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上篇:官场腐败"心声"许多腐败官员落网后,反思自己走向腐败的历程,深究内心动因,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贪墨心态",而这些"贪墨心态"都有着浓厚的传统"贪墨文化"的印记。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无非涉及当官的价值取向、对腐败行为的自我开脱以  相似文献   

2.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4,(31):52-53
“以权谋色”和“以色谋权”一直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女人当官早已是很寻常的事情,所以,既然有男贪官,自然也少不了女贪官。当下官场.男贪官多以权谋色,女贪官更多的是以色谋权。专家称,女性职务犯罪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权色交易,以色谋权,拥权腐败。  相似文献   

3.
刘飞 《政府法制》2012,(36):29-29
时下,官场小说非常红火。但凡描写官场上的鸡零狗碎或者阴谋诡计的文字堆成了书,总能卖得不错。这也难怪,现在有那么多当官和想当官的人,他们都是潜在的读者。写官场小说的人,不少都是官场中人,把自己见过、听过甚至想过的事情整理一下,就不愁没有故事。读者不缺、素材不缺,金钱自然也就不会缺。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人发表文章说,一些落马的腐败官员多是心理扭曲造成的,分析起来,他们大致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官财心理,有权不用,过期无效“的急利心理,贵妻富子,殷实家庭“的自富心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后顾心理,“贪图享受,娱乐人生“的享乐心理等不同不良心路历程.他声称高度重视官员的廉洁心理教育,着力培养廉洁从政的意识,消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内在动因,应该成为有美部门工作的关键.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跑官要官现象屡禁不止,官场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尽管再三强调:跑官要官,坚决不给。仍有不少追求升官发财的人买到了“乌纱”,一些贪官还“边腐边升”。净化“官场”,成了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 日前,新华社报道了福建省最贫困的政和县冒出200多个贪官的新闻,其中有两段话,给人极大的提示。一段是政和县广为流传的:“做生意会亏本,搞种养没市场,办企业无销路,  相似文献   

6.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和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则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7.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8,(12):13-15
近年来曝光的诸多高官腐败案中,其配偶、子女、情人、秘书乃至司机等“身边人”纷纷卷入其中。这些“身边人”或借用高官权势暴发横财,或为钱权交易牵线搭桥,或协助腐败官员逃避追查。贪官与“身边人”结成腐败同盟.俨然已成当今腐败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反腐机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在位的贪官"边反边腐"的难度也日益增加.于是,许多的贪官就开始在自己的亲属中寻找腐败"代理人",以求营造"官外贪"的小气候,搞腐败的体外循环.这既是在台贪官的无奈,更是腐败版本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检察日报>有个栏目叫"忏悔录",专登贪官的忏悔文字,每周出一期,我是每期必看."忏悔录"看多了,我便发现贪官的一个"共性",他们往往把"不懂法"作为走上腐败之路的"元凶"之一.仅8月份,这样的"忏悔录"就有二篇.……  相似文献   

10.
秦朝  富仁 《法治与社会》2003,(12):54-56
今年不到40岁的曾坚,已在反贪战线奋战了十年.曾坚最初给人的印象:中等身材,国字形脸庞,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并未让人觉得是块"特殊钢材".与曾坚交谈后,才觉得他真的不简单,沉稳的他十年的时间里全是面对腐败贪官,但他不畏权势,敢于碰硬,扳倒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贪官!  相似文献   

