"还在外面跑新闻的时候,眼光就有点不一样了。比如,炎热天气里,当我背着沉重的双肩包,满头大汗闯入一间间几近冰冷的领导空调办公室时,一些领导会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了句,"记者挺不容易的。"这话曾令我宽慰,我为自己的努力而洋洋得意。但慢慢地,我听出话外音—"这么大年纪了,你还在外头东奔西跑?"社会的偏见,总是这样:他们批判官场的臃肿,批评"领导多过兵",但对一  相似文献   

16.
章剑锋 《南风窗》2011,(10):64-67
"我6岁参加儿童团,9岁当团长,17岁参加地下党,我干的事儿多了,看的事儿多了。政治那个东西都是悬在上面的,没有生活根基的。一定要有劳动的能力,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我就靠我那’两亩菜地’维持生活,谁也不巴结。"  相似文献   

17.
方泽海 《工会博览》2013,(35):37-37
细想参加工作17年来,我身边听到的看到的还真有一些人凭借“灰色技能”飞黄腾达了,也不乏有一些人因为过度追求烟酒人生、润滑关系、职场八面玲珑的“灰”,到头换来的是一个灰色人生。在我看来,“灰色技能”让人欢喜让人忧。先说一个我表弟的例子吧。我这个表弟比我小三四岁,他上学时不爱学习,但体育绝对优秀,而且能说会道会来事儿,是那种不吃饭也能拿嘴把你拱出二里地还得让你感觉酒足饭饱的主儿。在我费劲拔力地考学离开农村以后,他以200多分的高考成绩上了一所体育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方一个县城中学当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8.
刊中刊     
《南风窗》1993,(5)
大概在一年多前,一位外商请我吃饭,问我月收入多少,我回答300多元,他说你到我这里来吧,我出10倍的价钱。借用今天的话,那是“下海”所能实现的价值。可是当时我没去,不知怎地,觉得不保险。当这一期《经济热门》转到“下海”问题时,我才清理出所谓“保险”的经济与心理上的意义。如果“保险”是指待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社会保险的话,那么,如我们后面提及的,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年能享受到的平均保险成本可能不到千元。如果“保险”是指保留一种干部身份,享有连续工龄、职称、定级等待遇的话,那么即使你“下海”了,只要每月交80元给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其实就可以保住这些。如果“保险”指的是户口,是一套住房,那么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随着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在进入市场由市场来调节,随着  相似文献   

19.
珠江隧道收尾,广州地铁开工。1993年,广州城市建设颇见分量的两件大事。蜗牛速度惹非议珠江隧道,这条连接黄沙和芳村的过江隧道,全长1238米,水下长475米。自1988年10月25日开工,目前仍在紧张施工中。已经成形的隧道黄沙出口,就是原来的黄沙轮渡码头。隧道动工的时候,码头迁到了沙面。只要隧道一日未有竣工,芳村和城区的联系,就少不了这些芳村居民最最熟悉的过江轮渡。谢船长在白鹅潭开轮渡已经有20多年时间,他一天要在珠江上跑35趟,隧道工地日日在眼前,他可以说是隧道工程的见证人。“这条隧道原来说两年建成,我说肯定不行,”在渡  相似文献   

20.
采访在一片哭声中进行 11.19深圳葵涌镇致丽工艺玩具厂发生大火10天之后,我们终于打听到:此次大火烧伤最厉害的四个女工住在广州南方医院。 当我和摄影记者终于获准进入病房时,我们看到了令我们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恐怖场面。 烧得焦黑的双手双腿双脚、整个背部一片焦黑、刚动过手术的脸孔令人不敢多看一眼…… 四名女工分住在恒温的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