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洁 《政府法制》2011,(2):17-17
提起范仲淹,不禁使人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更让人荡气回肠的是他的千古绝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这千古名句正是范仲淹一生为人做官的真实写照。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少有志操,苦心学习,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相似文献   

2.
孟子认为:君子对个人进退的态度应是“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这是儒家关于个人与社会,出仕与蜗居态度的概括。课文《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肯定了这种“从容进退”的心态。我便将这种心态引入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既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卖马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机要事务。这年冬天,范仲淹要回苏州接母亲到广德来,差人听说范仲淹要川家,就着手给他筹集一笔路费。  相似文献   

4.
祝茜 《法庭内外》2010,(8):62-62
继《潜伏》之后,一部红色经典谍战剧《延安锄奸》不久前现身荧屏。而发生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场官司将《延安锄奸》的一位主人公引入公众视野。官司缘起于报告文学《枪杆子1949》一书,书中有着寥寥一句表述:"公安局副局长陈博是特务。"书中的陈博在现实中叫"陈泊"。  相似文献   

5.
看标题,吓一跳。谁害怕?贪官才害怕! 把那些贪官严惩掉,老百姓永远是拍手叫好的。 可是你会问,标题上那个500 元,莫要搞错? 其实没有错。容我喘口气,慢慢道来。瞧,我挺激动的。 不久前我去了延安,杨家岭的窑洞,枣园的灯光早已令我神往,走在山峁里,一部雄浑精深的革命历史书卷,分明呈现眼前。 我怎么能忘记那一天,我看到了泛黄的当年延安时期的《边区政纪总纲》,在《政务人员公约》中,制定着这么一条铁的纪律:“贪污五十元革职,贪污五百元枪毙。” 我采访了白发苍苍的老红军和那些头扎羊肚手巾的老农民。我问,当时500 元是怎样一个货币概念?…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和欧阳修及苏轼等人忧“商旅(商贾)不行”,不仅反映了当时商贾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也说明北宋政治改革和诗革新将“忧以天下”上升到新的层次:着眼于士、农、工、商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进行变革。另外,苏辙指责王安石《兼并》有“诗病”乃至“诗祸”,既是学批评,又大大超出了学批评的范围,反映北宋政治改革及学革新家之间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为代表,主张农商皆利;一是以王安石为代表,强调重农抑商。显然,儒商精神与学的交叉影响,是北宋诗革新的又一动因。  相似文献   

7.
陈益南 《法治纵横》2014,(10):53-57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的《延安日记》记录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而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  相似文献   

8.
《全宋词》于一九六五年出版后,又陆续发现一些新资料,兹增补如下。净端小传及其《渔家傲》四首,已见原书第二册六三七页。苏幕遮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遍。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庄稼汉。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虽然几经贬黜,但仍关心朝政得失。景裕二年(1035年)范仲淹被拜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入京,宰相吕夷简立即派人对他暗中威胁,警告说:“汝既非言官之职,不得妄议军国大事。”范仲淹无所畏惧,认为议论国政,是其本职,宁可舍官弃命,不能姑息奸恶。吕夷简知其难以对付,便调虎离山,让他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开封府素称难治,其为京都之所,皇亲国戚,官僚大族,错节其间,奸富猾吏,横行不法之事很多。吕夷简妄图让范仲淹缠绕于繁杂事务中,吕夷简这一计可谓…  相似文献   

10.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此名句形容公证行业,还真是有几分恰当。公证不就是一种既联系着百姓所谓江湖.也代表着国家所谓庙堂的法律制度吗。江湖,离国家公权利很远,庙堂,代表国家,离江湖不近。  相似文献   

11.
重读延安     
宝塔山,我看过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未能看得真切;延河谣,我唱过多少遍了,但未必都已经理解。只有亲履这方英雄而伟大的土地,朦胧的,才会变得明朗;惶惑的,才能逐渐醒悟……我以一种崇高而纯净的情感,打开延安,阅读延安,品味延安。此刻,延安就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当年我在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时,学校组织学员赴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枣园后沟西山脚下,有一块操场,山根处耸立着张思德同志高大的石雕像。雕像两侧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70年前,就是在这里,毛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首届中国检察官文化论坛于5月24日至26日在延安举行。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11,(4):58-59
我于1个月前与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商品房认购书》,约定:我订购5栋103号住房一套,总价款60万元,面积120平方米;我预付给公司5万元定金,并于半个月内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一周后,公司发给我一份《通知》,内容之一是每平方米必须增加400元。因遭我拒绝,双方至今一直未能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请问:公司的行为是否违约.我能否要求其按《商品房认购书》中的房价签订正式合同?  相似文献   

15.
画家墨隆     
《法治与社会》2003,(8):74-74
墨隆(沈建国)生于1947年,西安人。1964年毕业于艺苑美术学校,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当代书画掇英精品集》、《当代牡丹画精品集》、《陕西文化人》、《延安颂》、《第四届全国城运会书画精品集》、《当代名家与名花精品集》、《陕西当代名家作品集》、《西安当代美术作品》集。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日本奈良市议会收藏,现为陕西省书画乞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军旅艺术学院绘画系教授。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业科技兴市科技兴国杨戈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一代名士在《岳阳楼记》中所作的千古绝唱,更是当代中国志土的心灵写照。爱国诗人陆游也有“位卑未敢忘国忧”之句。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晓喻,中国古代的杰出人物,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而当...  相似文献   

17.
艰苦朴素与辛勤工作是延安窑洞里闪射出来的最鲜亮的灯光,无声无息,却又无限久远,最能够照亮人们的襟怀。斯诺先生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在延安,我看到了毛泽东住在极其简朴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傲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革命家这些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了被称之为“东方魔力”的伟大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8.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19.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在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这是《中国名联辞典》所载的歌颂范仲淹的一副楹联。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名臣,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节操高尚,名垂青史。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铭。范仲淹一贯直言进谏,关心百姓疾苦。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东京(今开封)广修宫殿。他认为因大兴土木而加重百姓负担,乃是弊政,即上疏反对,宋仁宗“以仲淹为忠”。明道二年(1033),蝗灾、旱灾十分严重,他奏请朝廷,派使节巡视,赈济灾民,却未获答复。他气愤已…  相似文献   

20.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