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师传道     
张港 《协商论坛》2008,(11):59-59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 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 第三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得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点上。”  相似文献   

2.
《福建乡土》2011,(4):F0003-F0003
字声远,福州市人(1912—1989年),生前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大师,福州画院、烟山画院画师。建国后,赴北京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漆画《八闽风光》、《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曾出版有作品《三打白骨精》、《高台雅图集》、《郭德森中图画集》等。  相似文献   

3.
我所认识的李正韬吴凯《中州统战》1993年10期刊登的《王荣甫忆别廷芳》一文中,曾谈及国民革命军(吉鸿昌将军部)驻马店军区司令李政涛。我翻阅其他文史资料,发现有不少文章均曾提到李政涛其人,但多语焉不详。抗战后期,在渐川前线我曾和李政涛相处一段时间,过...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9,(10):83-85
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张伯驹曾卖房买名画《游春图》;被誉为“东方毕加索”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曾有弃房买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壮举,而且巧合的是,两张名画都是从北京玉池山房书画铺购得的。这两件国宝以重价购回,在上世纪40年代被国画界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名僧 高僧 大师 法师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憎是指有名的增人,梁主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僧人方可入传。因为名僧知名,道德学问不一定高;而高憎在深山修学,不...  相似文献   

6.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7.
言论     
张鸣 《协商论坛》2009,(9):62-62
国企成为民企最大欠款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称。那就后退一步叫“大师”吧。—“大师”余秋雨笑称大师比老师低一级。9月10日,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余秋雨表示:“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11)
正《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上映时完全没有观众去看《;魔女宅急便》曾被人说是"宫崎骏最后一部作品"《;红猪》原本只是大师用来纾解心情的15分钟视频……宫崎骏幕后推手、吉卜力制作人铃木敏夫所讲述的这些幕后故事,或许是你从未听过的吉卜力故事"对于我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与人打交道。与喜欢的人深交,在喜欢的人身边工作,实在是令人愉快的事,这对心理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1月,笔者曾在本刊发表关于孔子评价问题的答问录《论孔于思想是属于整个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以下简称《论孔子》)。此文要点曾由上海《社会科学报》于1989.11.16.一版头条报道。近来我读到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的《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文汇报》1990.3.13.)也是用的答问录的形式。但其基本观点则与拙见截然相反。我在《论孔子》中已指出:“今后总还有一些同志坚持他们贬孔的看法,但这  相似文献   

10.
从民盟机关调至民革机关,加入民革组织三月有余,深知学养有限,因此每当夜深人静时,如饥似渴的阅读学习已成习惯。《孙中山文集》、《共和之路》、《天下为公》、《中国民革五十年》、《我的父亲李济深》、《民国那些大师们》……  相似文献   

11.
晁珊珊 《小康》2014,(3):86-89
她曾是香港乐坛炙手可热的明星,也曾因一曲《别问我是谁》唱红两岸三地,如今的王馨平重返乐坛,相比于20多年前,她坦言如今更加了解自己,而这些了解则与自己的高尔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正以一种特殊的文化惑力受到大陆学术界关注。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书香人家,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遍读诸子百家,习过拳术创这,研读过天文、易经、书法、文学、医药。抗战军兴,曾执教于“中央军校”.后专门研究佛学.花三年时间遍读《大藏经》,后又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师。抗战胜利后,曾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篷情修。1949年春入台,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实业的发展。这种奇特的人生旅程,使他对人生、杜会、宇宙有一…  相似文献   

13.
一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付梓前后,《文史资料》编委会的一些朋友们曾建议,能否不拘泥于"我所知道"及"亲历亲见"这一束缚,做一点采访,尽量多的传达给人们一些有关于是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重返巴格达     
一 1992年4月,我在撒哈拉采访卡扎菲之后,恍馆中萌生假舟揖机器,做跨时空翱翔的梦想。我趴在大吉普的方向盘上,借助钢铁的物质威力,抖起鼠胆向新华社总社提交了《从金字塔到万里长城》跨国采访计划。想把我的大吉普从埃及经伊拉克、印度开回家乡,一寸一寸爬过四大文明古国。对我计划签名支持的还有新华社联合国分社社长李红旗、新华社南非分社社长于大波。 1994年初,北京电视台《人海撷英》采访我,首次在电视屏幕为 《唐师曾从金字塔到万里长城》征求做梦伙伴,为这个浪漫计划题名的是一代国宝──老学长季羡林先生。节目…  相似文献   

15.
柳哲 《协商论坛》2016,(6):56-57
1900年6月26日,我国杰出的文化大师、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他在澳门含恨病逝.他一生扑朔迷离,富于传奇,著作等身,成就卓著.曹聚仁曾批评学者刘大杰时,曾写过一篇杂文《标点三不朽》,我借题发挥,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作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虽已辞世,但生前身后的种种是是非非,似乎因为当事人的远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外界的种种猜测之下,大师独子季承终于无法再缄其口,整理大师遗物,追忆往昔恩怨,历时年余而成《我和父亲季羡林》(新星出版社),为我们讲述季羡林心路历程,亲情已复苏,他终于读懂父亲。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训话大师郝懿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曾经在回忆性散文中记载过他的作品和名字,并将他的《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等三部著作辑校整理;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神田大成中学发起成立“国学讲习会”专门讲解他的《尔雅义疏》等国学名著;著名学者周作人在专著中言及“至于个人撰述之作,我最喜欢《记海错》”;胡适赞赏《尔雅义  相似文献   

18.
蒋纬国谈中国统一与《易经》我这次去台湾,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三天,收获之大使我做梦都想不到。我拜访了蒋纬国将军、星云大师和朱高正立法委员,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到《中国时报》周刊周瑞甫杜长家中去做客。此外,还和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们进行了接触,有的节目不得不安排...  相似文献   

19.
薛文龙,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他曾是中国饮食界最具权威的烹饪大师之一;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民国菜系、随园食单的演绎者;并相继出版了《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薛文龙专辑》《随园食单演绎》等专著多种。  相似文献   

20.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一句被说烂了的名言。但若换成:读一本好书,我就能改变世界——你信不信呢?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美国人曾写过一本名叫《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的书,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当然其中还有一本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