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年五月二日,被稱為中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掘出來的最大墓葬——秦公一號大墓終於開始揭槨開棺了。這座修建於大約兩千六百年前的古墓,是中國考古工作者經過十年努力才完成挖掘的。一個多月的挖掘清理,結果是驚人的,但也是失望的:比今年的考古工作者還要早一千多年的古代盗墓者已捷足先登,墓內已被他們盗過,墓主棺具已被坍塌的槨木壓為碎片。無棺可開,整個墓中僅盗洞就有二百四十七個,其中有兩個盗洞直接進入槨室內,這使想獲得珍貴文物的考古工作者們大失所望。儘管如此,這座巨大墓葬發掘成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安徽省天长县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近一千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群二十一座,出土文物五百六十九件。这批墓葬的时代,除一座属战国(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晚期外,其余二十座都是西汉(前二○六——公元二五年)早、中期墓葬。所有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槨墓。多为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号墓,墓坑长四米八,宽三米五。各墓均以棺槨为葬具,墓口深八十公分到二米五之间。大部分棺、槨保存完整。棺内壁髹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4,(0)
2011年郴州市文物处在桂阳文管所的配合下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该墓为券顶砖室墓,随葬品有陶堆塑罐、陶多角坛、陶俑、铜镜、陶器盖各1件,铜钱2枚。综合墓葬的结构、构筑材料和出土器物,以及与周边地区同一时期的墓葬相比较,推测该墓属北宋晚期墓。堆塑罐和多角坛是郴州宋墓主要随葬品,多组合出现。  相似文献   

4.
袁祖亮 《协商论坛》2010,(11):42-45
在安阳西高穴2号墓穴中共葬3人,两女一男,男子为曹操已无大的争议,那么这两女子是谁?同时,墓中出土的文物如鼎都是泥质的瓦器,不似帝王将相的墓葬,据此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是曹操墓。但本文作者旁征博引、丝丝入扣地分析,给予了有理有据的求证确认。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5,(0)
2010年8月,为配合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攸县文物局在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燕子岭发掘了8座汉晋墓葬,其中有2座相邻的东晋墓,出土有瓷器、铁削等器物。通过墓砖纪年和器物器形比较,可以推定两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求索》2014,(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多家单位,完成了对长沙铜官窑遗址2010年度的考古工作,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发掘了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和陈家坪窑区;二是勘探了长沙铜官窑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在墓葬区已确认18处墓葬分布点,对其中1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本年度对墓葬区的调查与发掘工作为研究长沙铜官窑窑工葬俗、重构长沙铜官窑遗址瓷业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求索》2014,(0)
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杨家山墓群的三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均为东西向,出土了陶器、铁器等遗物。墓室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一致,故判断它们为时代相近的家族墓,年代为东汉晚期。此外,1、2号墓发现有白膏泥涂抹墓壁及墓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求索》2015,(0)
2012年2月底,桂阳旺山私人建房工地上发现古墓1座。3月28日,郴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桂阳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组织考古人员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为券顶砖室墓,分为二室,设两头龛,分别放置2件随葬品,为陶多角坛和堆塑罐。依随葬钱币及墓葬形制特点,推断此墓年代为北宋中期。  相似文献   

9.
耶律羽之其族氏考析梁万龙一九九二年七月,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古日班呼硕嘎查的朝格图山南麓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经清理得知墓主为耶律羽之。其墓室建造之豪华,殉葬品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巧超出常人想象。有些文物尚属国家首次发现,出土的墓...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14,(0)
腰子仑114座春秋墓葬最主要的特点是出土了一批楚式陶鬲,越式陶鼎、铜鼎、青铜兵器与工具。其与湖南其他地区春秋越墓应为同一族群;与岭南地区春秋墓也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它们可能分别属于杨越和西瓯骆越族群。出土陶鬲的墓是越墓,而不是楚墓。腰子仑墓群还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楚越文化的融合与交替过程。墓地所属人群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可能尚未脱离原始社会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6,(0)
2014年11月,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岳阳市云溪区文桥汽车站抢救性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该墓为长方形并列双室券顶砖墓,墓室前有护墙,两墓室底部用砖砌筑棺垫,均未砌铺地砖,两墓室共出土青白釉和酱釉瓷器8件。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宋墓的区域性特征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林河同志《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一文,依据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论证了战国时期侗族的历史及其与楚、苗的关系。这种运用考古资料研究我国民族史的方法,能补文献史料之不足,值得提倡。对长沙仰天湖楚简中的“鄦阳公”,学者们以往多释为“许阳公”,同时将“鄦阳”地望定在河南境内。林河同志自开户牖,提出新说,把“鄦阳”之“鄦”释如本字,将其地望定在湖南(氵舞)水(一称潕水,古称无水)之滨,颇有见地。但文章称“鄦阳公并不隶属于楚,而只是邻邦关系。非楚国楚人,而是侗族建立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酋长”,则似可商  相似文献   

