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涉检信访因其具有的权利救济功能而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环节。就实证考察而言,现阶段涉检信访在总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反映出涉检信访过度承载“权利救济”功能的事实;就宪政国家而言,涉检信访超负荷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程序公正、司法权威、规则统治之间存在冲突。因此,综合考察涉检信访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既有的制度资源,通过弱化涉检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重新确定其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其规范化程度,并确立司法救济的核心地位,可以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2.
涉牌涉证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危害巨大。违法行为主要涉及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等,其成因主要包括利益驱动、逃避违章和犯罪需要。现阶段交通民警在查处涉牌涉证违法行动中存在一定的执法障碍,包括法律需求、查处技术与执法情景等。因此,有必要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提升技术,社会联动,净化交通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3.
将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剥离之后,应当加快立法,将这一制度系统化和规范化。和其他信访相比,涉法涉诉信访和诉讼程序、司法制度等问题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通过政法机关内部的自律自查可以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的大部分问题,但也有一些复杂问题,政法机关无法自己解决,仍然需要外部支持,应当和地方党委、政府良好沟通,形成合理的问题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涉法涉诉信访作为一种权利救济方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这一特殊权利救济方式的存在,也给当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司法独立的形成和司法权威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为了能提出更有效规范和完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建议,笔者针对涉法涉诉信访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具体到制度的微观层面,涉诉信访的责任追究是一个看似冷门但却关涉众多的问题域。为什么不少法院工作人员谈起涉诉信访,就有苦难言、压力重重?为什么个别当事人抓住涉诉信访这根“稻草”,就觉得事情迟早总会解决、胜券在握?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软”与涉诉信访者的“硬”之间,到底是什么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广东涉台婚姻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涉台婚姻工作的对策思路,从而为涉台婚姻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统一祖国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涉法涉诉信访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客观现象,有着它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本文探讨了涉法涉诉信访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力求找出规范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信息公开不同的是,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关涉公民的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拥有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此类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更关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体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信息公开面临着“商业秘密”内涵的宽泛性、第三人不同意公开的强约束性、行政机关行使利益衡量职责的消极性以及司法审查的有限性等困境。在制度层面完善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必须完善政府信息之法,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加强行政机关能力建设,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内部支持;健全司法审查制度,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论涉警舆情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情况下,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组织领导工作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却面临着诸如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涉警舆情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涉警舆论的正面引导工作,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工会论坛》2011,(5):15-16
逐年增加的涉诉信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涉诉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律不完善的缺陷、“司法腐败”的影响、信访者自身的原因等。要遏制涉诉信访,应从完善立法、遏制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举行信访听证、健全涉诉信访处理的长效机制以及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信访是我国目前处理社会热点、难点、尖锐问题及缓解社会矛盾的一种有效机制。但对于涉诉信访而言,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一大课题。当下,最为必要的也许是,构建起有效的涉诉信访终结机制,以将涉诉信访纳入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3.
涉诉上访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必然,再审制度与上访制度将长期共存,涉诉上访制度必须规范。涉诉上访制度的长期性并不表明涉诉上访就没完没了,终结是现实所需、是制度逻辑、既有制度的倡导又有实践的证明。终结的核心在于如何终结,它不是取消上访制度,不是甩包袱,不是妥协。而是依据特定的原则、由特定的主体,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达到终结结果。终结需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予以保障,需要完善法律并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提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等新要求后,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检察机关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探索实践。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在案件分流、处理、终结等环节仍存在不足,需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案件过滤分流、案件信息平台建设、案件终结、工作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案件解决机制。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从理论、实践层面进行探讨,而且促进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院受理的52起行政案件中,有34件涉及房产纠纷,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5.4%;2001年1-3月份,受理的28起行政案件中,有16件涉房产纠纷,占受理案件总数的57.1%。 一、行政案件中涉房产纠纷的主要情形 在所受理的涉房产案件中,纠纷产生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对房屋拆迁裁决不服,这类纠纷约占涉房产案件的50%;第二,对房管局颁发、撤销房证的行为不服,此类纠纷占35%;第三,涉及房改房屋方面的问题,此类纠纷占15%。 (一)对房屋拆迁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的几种情形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  相似文献   

16.
涉诉信访是我国信访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信访制度的基本功能。近年来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缠访闹访等涉诉信访问题较为突出,要认真分析涉诉信访现状,积极探讨涉诉信访改革的思路和方式,通过合法化、制度化、程序化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游艺娱乐场所涉及赌博游戏机案件的性质、情景有多种,治安民警要掌握各种涉机案件的查缉战法,才能打好查缉涉机案件的主动之战。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了解其前因变量对控制此类行为至关重要。本研究着眼于消费者产品涉入,探索其对品牌转换的预测效应,以及顾客满意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通过对409名大学生的问卷调研,采用相关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消费者产品涉入对品牌转换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顾客满意完全中介消费者产品涉入与品牌转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涉台教育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省把涉台宣传教育作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政治任务来筹划落实,按照“紧贴形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工作思路,不断探索丰富新形势下涉台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突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的二十大涉台内容宣传教育,大力推动涉台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四进”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对台工作良好氛围,奋力为“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推动祖国统一事业凝心聚力铸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直是我国信访案件的主力军。这既是司法救济制度的尴尬,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有其特定的客观因素和深刻的主观诱因。现有条件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加强外部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功能是适合我国转型期需要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