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刑事管辖权是国家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而派生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国刑事法律规范运用的重要依据.刑事管辖权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将刑事管辖权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事管辖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使国家依据这种固有的权力对其主权范围内的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狭义的刑事管辖权分为了刑事立法管辖权和刑事司法管辖权,即在立法层面将刑事管辖权法律化,在司法层面是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依法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主权的让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慧英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4,22(7):154-156
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产生挑战和冲击,国家主权让渡理论应运而生。学术界对该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国家主权可分理论出发,分析主权让渡的现实可能性。国家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的部分让渡是国家主权让渡的具体表现。世界各国让渡部分主权要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以谋求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和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 ,对国际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主权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主权弱化论、主权让渡论、人权高于主权等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其实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坚持国家主权并不矛盾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必须坚持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和特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国家主权原则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侵蚀。本文从国家主权的概念发展出发,考察了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和文化主权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鄂晓梅 《中外法学》2011,(6):1135-1150
国家主权原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少数发达国家力求采用单边PPM贸易措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由于单边PPM贸易措施具有单边性和域外性的特点,会对出口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严重威胁。此外,气候变化也威胁到了一些国家对其领土和居民的主权权力,这就要求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排放国要尊重和保护这些国家的国家主权。本文以单边PPM贸易措施为视角,探讨气候变化问题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影响,并针对中国在气候变化以及主权问题上所面临的现实压力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秋玲 《法学杂志》2007,28(2):85-89
鉴于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主权原则还是不是国际法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否存在矛盾等问题上存在种种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廓清国际主权与国家主权权力两个基本概念入手,阐明国家让渡部分主权权力动摇不了国家主权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石地位。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国际法的本质属性,当今国际社会应突出国家主权原则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自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保护的责任认为主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试图从保护的责任角度,对国家主权进行新诠释,重新演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并探讨主权新的内涵和在行使方式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身份与契约——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权是国家的身份 ,而非国家的权力 ,这种身份来自于明示或默示的约定 ;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 ;所谓“主权限制” ,除非是外来的强制 ,其实是主权的行使方式 ;全球化使国家置身于更多的“契约”约束之中而并未减损国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崔盈 《法制与社会》2011,(30):135-136
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和趋势的经济全球化使得传统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在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全球治理新兴主体崛起及与国际法人本化趋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弱化和模糊的态势。因此,重新审视国家问经济主权的让渡与共享,合理处理国家经济权力的分配问题,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安全的脆弱性,构建符合正义标准的主权理论,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价值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和国家主权发生冲突 ,各主权国家为了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不得不在经济管理、政治决策和国家管辖权等方面让渡部分主权权力。但是 ,让渡主权权力不是无原则的 ,主权权力的让渡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1.
袁娟娟 《河北法学》2012,(8):46-47,48,49,50,51,52
自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保护的责任认为主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试图从保护的责任角度,对国家主权进行新诠释,重新演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并探讨主权新的内涵和在行使方式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健 《法律科学》2004,22(5):85-89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国家主权一直是人们论争的焦点。作为补充性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相对性的表现 ,也是国家主权的自愿让渡 ,与国家主权总体相容 ,但其隐含的第三国义务则超越了现有国际体制。为保证国际刑事法院的有效运作 ,必须坚持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保证国际秩序追求与国家权力追求之平衡  相似文献   

13.
魏宏 《现代法学》2003,25(3):161-167
本文认为 ,所谓分权体制 ,其精神实质 ,并不是国家权力配置的具体模式 ,而是将国家治理权划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以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权力腐败。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 ,分权体制的具体模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主权与国家治理权相统一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主权 ,一府两院行使国家治理权  相似文献   

14.
陈志英 《现代法学》2007,29(5):27-35
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宪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现代化进程中,主权概念似乎从来也没有像今天那样呈现出如此多的争议和矛盾。现代性中存在两股力量,内在性力量和超验性力量。前者导致了人文主义和主体性权利的产生,后者则引起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传统信条的出现。内在性力量和超验性力量的对立和斗争在主权概念中得以延续。在它的影响下,主权概念发生了分裂,使主权的发展陷入了危机。主权作为一种公权力,具有来源的公共性和行使的代表性(间接性)。为了解决危机,我们必须对主权进行反思,寻求主权公共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辩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碧 《河北法学》2004,22(5):24-2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主权的性质再次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 ,各种片面的、狭隘的主权观不断滋长蔓延 ,妨碍着国家主权的行使。因而有必要澄清各种思想 ,弄清主权的真正特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察 ,主权是辩证的 ,即作为一种抽象的、终极性的独立自主权 ,主权是绝对的 ,既不可分割、也不可限制和让渡 ;而作为体现、保障主权的绝对性的主权权利和权力则是具体的、职能性的 ,因而是相对的 ,既可分割、也可限制和让渡。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不是相悖的 ,而是辩证统一的。主权的绝对性是无条件的 ,主权的相对性是有条件的。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频繁、斗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必须坚持主权的辩证法 ,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 ,充分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陈斌彬 《法律科学》2005,23(5):123-128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货币主权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近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遭到西方国家的指控和非难。但是,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是行使国家货币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符合IMF和WTO协定等国际法律文件的规范性要求,具有“合法性”。西方国家指责我国的汇率政策违反IMF和WTO协定是站不住脚的,干涉了我国的货币主权,而且缺乏国际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龙  李小萍 《法律科学》2008,97(1):29-38
在宪法原则中,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标。人民主权表征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本人权保证了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但在传统的理论中二者存在着何者优先的张力。哈贝马斯的宪法有效性理论认为,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形成于公民的自我理解,是主体之间商谈的结果,宪法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法律规则的创造者。宪法中的人权与人民主权原则是同源的,是互为前提、相互证成的;人权使得人民主权的合法行使成为可能,人民主权在法律上的制度化是人权本身的要求。因此,宪法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之间的紧张可以通过宪法的有效性而沟通。  相似文献   

18.
论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3,84(6):95-104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是现代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互相统一、互相促进的。一方面 ,人权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 ,国家主权又对人权国际保护产生制约。在承认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情况下 ,国际社会在特定情势下为保护人权可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9.
国家保护责任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河北法学》2007,25(4):79-82
国家保护责任理论认为国家与国际社会有向处在危险中的人民提供生命支持保护及援助的预防责任、做出反应责任以及重建责任.国家保护责任理论是对传统的主权、安全观的重新阐释.国家保护责任理论通过对安理会作用的扩张解释,赋予了国际社会解决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国家保护责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国际危机,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