13.
我省文物工作,几年来在基本建设工程地区清理发掘了大批的古代墓葬,出土墓砖曾大量的被破坏,甚至有个别不法之徒,非法挖取未经发掘的古墓砖作砖碴出卖,致使文物受到损失。今年我省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正大规模的开展兴修水利,为使祖国历史文物得到保护,防止古墓葬被破坏,特作如下规定:一、凡未经文化部门作科学的清理发掘的古墓葬,不得挖取作建筑材料等使用,如擅自发掘者,根据不同情节,依法给予处分。二、已经过清理发掘后之古墓葬,其墓砖依下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河南省汝州市百余座汉墓遭房地产开发破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汝州市文物局局长安亚杰说,2016年10月20日,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院设计出一个汉墓群就地保护方案,但被否决了。项目建设指挥部一位值班工作人员说:"望嵩文化广场是市里的重点工程,工期要求很紧。有上面领导拍板,施工队才敢挖墓葬坑的,文物局也左右不了,只负责把墓砖拉走。"近年来,违法破坏文物案件屡有发生。这些被毁的文物,有古建墓群,有红色革命遗址,甚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为  相似文献   

15.
《求索》2014,(0)
2011年4~7月,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七星墩进行了勘探与试掘,获得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遗迹有大型房基及其排列有序的红烧土柱础、柱洞,还有灰坑、灰沟、储藏坑、墓葬,以及圆形红烧土遗迹等。遗物有石器、陶器。石器主要有钺、斧、锛等,陶器主要有鼎、釜、缸形器、簋、豆、罐、鬶等。判断这批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可能有城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求索》2016,(0)
2014年10月8日,在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以石灰三合土砌筑的古墓。墓分前、后室,券顶,后室的两侧壁、后挡壁及墓顶共四个面绘有壁画。两侧壁所绘为葬仪图,墓顶为"十日图",后挡壁所绘为墓主图像及侍僮。根据墓葬形制、壁画风格以及墓主人后代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0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在威宁县中水区中河公社,出水公社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清理了三十六座汉代墓葬。 这批墓葬都是土坑墓,无墓道,多数无封土,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少数墓葬为多人乱葬,有的身首异处;人头在腋间;有少数为屈肢葬;另在探方中有若干零星骨架,十分散乱,无随葬品,未编墓号。  相似文献   

18.
一.奉天玉和尚墓葬及塔铭论证 一九八一年石门县文物工作人员在发掘、清理奉天玉和尚墓葬时,发现三座墓坑,相距各约二米,彼此不相联系。左坑中无葬具,出土一块刻有文字和符篆的石碑,从其内容来看。应属于道教的符牌之类。右坑中出土一褐釉画花大陶缸(死者可以盘坐其中),出土时遗骸无存,仅余一些防潮的木炭。中坑出土一块砖刻《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斜盖于一青花骨灰坛上。这很明显地是三座墓,有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是中国文物古跡旅游年,四川省为此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 锦绣天府,得天独厚,富庶秀丽,地灵人杰,既有光辉燦烂的历史,亦有悠久的文化。遍布巴蜀大地葱蘢毓秀的名山大川,庭院幽深的古典园林,精美绝伦的石雕碑刻,可歌可泣的近代革命遗址,可寻访巴蜀大地人文渊源及历史变迁之足跡。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是四川旅游业赖以长足发展的深厚基础。目前四川已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護单位243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5座,名镇18座,四川文物胜跡在全国占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近代革命文物和历史名人遗址纪念物衆多,汉代岩墓是四川较为独特的墓葬文物,资阳人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1958——1959年,贵州省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在清镇县芦狄乡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共有宋代墓葬91座。1972年4月下旬,在清镇县东门桥公社干河坎生产队,发掘了84座古代墓葬,有37座墓葬可以明确推断其时代为宋代。1965年底至1966年初,在平坝县马场公社发掘了34座古代墓葬,其中坟坝脚的5座石棺葬亦可确定为宋代。这些墓葬,在《考古》,《文物参考资料》、《文物与考古》等杂志上,曾经分别作过报道。本文主要根据这些资料,对它们的族属,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