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公英乳康涂膜剂的3种不同配方A、B、C及六茜素和克林霉素进行乳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对比抑菌试验。结果显示,A、B、C 3 种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25、250、250 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500、500 mg/mL;而六茜素和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25μg/mL,它们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50μg/mL。结果表明,公英乳康涂膜剂对2 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如六茜素和克林霉素,但其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配方A的抑菌效果强于B和C。  相似文献   

2.
采用试管法将化学合成的13种氢醌类化合物对引起畜禽疾病的5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同时对新型氢醌类化合物甲氧基氢醌与2-甲基氢醌(六茜素)对畜禽常见的11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13种氢醌类化合物抑菌效果依次为2-甲基5-氯氢醌、2-溴氢醌、2-氯氢醌、2-苄基氢醌、2-异丙基氢醌等;甲氧基氢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六茜素,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则比六茜素差.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北京及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调查与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奶牛场的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诊断和检测,采集患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乳牛的乳样;用接种法对采集乳样进行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接种、染色、镜检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66份乳样中分离到7种434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150株,链球菌204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证实,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且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牛乳腺炎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深圳某奶牛场是深圳目前规模较大的乳牛饲养场之一,饲养乳牛近1000头,每年为深圳及港、澳等地提供鲜奶300t。然而,近年来由于乳腺炎发病率较高,平时发病率在10%~20%,7~8月份达60%~70%,对产奶量影响很大。乳腺炎是舍养乳牛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6.
经临床应用氯前列烯醇结果显示 ,该药对乳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不全、卵巢萎缩、黄体囊肿、屡配不孕和子宫蓄脓等的治疗效果甚佳。持久黄体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该药 2— 4mL ,于 3— 5d内即可发情 ,在存在黄体的卵巢同侧阴唇膜下注射 2— 4mL效果更好。激素由子宫静脉通过渗透而进入卵巢动脉作用于黄体 ,使黄体迅速溶解 ,加快了乳牛的发情。卵巢机能不全及萎缩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该药2— 4mL ,虽发情时间较肌肉注射可延缓 3— 5d ,但发情率和受胎率有明显提高。黄体囊肿 对乳牛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该药 4— 6mL ,致使…  相似文献   

7.
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何洪智(四川省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621000)为了解乳牛隐性乳腺炎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发病情况,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在绵阳、江油、德阳、洪雅等地7个奶牛场对635头乳牛的2430个乳区进行检测,检出阳性乳牛238头,...  相似文献   

8.
自 2 0 0 2年 10月起 ,笔者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中随机抽取 4 8头共 184个乳室 ,进行了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 3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该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与蜡样芽孢杆菌极为相似 ;小白鼠腹腔注射可致其死亡 ,证明该菌所产毒素毒力较强。1 材料与方法1.1 乳样采集 先用温水洗涤乳牛乳房 ,继用 2mL/L新洁尔灭洗涤 ,再用 75 0mL/L的酒精消毒乳头。每个乳头弃去头 2~ 3把奶 ,然后每个乳室收集乳样 5~ 10mL ,标明牛号、乳区及日期待检。1.2 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9.
乳腺炎是乳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给乳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隐性型乳腺炎 ,发病率高 ,个别奶牛场的发病率达 6 0 %~ 80 % ,但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常被人们忽视。临床上治疗乳腺炎常用抗生素 ,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 ,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 ,不仅疗效不断降低 ,而且造成乳汁的药物残留超标而影响食品卫生 ,危害人体健康。为此 ,笔者用自制的中药制剂乳炎康和乳酸环丙沙星对乳牛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型乳腺炎进行了疗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乳炎康的疗效优于乳酸环丙沙星 ,治愈率达 80 %以上 ,有效率达 10 0 %。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六茜素对犬的亚急性毒性试验杜小丽,梁建平,张继瑜,贺子林,徐忠赞,赵广才,伏慧明,李金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为了扩大六茜素的适用范围,减少用药的盲目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对犬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1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分析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表达图谱,经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出17个差异蛋白斑点;经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获得了16种主要涉及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乳腺炎是各种母畜的多发病,尤其在乳牛、奶山羊更为常见。1996年3月~1998年4月,我们应用自拟的纯中药乳炎消治疗乳腺炎病畜349头次,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该制剂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效果更佳。1 临床症状临床型乳腺炎乳房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六茜素,通过光谱分析及生物实验证明与天然六茜素草提取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完全相同。首次临床应用治疗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仔猪黄、白痢,腹泻症,雏鸡白痢等21000例治愈率为85%~95%。  相似文献   

14.
碘醚柳胺,又名重碘柳胺(Rafoxanide),始用于1969年,英国兽药典1985年版收载此药,我校中心实验室也于1987年合成。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表明,该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病成虫和童虫及血矛线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效力,对仰口线虫和羊鼻蝇蚴等也有一定效果。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肝片吸虫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乳牛乳腺炎是影响乳牛业发展的多发病 ,由于病原菌复杂 ,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抗菌药物是治疗乳腺炎的常用药 ,但由于抗菌药物易产生抗药性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主要病原菌 ,并进行了相应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奶样来源  2 0 0 0年 ,笔者应用LMT诊断液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和南昌 6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进行了乳腺炎病普查。在普查过程中 ,从部分奶牛场采集奶样 2 80份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1 .2 病原菌分离 用铂…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1971年曾用国产贝尼尔对黄牛的临床毒性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做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确定国产贝尼尔对乳牛的安全性和对乳牛血孢子虫病的疗效,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药品厂、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于1971年4~9月份在贵阳奶牛场共同进行了下述试验。通过试验基本上肯定了贝尼尔对乳牛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幅度,并认为该药对乳牛轻型瑟氏泰勒焦虫病、双芽焦虫病有很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菌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菌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采自内蒙古和上海地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5年推荐的初筛及纸片确认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58株和上海地区的22株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检出6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0.34%,其中,有1株菌携带TEM-1基因,有1株携带CTX-M-14型基因,而有3株同时携带TEM-1型和CTX-M-14型2种基因,只有1株菌未检出上述基因。上海地区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20.
彭芙  代敏  万峰 《中国兽医科学》2012,(10):1073-1080
采用琼脂平板2倍稀释法测定了草豆蔻水提物、醇提物、醇-水提取物、挥发油4个活性部位对15个不同种属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用SPSS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4个活性部位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鲁氏不动杆菌和芽孢杆菌等11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的强弱;采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分析了草豆蔻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草豆蔻4个活性部位对受试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菌活性,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强;在4个活性部位中,以挥发油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除对4株单胞菌和7株大肠杆菌无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09株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94~1.87mg/mL和0.47~1.87m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0.47~29.92mg/mL。草豆蔻油在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和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小鼠有强的保护作用。高、中、低3个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80%,对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40%,呈明显量效关系。结果表明,草豆蔻挥发油是中药草豆蔻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奶牛乳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和食品防腐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