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晨光文学丛书》、《良友文库》、《一角丛书》……一部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化高楼”,出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大家之手,而他们又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赵家璧——一位将一堆  相似文献   

2.
无法骂倒     
以漫骂逞英雄,似乎是一种老手段了。拉开嗓门儿骂一通,从祖宗三代一直骂到曾孙重孙,既不要论据,也不要论证,信马由缰,骂到哪里算哪里:文坛么,中国可曾有过文坛?鲁迅?鲁迅是谁?我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不过是几块老骨头罢了。茅盾?茅盾有什么作品?《子夜》,...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其作品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浓厚的政治色彩、高超的艺术成就,占据了现代文学史重要的一角。但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从《子夜》中吴荪甫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茅盾创作动机与创作心理定式的矛盾交汇。  相似文献   

4.
王寅 《慈善》2021,(1):26-30
重提20世纪初的科玄论战世人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书,只有学中医的人才会去读,更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天书,有一个中文系的博士生就说过,"我什么类的书都看过,就是不敢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让我望而怯步了"。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专业医书,又何必用"黄帝"来命名呢?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名...  相似文献   

5.
“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毛主席曾说过:“学谋略,读《三国》。”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三国演义》同样能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伏琛 《瞭望》1998,(Z1)
茅盾与︽蚀︾伏琛《蚀》即“《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茅盾曾说:“1925年到1927年,这期间,我和当时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有相当多的接触,同时我的工作岗位也使我经常能和基层组织与群众发生关系。”(见《茅盾选集·自序...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代表着中西文学理论与批评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理应重视的问题之一,尝试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视野来重新观照刘勰《文心雕龙》的"隐秀"说与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论,在重新梳理二者的内涵及契合点的基础上探讨他们的不同点及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瞭望》2010,(39)
<正> 对于已经奉献过相似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张艺谋来说,只有单纯并且重复单纯是远远不够的《山楂树之恋》的影厅坐不到4成观众,这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甚至《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都有不小差距——是人们厌烦这位"准大师"了,还是号称"史上最干净爱情"的这部影片有些矫情?上世纪70年代,在物质匮乏、人情凋敝的"文革"时期,静秋、老三的爱情自由生长,显得简单而纯粹——"文革"背景之下,两个出身都有问题的孩子走到  相似文献   

9.
汉代崔氏家族文学昌盛两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因为"重南轻北,重末清初"等多种因素导致汉代家族文学研究相对冷淡,从崔氏家族文学的研究现状来说,曾更加显得单薄。然而崔氏家族成员在《汉书》《后汉书》中多次出现,并被范晔赞为:"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由此可见崔氏家族的影响及其成就绝非一般,所以对于崔氏家族的研究便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4)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都探讨过这个命题,大家的讨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能够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如何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本文将此命题回归到《道德经》之中,从老子思想体系出发,探索了它在老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鹏 《瞭望》2008,(10)
布洛克的几部"斯卡德"系列经新星出版社引进,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这显然是成功的类型小说的重要标志。《八百万种死法》《刀锋之先》《开往坟场的车票》……书名就起得很棒,洋溢着某种神秘别致的诗意。读进去之后你会发现,这套斯卡德系列应该  相似文献   

12.
罗泰琪 《各界》2022,(1):84-88
1930年,《申报》改组副刊《自由谈》,新主编是黎烈文,新宗旨是"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随即引来大批进步作家写稿,其中有被称作《自由谈》两大"台柱"的鲁迅和茅盾.  相似文献   

13.
胡绳 《瞭望》1996,(38)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向茅盾先生提出两件文学史上的疑案,请他回答。那是在他乔迁到交道口南三条新居之后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到达陕北,鲁迅打电报祝贺,多年来报刊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您也落了名字;有的说只有鲁迅一人。到底真相如何? 他没假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样的:关于打电报的事,鲁迅曾经对我提及过;但发电时,他并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14.
感谢读者     
当您看到这期《瞭望》新闻周刊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要迎面而来。辞旧迎新之际,《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向所有支持,关心《瞭望》的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6年是《瞭望》新闻周刊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周刊,一改延续25年的黑白面孔,以全彩印刷的外衣衬托着丰厚的内容,比肩世界主流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15.
施燕平 《各界》2014,(6):66-68
施燕平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担任上海《朝霞》负责人之一,《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等职,后进入上海市委“写作组”,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人。《尘封岁月》是施燕平以日记为基础,在耄耋之年完成的回忆录,文字平实。该文就选自本书。  相似文献   

16.
杨再喜 《学理论》2013,(24):282-283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现代转型的探讨,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付之于实践的非常有限。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第一篇专论,主要内容有关于文学的价值和地位、文气说、文体观、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文学流派等。就此内容对当代语境中教学的现代转型进行分析,望能达到小中见大、窥斑见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刘勰主要以帝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为"主线"来论述梁代以前的文学发展史,突出彰显了帝王在文学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帝王的创作实践、审美趣味、文学爱好,对文学的重视、对文人的礼遇,帝王政治教化、文艺政策以及治下的人情世态、社会风俗都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这样的展览力度在我国展览史上,只曾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博物馆开馆时有过一次 这是一次奢侈的展览。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向《瞭望》新闻周刊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期间,《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长江文明展》《北京文物精品展》和《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在首都博物馆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9.
卢柳杉 《学理论》2013,(21):165-167
《孙子兵法》是一部先秦兵家的杰出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中有大量篇幅论述"诡道""、诈变"之术。它与同时代司马穰苴等军事家的思想有着显著的不同点,体现了孙武独特的军事思想,同时与社会环境和所处地区文化特点有着密切联系。孙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吴国,切实的战争经验丰富了《孙子兵法》的内涵,使其具有吴文化特征,抛开"军礼"束缚,而更注重运用"诈"术取得胜利,以达到"全胜"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夏天,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我国西部这块肥沃的文学土壤上,经过各族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终于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了。这是藏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根据藏族民间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改编、创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格萨尔王》,是一幅古代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