11.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是贪官的座右铭。2002年全国逃往境外的"巨贪"有2000多名,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黑名单"上的数字。逃亡队伍中,还有相当数量没有上"黑名单"的人,有关专家认为也不在少数。 还有一部分贪官,尽管他本人仍留在国内,但其子女亲属都早已成为他国公民,巨额财产也已经转移到国外子女的名下。你抓住了贪官本人,却追不回被吞吃的国财。"牺牲我一个,幸福子孙数代人",这可能就是部分贪官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高调反腐,低调捞钱,一边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示人,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满足着自己的无边贪欲;在台上大讲廉政,在台下却大搞腐败;在桌面上高呼着加强监督、反腐倡廉的口号,在背地里却堂而皇之地走着"潜规则"路线,并借此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作为近年落马的众多贪官的代表人物之 ,湖南湘潭贪官朱少中的"双面人生"可以说就是一出处处透着"精彩"的非常表演——深谙官场运行机制的朱少中们,也十分了解我国当前反腐工作中难免存在的一些漏洞,尤其是在摸透了权力规范不足、内外监督缺失的吏治"软肋"以后,便肆无忌惮地玩弄起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始大搞起钱权交易来,有时甚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擅权越权、非法行政,为了一己贪欲而敢于泯灭高层党政干部所应有的正义与良知,甚至向一些官商贪腐联盟公然让渡人民赋予他们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3.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到了"塌方式腐败",可见当前腐败形势的严峻。而对于目前的反腐,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些腐败不过是冰山一角,被调查的人只是被隔墙扔过来的砖不小心砸到而已;另一些人则认为,目前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少数腐败分子让整个官场蒙羞,无须对官场悲观失望。前种观点,延伸开来就是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类似这种一概否定的言论,纠正起来较为容易;而后一种观  相似文献   

14.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4,(18):19-19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誉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5.
正当看到领导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你是愤怒、嫉妒还是羡慕?当遇到索要红包的医生、老师、教练,你是举报、拒绝还是顺从?当看到贪官受审的新闻,你是感叹伸手必被捉,还是觉得他后台不够硬?你的态度背后往往反映了你的价值观,而无数人的价值观就汇成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说不,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和支持中央的反腐败工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举报监督身边的腐败和"四风"行为,整个社会呈现出风气向好的局面。这背后起着重要作用的,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反腐纠风重塑的社会价值观。腐败和不正之风,就像毒素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  相似文献   

16.
是"小官大贪"、腐败"落势化"的最新典型,他深谙官场定律,头顶无数光环,他就是原南昌市委常委、南昌县委书记汤成奇,一个曾在经济开发中被称为"成就奇迹"的人。然而,就是这个"成就奇迹"的人最终由"经济能人"沦为腐败"祸首"。2011年8月17日,因涉嫌受贿3901万余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他  相似文献   

17.
江苏滁州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兆丰,在向专案组交代问题时说:"你们反腐败辛苦,我搞腐败也很辛苦啊!"(5月25日<大河报>)这是贪官的一句大实话,完全可以入选"实话实说"节目.究竟怎么辛苦呢,不妨剖析陈兆丰这一只麻雀,帮贪官们总结一下,也让世人略知一二,引起"同情".  相似文献   

18.
5.中央严明纪律、严纠"四风"、严惩腐败,众多贪官纷纷落马,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变化。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唱衰反腐败,声称反腐搞得再猛、贪官抓得再多,也没有什么用。这种不顾事实的错误言论,或者出于认识上的浅薄,或者本来就另有所图。"反腐无用论"的消极观点,认为腐败积重难返、反不胜反,而这种观念的产生又是基于其毫无缘由的悲观态度。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种是对党和国家反腐败能力及  相似文献   

19.
官场变色龙     
严羽 《政府法制》2006,(7):30-32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是有双重性格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贪官亦如此,他们一面是人,一面是鬼。在他们饕餮开口,鲸吞国家、集体财产的同时,也会拿出一点钱用于公益事业。这些人被称之为“双面贪官”。“双面贪官”也确实能蒙蔽一些善良的干部群众,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旦剥去,贪官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无遗。“双面贪官”: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官场上的变色龙老百姓有一句骂“伪君子”的话,叫“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话来骂“双面贪官”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这也恰恰是“双面贪官”的做官哲学。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乔装打…  相似文献   

20.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年龄的界定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